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6章 余切的地位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6章 余切的地位问题 (第3/3页)

尊龙的,除了舒尔茨这位了解诺奖颁发的学者,竟然是陈聪。

    陈聪是大陆女演员,如今已取得美籍。她前几年受邀回国在春晚上讲话,一开口便是:“你们中国人……”

    此事激怒了所有观众,寄来了几麻袋的信来抗议。春晚总导演因此引咎辞职,甚至抑郁得想要轻生。

    陈聪对尊龙为何如此吹捧余切,感到不解。

    陈聪看上去是个说话不过脑子的人,实际却很了解美国的情况。她直白道:“余先生当然很厉害,但余先生在西方世界受到追捧,仍然有媒体的推波助澜。”

    “无论是哥伦比亚之旅,还是反核战……他是个精明的人,利用了西方的媒体。”

    “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都不复存在了,余切成为西方的敌人。他还能被华人认可吗?”

    这些尊龙当然是知道的。

    能引得西方人来报道余切,这是余切的本事。

    “你为什么表现得,好像余切的成就和你无关一样?”尊龙说。

    陈聪则道:“余切就算成为世界第一作家,也和我没关系。我现在是一个美国人了,美国有很多诺奖级作家,而他甚至还不是。”

    尊龙气得不行:余切,你可千万要走到那里去啊!

    舒尔茨听说这事儿后,也觉得这种“电子斗蛐蛐”非常有意思。他并非是不看好余切,相反,他很看好余切。

    但为何他认为余切无法走到尊龙期待的那个位置上?

    因为那太困难了。

    有太多debuff缠绕在余切的身上。

    但舒尔茨也想到了同样的想法,余切也许会成为一个一流经济学家。借助于他的影响力,他有可能在两个方面都做出贡献——虽然这主要是他带来的。

    舒尔茨的经济学被简单归纳为“穷人经济学”,这使得他的理论得到极大的传播。而余切天生是一个宣传者,这是能惠及到他的其他领域的。

    正如余切那离奇,却被人接纳的“瓶盖比美元有价值”的设定。

    如此,余切不就蹚出一条新路了?

    腊月二十八,由林一夫带着,一群燕大的学者来给舒尔茨提前拜年。

    他们提来了一条鱼,豆儿酱、肉皮冻,蒸菜和卷裹……舒尔茨大快朵颐。

    然后舒尔茨问:“余切呢?”

    “余切的家人来他那儿过年,他这些天都很忙碌。我听他说,他要把工作的事情告一段落。”林一夫道。

    舒尔茨有点可惜。

    他在中国呆的时间不是特别久,这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来中国。

    抛开那些西方世界知名的中国人,能让他强烈感觉到新一代的年轻人,目前也就余切了。

    即便林一夫也不是这样的人。

    林一夫扎实、厚道,做事情总要缜密规划,很老派。芝加哥学派有很多在世的经济学大佬,林一夫对这些人都很尊重,认为都是老师。

    余切却不是这样。《原子科学家公报》中,有一些诺奖级的物理学家。余切对他们从不假以辞色。

    这并没有使余切被嫌弃。

    在那天于芝加哥举办的讨论会上,后来许多看过《地铁》的物理学家过来,先是和东道主舒尔茨等人聊天,而实际上却随时注意着余切的动向。

    等到余切稍微一有空了,这些人就会露出渴望的眼神:“你不介意我失陪一会儿吧。我想去和那个中国人聊一聊,必须让他知道,我们美国人的厉害!”

    “‘李’虽然是个华裔,是印第安人的传承者,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美国自己的小伙子。”

    “我希望他能在那些神神秘秘的‘中国古文字符号’里面,加一些我的公式理论。我别无所求了,不要一分钱。”

    “这太酷了,这难道不是吗?”

    科学界有许多怪人。

    而“余”对这些人存在吸引力。

    舒尔茨在这里第一次谈到余切的地位问题。

    他简单直白的说:“你也希望他成为独一无二的人吗?那么,他还需要有更多的成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