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待嫁 (第1/3页)
时间就像那运河里的流水,,一去便再也不能回头,将宣德二十二年悄悄带走,只给人们的回忆留下些许痕迹。
那一年,有喜有悲,万姨娘小产故去,白姨娘从府中消失,庄家二少爷也娶回了少奶奶。
而最让府里众人高兴的,莫过于庄崇礼的升迁。因着春日的大旱,秋日的多雨,让这一年的户部官员过的格外艰辛。好在只是欠收,并没有大的灾荒,自入了冬,官家和富户们便开始捐粮施粥。
但这份辛苦终究没有白费,就在今年的第一场雪落下之时,庄崇礼便得了圣旨,从五品的员外郎,升为了四品的郎中。
能得皇上看重,自然是好事,但庄崇礼的差事也是不得不谨慎,每日从早忙到晚。府中的事务便过问的极少,陶氏借给文淑办嫁妆的名头将府中大权夺了回来,又连着发作了香姨娘。
庄崇礼一无所觉,最近他若不是在户部值夜,便是去秦姨娘处歇下,秦姨娘本来也不是争权的性子,陶氏自然过的顺意。
陶氏每日忙着管家,以教导的名义让二少奶奶卢大小姐在自己面前立规矩,又要对付香姨娘,文竹倒也落得清静,几乎不出屋子,只是开始绣嫁妆。
但陶氏却是有一桩悔事,她想着如今庄崇礼升了官,自家的地位不同,若是晚上半年给文淑说亲,指不定又能碰上更好的人家。
可惜世上哪有后悔药,三个月之后,宣德二十三年的春节刚刚过去。一顶小轿便将一身桃红衣裳的文淑抬进了安王府。
从去年到现在,也有小半年了。文淑终于如愿的进了王府。但此后文竹似乎就没有听到她的消息,只知道安王府规矩极严,轻易是传不得话的,陶氏也不过是隔些日子送些东西进府。
长幼有序,按陶氏的话说,文竹的亲事要到文淑和文慧都嫁出去之后再作打算。这规矩虽有,但也不是非守不可,不知道是陶氏依然嫉恨,还是原本就是这样打算。总之,文慧的好日子一日未定。她便装聋作哑,对于文竹的婚事,半个字也不提。
好在文竹年纪还小,拖个一、两年倒也无妨。只是段家却急了,上门催了两回。
一直到桃花初绽的时节,大少爷一家终于进京,也带来了文慧的消息,文慧的好日子定在了五月二十。
陶氏虽不耐烦。却还是给段家送了信。便把文竹的亲事定在了八月,距当初赐婚的日子,足有一年。
不管怎样。已然尘埃落定,文竹继续呆在小院里,或是绣花,或是发呆,或是趁着卢春菱偷懒的功夫找她聊天。让她欣喜的是,偶尔能被杜氏接过去小住上几日。
——
初夏的午后,风吹过院落,老榆树发出一阵悦耳的沙沙声,惊醒了坐在树下看书的文竹。她似乎想起了什么,便将手中的手丢到了树下的花梨木的小卧榻之上,转身回了屋子。
凉风吹过,将那书页轻轻合上,书的扉页之上,写着“大唐西域记”。
丫鬟水兰端了一张雕花的漆盘,缓缓走了进来,那漆盘之中放着一个小小的瓷碗。见到院中无人,树下的卧榻上的书页还在随风翻动,便笑着喊道,“小姐,大少奶奶派人送了一碗银耳莲子羹!”
文竹从屋里走出来,面容依旧白皙中带了妩媚,只是个子高了些,脸上也带了如梅婉儿那般的,淡淡的笑容,似乎这一年陶氏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