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4章:新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4章:新乡 (第2/3页)

,前往了殷洲。

    “而且新乡之人,还没有把他们打死,也是心善!”

    以己度人,

    齐王觉得在自己国家建立了许多年后,突然来个家伙,强迫自己改个国名,还要求自己对其感恩戴德,

    齐王绝对会在下一刻以“进殿是先迈左脚”为理由,送他去阴间,同齐国的历代先王亲口说这件事。

    毕竟隔着大海,

    使者能不能活着到达目的地,又能不能活着返回,也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看着殿中正狼吞虎咽,显然受了不少罪的天使,齐王又忍不住跟臣子说:

    “要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新朝已经灭亡了?”

    齐国的海船从来不会停息,

    齐人的风帆总是吹的鼓起。

    所以,

    当中原沉浸于大乱斗之时,

    矜矜业业的海上马车夫,仍然在属于诸夏的海洋上穿梭着,对各地的情况有些较为及时的了解。

    虽然还不能断定在中原那边已经称帝的豪杰中,谁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

    但王莽头颅被玄汉皇帝下令腌制保存,列为“国宝”这件事,齐王还是知道的。

    好在臣子拦住了齐王。

    “这样不好!”

    “要是让他们应激的噎死了,岂不是令人惋惜?”

    无论如何,

    这两位使者的倔犟和忠诚,都值得他们尊重。

    所以那样的噩耗,还是等他们回到中原,让其自行了解吧。

    ……

    “这是殷洲新乡国的史书和地图。”

    “那边的喜鹊亲手抄录寄回来的。”

    阴间,

    东瀛的咸鱼从自己肚子里掏出来一卷又一卷的文册,递给自己的本体。

    何博接过来,眼睛还盯着他发白油腻的肚皮。

    “……你这么搞,我总觉得你会从里面再掏出一张写着‘陈胜王’的纸条。”

    咸鱼就回道,“如果我真弄个‘陈氏王’出来,齐国不得跟着爆发内乱?”

    田齐的后代可还在东瀛繁衍着呢,

    那些家伙生的多了,也有分家出去,拿起老祖宗的“陈”氏行走江湖的。

    而考虑到田齐曾经做过的事,一旦出现东瀛版的“鱼腹藏书”,齐王八成会选择痛下杀手。

    “那可不一定!”

    何博摊开一份书册看了起来,嘴里还在说,“奇葩的君主多了去了。”

    咸鱼懒得跟他争辩,并没有接过这个话题,列举起某些操作神奇的君主来。

    他只是在空中游动起来,瞪着自己无神的鱼眼,跟本体一同欣赏起新乡那绝对“筚路蓝缕”的国史。

    “啧!”

    “他们真的在殷洲种田,玩起星露谷啊?”

    当看到摊开的地图中,那用红色特意标注出来的山谷名称时,何博直接发出了一声大笑。

    虽然根据殷洲的情况,

    何博早就知道,作为诸夏一员的新乡在生集起足够的人口、牛马,耕耘出足够的粮食,开采冶炼出足够的矿物之前,都得弯腰低头,当个沉默的种田就玩家,任凭其他同胞之国风云激荡,

    可当“星露谷”这三个字从新乡的国土上蹦哒出来时,他还是没有憋住。

    “是那只喜鹊搞的鬼?”咸鱼说道。

    “这倒没有!”

    何博指着角落里的批注说,“他说,这是新乡的第五任君主在探索疆土时,见这山谷中星光璀璨,一夜过去后又有露水遍布,所以结合二者而取得名字。”

    于是咸鱼又问,“第五任国君还要自己带着人出去干活?”

    “这殷洲过的也太苦了点!”

    五代人的时光,凑足百年是没问题的。

    谁能想到,

    百年过去,新乡国还能如此凄惨。

    “这下孙恩的梦想,在新乡算是实现了。”

    虽然是由于环境、人口的限制,被迫节俭、亲力亲为、与民同乐……

    可只从作为上看,新乡国的君主的确有儒家鼓吹的“上古圣王”之风。

    毕竟根据记载,

    尧舜在位的时候,也得自己种地呢。

    “咦,这里还说他们乘船南下,跟那些殷商遗民建立了联系。”

    “效吴越旧事,续同族之情……”

    在建国几十年后,

    积蓄起一定国力的新乡,除了在陆地上进行探索,也在海上探索了起来。

    他们没有忘记祖先提到过的,“沿着海岸南下,可以见到殷人”的故事,

    其君主便派遣使者,朝着南方渡海探寻,并希望能从那里引进一些炎黄的血脉——

    没有办法,

    殷洲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没有战乱,也要考虑夭折、疫病等等问题。

    这让新乡登籍造册的户口数,一直不能让其国君感到满足。

    而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