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余切是这里的可口可乐 (第2/3页)
半个世纪?”舒尔茨说。“你会看到的,我不会看到了。”
这下,那种浪漫又被拉回来了。
……
尽管如此,这一年发生在燕京发生的变化还是很大。
去年修筑了数百万平方米的住宅,大量居民得到搬迁。原先一个四合院住十户十几户人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空出来的四合院太多,甚至短时间压低了四合院的价格。
当然了,还是很贵。
两三万块钱,对彼时的燕京人来说是天价。
一些人集体卖自己的四合院,尤其是那些莫名其妙被归还房产,人却在国外的华人们,他们的房子几乎没人接盘,但有时候他们能碰到一个好心的女演员,带着她的好朋友一起来看房。
骑着摩托车来的,一人一个头盔。
“余切的信太多,已经放不下了。看都看不完。”张俪愁眉苦脸。
陈小旭建议买房。“余切说过,你应该把零花钱都拿去买房。将来都是你的房子。”
“那是余切的钱!”张俪说。
“那是余切给家里面的钱,而且你是在投资,这叫置换固定资产。那也是余切的房子。你不是学经济学吗?放着钱不用是土财主行为!余切说,在首都,买房就是经济学。”
“买,买吧!”张俪咬牙切齿道。“要买,就买十套!”
《红楼梦》剧组的拍摄工作已接近结束,只剩下极少部分。“大观园”快解散了。
尤二姐的女演员张明明写了去美国读书的申请,她的智商高的可怕,竟然申请到了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学计算机。
这太潮了,简直和做演员没有任何关系。
所有人都很震撼,张明明却说:“我去大使馆拿签证的时候,签证官听说我认识余切,两眼放光,一直在和我聊余切。”
“余切在美国那么受欢迎?”欧阳奋强道。
“真的!这个签证官是个中国通,他跟我说,让我到了美国之后一定要向华人提到余切。他们会帮我的。”
“余切是那边的大英雄。伯克利也有创立了‘新现实社团’。”
导演王福林听说这事儿后也特地赶来。他提到:“有两部片子在东南亚卖的很好。一个是《西游记》,另一个是余切的纪录片。”
众人都陷入到了不能理解的茫然状态,就像是听说乒乓球把水泥墙钻了个洞。
《东风压倒西风》纪录片仍然在播放,一些人把这当做故事片来看。很多人还不知道,能对全美第一大书商颐指气使,这代表什么样的权势。
因为《十月》也是余切的大本营嘛。就说那个《人民文学》,不也经常讨论余作家吗?
去年11月,余切拿美国文学奖的时候,还召开过“余切作品研究会”。
为什么美国人就那么夸张呢?
资本主义啊!真是使人变成鬼。
张俪和陈小旭有空的时候,就回来买房。
她们把这当做检验自己商业目光的“实战”,到处挑上好的地段扫货。但也不会为了达成目标而达成目标,张俪经常和人讲价,不厌其烦,希望少花一些钱,而陈小旭表现得和她相反,陈小旭会扮演那个拉朋友走的坏人,对房子不屑一顾。
当张俪死活磨不下价格时,陈小旭就会扔给张俪摩托车头盔,假装要走……房主害怕再也碰不到到这种祖宗,只好答应再谈。
她们也碰到敲诈过,去报案,一开始没怎么被搭理,一位姓杨的小片儿警认出他们了,层层上报,最后惊动了领导。几天后,歹徒就被抓到。
领导严厉的呵斥道:“这是获得过芥川奖和美国书评奖的大作家的……”
然后目光瞥向张俪——
“的爱人!”张俪说。
“的爱人!你没有长眼睛?余切写的《天若有情》里面,华弟死得不能再死了,这不是劝你们别做坏事吗?难道还有不认识余切的人?”
骗子痛哭流涕的认错,宣称再也不犯。
京城这种小骗子太多了,很多人面上有个正儿八经的工作,一下了班就开始玩赖的。
用作家王硕后来回忆的话说:“我们那时就没什么钱……日子也很无聊,除了倒爷,大家都特么没钱。你说我能干什么?钱总是刚刚够用,我就到处溜达,到处找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