返回

第631章 抗日神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31章 抗日神剧 (第2/3页)

身好,富二代,个人技能也很出色:

    枪法精准,百步穿杨,语言方面日语德语全部精通,各类军事指挥技能点满,完全就是一身主角配置,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剧情方面也是屡立奇功,不管多糟糕的环境都能力挽狂澜。

    到最后结尾,周卫国说他准备退役,继续学业,这不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吗?

    太洒脱了。

    这么说吧,《雪豹》如果不是抗战片,做成武侠片,套用这个剧情照样毫无违和感。

    老曹还在兴致勃勃的诉说,宁昊先忍不住了:“老曹,你不觉得你们这戏太夸张了吗。

    周卫国断了一条胳膊,单手拿步枪还能这么精准,连鬼子的帽子都能打飞,这身手可比没受伤的时候还厉害。”

    旁边刘江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尴尬地搓了搓手:“宁导,我们这不是为了突出主角的英勇嘛,抗日剧就得有这种热血的场面,观众就喜欢看这个。”

    “喜欢看也得讲点逻辑吧?”宁昊放下手里的水果,走到监视器前,指着刚才拍摄的画面,“你看,周卫国断的是左臂,虽然主要发力的是右臂,但单手举步枪本身就需要极强的平衡感和臂力,更别说还要精准命中移动目标的帽子。

    现实里,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断了一条胳膊后,也很难做到这种程度。而且鬼子的反应也太刻意了,帽子飞出去的轨迹和角度,一看就是提前设计好的特效,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刘江的脸色更红了,辩解道:“宁导,您是知道的,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要是戏里没点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很难吸引观众。这种‘神操作’虽然有点夸张,但能让观众记住主角,提高收视率啊。”

    张辰其实很理解宁昊,他俩都是拍电影的,拍电影的都得讲究逻辑,见不得这个,这个太假了。

    断臂,单手拿步枪,还能一枪打飞鬼子的帽子,典型的神剧情节。

    不过现在还没有神剧的说法,但你说《雪豹》是神剧,大部分人估计都不会反对。

    神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鬼子全都塑造成了智障,这部剧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另外就是周卫国实在是太牛逼了。

    胳膊都断了,什么都不影响。

    和竹下俊比刀,能平分秋色~

    一只手拿步枪,照样轻松打飞鬼子的帽子~

    张辰能理解这些都是编剧想给观众找爽点,也确实爽,就是有些夸张了。

    虽然夸张,但起码还在抗战片的范畴内,不像后来的那些神剧,动不动‘手撕鬼子’‘绣花针杀人’,张辰都纳闷,编剧是香港来的吗?

    这是抗战片,不是武侠片,周卫国不是内功高手,更不是东方不败。

    但张辰其实也理解刘江,在写实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了一点武侠化的浪漫。

    如果拿来类比,抗日神剧类似于里的爽文,有点low,但是看着确实爽。

    这种剧和《亮剑》那种正剧是没法比的,但在爽这方面正剧行业没法和它比。

    “好了,昊子,刘江导演之前的《黎明之前》拍的就很正,说明他是懂正剧的,《雪豹》的这种风格,其实是公司的一次尝试,咱们不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

    张辰只能和稀泥,事实会证明一切。

    当然,也并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也有,张辰还是给刘江做了提醒,可以少数夸张,但大部分时候要合情合理。

    比如八路军的军服,永远干干净净的,怎么可能?

    还有伙食,吃的伙食不能说多考究吧,但也要符合当时那个年代~

    尤其是交通工具,张辰前世记得一部吴奇隆演的抗日神剧,里面吴奇隆架势一辆边三斗飞檐走壁,看的人那叫个尴尬~

    有张辰出面打圆场,刘江自然一个劲的点头称是。

    这时,突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夹杂着年轻人们略显兴奋的低语。

    回头一看,七八个穿着剧组临时服装的年轻人正快步围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拘谨又难掩期待的神色。

    曹炳琨这时候笑着搂着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肩膀冲二人道:“辰子,昊子,给你们介绍下,这些都是咱们北电的学生,趁着假期来剧组实习,顺便当当群演,体验体验拍戏的氛围。”

    “张师哥好,宁师哥好!”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好,声音里满是朝气。

    戴眼镜的男生往前凑了凑,紧张地搓了搓手:“师哥,我是导演系大三的学生,特别喜欢您两位的作品,尤其是宁导的《疯狂的石头》,我看了不下五遍,里面的镜头调度和叙事节奏太厉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