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0章 母亲,孩儿可能不适合做储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0章 母亲,孩儿可能不适合做储君 (第1/3页)

    李治来到外殿时,隐隐觉得不对劲。

    平日过来时,群臣都在窃窃私语,低声交谈着,直到他坐下后,才会安静。

    今日一踏入殿内,便见殿内安安静静,针落可闻。

    他一边朝着宝座台走了过去,一边打量着群臣,目光落在程知节身上时,微微一愣,道:“程公,你的脸怎么回事?”

    只见程知节左脸上肿起来一块,将眼睛都挤成一条缝隙。

    程知节咧嘴一笑,道:“陛下,老臣只是在家里不小心磕了一下,没事的。”

    刚才尉迟恭一拳打向郑仁泰时,程知节正好站在郑仁泰旁边,将他撞开,尉迟恭一拳刚好打在他脸上。

    李治皱了皱眉,没有吭声。

    萧嗣业快步出列,拱手道:“陛下,刚才郑将军与尉迟将军因争执国事,尉迟将军情急之下,打向郑将军,程老将军推开郑将军,这才被打到。”

    他说的公公正正,不偏不倚,尉迟恭也无法反驳,跪在地上,咬牙道:“臣在朝堂莽撞冒失,还请陛下惩处!”

    李治走到龙椅上坐下,皱着眉道:“你们因何争执?”

    尉迟恭迟疑了一下,没有做声。

    许敬宗道:“陛下,两位将军是因攻打高句丽之事争执。”

    尉迟恭听他并不提自家儿子的事,正要开口,忽然转念一想,此事在外人看来,也许他确有私心,可别让皇帝也产生这种想法,于是缄口不言。

    李治扬了扬眉,道:“朝堂之上,是大家议论的地方,不是打擂台的地方,怎能因为意见不合,就莽撞动手?”

    尉迟恭额头贴在地上,叩首道:“臣有罪!”

    李治道:“尉迟老将军是支持攻打高句丽,还是反对呢?”

    尉迟恭抬起头,低声道:“老臣以为眼下是攻打高句丽的良机,不应错过。”

    李治沉默了一会,看向郑仁泰,道:“郑将军是反对攻打高句丽了?”

    郑仁泰昂然道:“不错,河北民生一向艰难,如今刚刚恢复,老臣以为不应在这时候起战事。”

    李治听了后,点了点头。

    光从此事来看,郑仁泰的言行都更合他心意,尉迟恭的行为则过了头。

    不过尉迟恭在李治心中,是有一层历史滤镜的,况且这一拳也并未打到郑仁泰身上。

    “程老将军,这一拳是你挨的,你来说说,怎么惩罚尉迟卿吧。”

    程知节笑道:“就罚他一个月不许喝酒吧。”

    李治笑道:“尉迟卿,你可愿接受?”

    尉迟恭看了程知节一眼,知道这次是他救了自己,道:“老臣谢陛下宽恕!”

    郑仁泰见皇帝如此轻描淡写的带过,暗叹一口气,低头不语。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尉迟卿,你也必须向郑卿赔个罪,我看他说的很有道理,河北民生刚刚恢复,不应轻启战事,你说呢?”

    尉迟恭哪里还敢再坚持,拱手道:“陛下之言有理,是臣考虑不周。”朝郑仁泰拱手道:“郑将军,老夫刚才一时冲动,还请见谅。”

    郑仁泰见他死死盯着自己,知道这梁子算是结下了,低声道:“尉迟将军言重了。”

    李治目光在众大臣身上扫过,缓缓道:“高句丽之事,上次议过了,因朕没有表态,导致你们争来争去,这次朕就说清楚了,此时开战,为时过早,此事不必再议!”

    许敬宗、萧嗣业、周道务等大臣纷纷拱手道:“陛下圣明!”

    其他主张攻打高句丽的大臣们,见皇帝已作出决定,纵然心中不愿,也只好附议。

    李治缓缓道:“现在议论一下契丹的事。朕这几日,想到一个提议,诸卿参详参详。”

    群臣顿时安静下来,屏气凝神,等着听皇帝讲话。

    李治缓缓道:“江南水土丰富,沃土千里,还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只不过,人口少了一些。朕的意思是,将契丹妇人,迁移到江南六十四州,放弃契丹习俗,学习唐语,穿唐服,融入地方,与本地男子结合。”

    众大臣都吃了一惊,有人道:“陛下,把胡人迁移过去,只怕她们会闹事啊。”

    李治摆手道:“人是由环境培育的,等她们到了江南,要想生存,自然会融入新的生活。”

    元朝便是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