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抗日神剧 (第3/3页)
一般而言,张辰和宁昊二人中,张辰的地位较高,恭维的话,都是恭维张辰,眼前这位却对宁昊推崇备至。
马屁的效果也不错,宁昊立马道:“你学导演的?过几个月《鬼吹灯》开机,有没有兴趣来剧组实习?”
“可以吗?那真是太好了。”
眼镜男生大喜。
学导演的,可不一定毕业后都能执导电影,大部分都去拍了广告,运气好点的能有执导电视剧的大饼落在头上,能执导电影的真是凤毛麟角。
而宁昊的一句话,他就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虽然距离执导电影还远,但起码跟电影沾边了。
眼镜学生的遭遇立马感染了众人,大家纷纷自我介绍。
张辰则和他们随意的聊着:“别这么拘谨,咱们都是跟电影打交道的,随便聊聊就好。你们既然是北电的学生,平时在学校里肯定也会自己拍一些短片吧?”
这话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刚才还略显羞涩的女生李薇立刻接过话茬:“对!我们去年拍了一部关于老北京胡同的短片,讲的是祖孙俩的故事,还在学校的电影节上拿了奖呢!不过拍的时候特别难,资金不够,设备都是跟学校借的,演员也都是同学客串,经常拍到半夜还在胡同里跑。”
“资金和设备确实是学生创作的大难题。”
张辰点点头,语气里带着理解,“我当年刚入行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找老师帮忙,找学校借设备,最终才拍出了《黑暗侵袭》。
但你们要记住,这些困难其实都是宝贵的经验,它们会让你们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表达什么,也会让你们在未来面对更大的项目时,更懂得珍惜和利用资源。”
宁昊也插了进来,指着眼镜学生身上的“鬼子兵”服装,调侃道:“你们现在扮演的角色虽然戏份少,但也是体验创作的好机会。
就像你刚才演的这个鬼子兵,虽然只是站在后面当背景板,但你可以观察主角的表演,琢磨导演的调度,甚至可以思考,如果这个角色有更多戏份,你会怎么去塑造他的心理活动。
这些细节积累多了,对你们以后当导演、当演员都有好处。”
眼镜学生眼睛一亮,连忙点头:“您说得太对了!我之前就是觉得群演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机械地跟着调度走。现在想想,其实每个角色都有他的价值,就算是背景板,也能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表情,让整个场景更真实。”
“还有剧本!”
另一个男生激动地说,“我们看《雪豹》的剧本时,觉得有些情节特别有张力,但也有些地方跟您刚才说的一样,有点太夸张了。
我们私下里还讨论过,如果是我们来改,会怎么调整那些‘神剧’情节,让它更符合逻辑,同时又不失去戏剧冲突。”
张辰饶有兴致地追问:“哦?那你们有什么好想法?可以说说看。”
那个学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们觉得,周卫国断了胳膊后,不一定要让他还能精准打飞鬼子的帽子,可以改成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设置陷阱,或者用智谋引导战友完成任务。
这样既突出了他的英勇和智慧,又不会违背现实逻辑,反而更能体现抗日战争中,先烈们是靠勇气和谋略取胜的,而不是靠‘超能力’。”
张辰听完,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个想法非常好!你们能有这样的思考,说明你们没有只停留在‘看剧’的层面,而是真正在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和判断。
其实拍电影、拍电视剧,最珍贵的就是这种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精神。
不要被固有的模式束缚,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还不够成熟,也是你们成长的重要一步。”
宁昊也补充道:“而且你们要记住,观众的审美一直在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爽感’,而是更看重作品的内涵和真实性。
你们作为未来的电影人,责任就是拍出有温度、有深度、有诚意的作品,用影像传递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纷纷拿出手机记录,时不时点头回应。
阳光洒在他们年轻的脸上,映出眼里闪烁的光芒。
宁昊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曾几何时,自己也和他们一样,脸上满是清澈的愚蠢,身上却充满了激情。
不知不觉间,聊了将近半个小时。
张辰看了看表,笑着说:“时间不早了,剧照要继续拍摄了,刘导,你们继续,不用管我们,我俩到处转转~”
“好的张导~”
剧组重新运转起来,只不过所有人相比平常都认真了许多,毕竟,大老板就在附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