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杏花,亲戚(求月票) (第2/3页)
色彩缤纷景象,竟是家家户户都种了些果树,正值开花季节,看着如同画里般好看。
此巷名为杏花巷,赵倜家便住在这杏花巷内。
巷口有邻居出入,赵倜打了招呼后来至自家门前。
木门里面并未栓上,他轻轻推开走进小院,一眼就看见妹妹赵灵儿正坐在靠墙的一颗杏树叉桠上吮吸花蜜。
赵倜皱了皱眉:“成何体统,还不赶快下来。”
赵灵儿今年只有九岁,但却十分顽皮淘气,不下于同龄男童,书读得很一般,在女学中成绩勉强算是中等。
赵灵儿冲他做了个鬼脸,然后飞身跳下杏树,道:“大锅,你不是去吃请了吗,怎么这般快便回来?”
她正值换牙的时候,口齿漏风,说话有些不清。
“已经吃过了。”赵倜道:“娘在做什么?”
赵灵儿围着他转了个圈子,背着小手,眼神扑闪道:“在哪里吃的,都吃些什么好东西。”
赵倜看她一眼:“太白楼,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不过我只是稍稍品尝便告辞离开,沉湎口舌之欲,于读书不利。”
“那真是太可惜了。”赵灵儿露出羡慕的目光:“娘在做新衣服呢,大锅一件我一件。”
“做新衣?”赵倜道:“未逢年节,娘为何要做新衣服呢?”
赵灵儿摇头道:“我不知道,你去问娘。”说着,蹦蹦跳跳朝小院深处跑去,绕过房舍去和那边的狗子鸭鹅玩耍。
“你今日的课业完成了吗?”赵倜看她跑走,急忙问道。
“都写完了……”赵灵儿声音远远传来,小小身影却已消失不见。
赵倜向屋舍而行,正房一共五间,旁边还有两间厢房,厢房一个赵父做货物的仓房使用,一个赵母平素在内做活。
他进入赵母做活这间房子,看一个中年妇人正在裁剪布料。
“娘,这个时候为什么给孩儿与妹妹做新衣呢?”赵倜轻声道。
妇人回过头来,露出慈爱目光:“过几日有亲戚过来,你和灵儿都是读书人,总得穿得体面些,不叫人太过看轻。”
“亲戚过来?”赵倜闻言怔了怔,他父亲这边是隔代单传,爷爷那一辈只有一个人,小叔叔出走后,便再没什么亲戚了,有些久远的早便出了五服,几十年都不来往联络。
至于母亲这边的亲属,却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自己也曾询问,但母亲说是远嫁,娘家那边也没什么人了,外公外婆早便去世,而且没有姨姨舅舅之类。
“是小叔叔回来了吗?”赵倜道。
赵母摇了摇头:“不是你小叔叔,你小叔叔当年离开玉州就杳无音信,连消息都没捎回来过。”
“那是谁来?”赵倜更是纳闷,实在想不出家中还有什么亲戚。
“是你的一个堂舅,不知从哪里得到我在玉州的消息,前段时间派人送了信来,说这几日就到。”
“堂舅?”赵倜闻言不由更加困惑,因为赵母曾经说过出身小门小户,又是独女,这就代表没有太多亲属,而且也没什么有身份地位的亲戚存在,小门小户就是如此。
那么母亲嫁到玉州这么多年,与娘家那边没什么联络,这位堂舅又是怎么找到的呢?自家只不过是普通百姓,光凭打听恐怕大海捞针一般,怎么就能直接派人送了信来?
但母亲的话不好质疑,更不好刨根问底的追询,赵倜想了想:“既然是远方的堂舅到来,那孩儿还需要准备些什么?”
“倒也不用再做什么,你这堂舅喜欢舞枪弄棒,读书却一塌糊涂,也不会考较你什么功课,至于问你会不会打拳之类,就告诉他从未学过便是了。”赵母看了看他道:“其实他也能瞧得出来,未必会问。”
“哦。”赵倜点了点头:“这位堂舅喜欢武功,岂非和小叔叔一样?或者比小叔叔厉害,小叔叔只是街头拳脚,这位堂舅难道是江湖中人吗?”
他是知道江湖存在的,州学士子们平日除了读圣贤书外,也会聊些市井事情,秦楼楚馆,江湖草莽,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娘就不清楚了,毕竟已经十几年没见,不知他如今做何营生。”赵母咬断一截线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