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9章 潮流退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9章 潮流退却 (第1/3页)

    “知错就行,你讲讲当时怎么退稿《平凡的世界》的?现在这本书受到评委看重,我直说了吧,余切,还有另外几个人……”

    周长义一听说竟然是“余切”,血都往脑门儿上涌了。

    以至于呼吸都困难起来,感觉口干舌燥,脑子里嗡嗡的。就像是在野外撞见了饥肠辘辘的华南虎,而自己的手上,竟然连一个趁手的木棍都没有。

    他只见得朱生昌的上下嘴皮一翻一合,却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或者说,他有点理解不了,大脑被恐惧和杂念占据了太多空间。

    “主编,您说什么来着?”周长义等那嘴皮彻底合上了,又恍惚的问了一遍。

    “原来是个不经吓的毛头小子!”朱生昌在心底叹息。

    “你既然心理素质这么差,为什么要轻易退别人的稿子?路垚的《人生》好歹拿过两次中篇奖呢!就算是没人为他说话,他至少也是个名作家,你为什么对他这么无礼?”

    周长义随后开始回忆起来。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在《平凡的世界》前,路垚的上一本书《人生》写的十分成功,家程忠实(《白鹿原》)看了《人生》后自愧不如,说“路垚的让我感到羞愧!”

    他既然一书成名,周长义就自然而然的以为,路垚已经具备了成名大作家的风度。

    这就对路垚的形象提出了要求——他起码要像一个知识分子;另外,作为陕省文坛的中坚人物,他应当在中大有创新。

    前者显然很令人失望。

    周长义说:“我去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路垚很穷,不是一般的穷,是穷得连内裤也没得穿。那位朋友是《延河》的编辑,他去探望路垚,路垚起床,不敢直接从被窝里爬起来。因为他光屁股,必须要在被窝里穿上长裤才能起床!”

    朱生昌问:“那你去见了路垚,他怎么样?”

    周长义摇头:“他住在煤矿坑里面,我恰好是矿工子弟,对环境应当是能容忍的,但我一见到他,发现他家徒四壁,似乎把稿费都挥霍去了,我的心一下就沉了一截!”

    朱生昌大骂道:“你也是苦出身,十几岁就当民工,抡大锤,打炮眼,拉板车,抬石头,什么苦都吃过!《平凡的世界》稿子给你,本来是托对人了,没想到你反而瞧不起他!”

    周长义道:“我知道错了,但路垚确实是过的不好。”

    朱生昌陷入到了沉思:让周长义去求稿,本来是朱生昌的主意,没想到却弄巧成拙。

    眼下,稍有名气的作家,都忌讳把稿子寄给编辑部,哪怕是寄给主编。通常他们会写信或者电话告诉编辑部,问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能不能派编辑前来?

    寄给编辑部,虽然编辑说是赐稿,但寄的过程是投稿,总有点落寞的意思。

    要是编辑上门,那是出版社和刊物来抢稿,至少是讨稿。感觉大不一样。

    如果编辑不愿意上门,那说明出版社和刊物根本就不重视。既然你不看重我,我也就不需要投稿,自讨没趣了。

    ——这套逻辑并不适用于余切等人。因为他们早已功成名就,根本无需讲究这些个格调。余切发到任何一家刊物,谁要是敢不接稿,这都足以酿成事故!

    可是,路垚的处境很微妙,他还需要讲这一套博弈,看看别人是否重视他的作品。

    那么相对应的,编者自然也会对作家的环境有些要求,希望他们有些样子。路垚却不明白。

    当年《十月》的张守任和《人民文学》的王濛一同拜访作家张闲,发觉他家里十分破败,心里顿时就对张闲有了不好的印象,这是人之常情。

    “那么,他的又怎么了?为什么直接退稿了?”

    周长义道:“他的太平,太白,我们陕省地处西北,远离经济文化中心,远离改革开放前沿,不能得风气之先……”

    “正因为这样!才要在文坛上有所创新,要装现代,要给读者思想启蒙!我们陕省是现实主义最重要的阵地,自然也承担起了现实主义的自卑重担!陕人不要自卑!”

    朱生昌叹道:“你当然有你的道理,可有人要翻你的旧账!其他人也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