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邙山大战之护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三章 邙山大战之护驾 (第1/3页)

    对于孟超能够取得胜利一事,陆机从来没有抱过任何期待。他真正藏定的胜负手,从一开始,便是这支自平州借调过来的鲜卑铁骑。

    自从定下约战的时日后,陆机就一直在思考破局之策。他深知己方骑兵不比禁军,若是正面对敌,取胜的概率极低,因此,想要取得胜利,终归还是要出奇制胜。陆机很快就想到了趁乱去攻劫天子,毕竟此次南下,名义上就是为了拯救天子,哪怕会战失败,大军全军覆没,只要能把天子带回邺城,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陆机做了精密的布置。在事先的布阵中,他之所以将左翼孤立出来,加强右翼,是别有用意的。从表面上看,他是为了集结优势兵力,先攻破敌方的左翼,但实际上,他是想把左翼当做诱饵,引诱禁军去围攻,禁军主攻南峰,对北峰战场上兵力调动的真正动向,自然就有所松懈了。

    加上孟超不听号令,试图主动请战,陆机便令他从南峰山脚进行绕袭。有孟超所部,以及北峰的十余万大军作为双重的掩护,陆机就可以暗自调动剩下来的骑兵,出其不意地去进攻长沙王所在的本部。

    他对这一次袭击充满了信心,他虽与那些河北士人不和,但此时统帅这支骑兵的,却并非哪位河北名士,而是出身平州鲜卑的鲜卑都护乔智明。

    乔智明虽是鲜卑人,但他所在的部族久沐汉化,通晓诗书,因此,乔智明自小便懂得忠孝之道,在双亲去世后,先后为父母守孝,深得当地人心,在士人之间也颇有声望。加上他本人身材高大,自幼习武,是鲜卑各部中有名的勇士。到了永康元年时,司马颖听从卢志建议,将其征辟入邺城,又见他文武双全,不禁大为欣赏,只是考虑到他鲜卑人的身份,并未将其重用,虽表其为将军,实则担任县令而已。

    而在陆机掌权之后,他在征北军司中孤立无援,亟需增加对军队的掌控力。乔智明身为鲜卑人,既精通鲜卑战法,同时在邺城毫无根基,自是陆机天然的盟友。陆机当即重用于他,在陆机的全力支持下,乔智明回到平州招揽部众,两年下来,编练出一支三千人规模的鲜卑突骑,在军中以无敌号称。

    此时此刻,陆机便希望以他来完成这致命一击。

    与乔智明同行的,还有牙门将步熊、骑都尉张延所等部。除去各部将领传讯使者外,北军剩下的一万五千骑军,几乎尽数都在这里了。

    而司马乂此时所能拱卫皇舆的步卒甲士,在陈眕与司马越两部先后去追逐孟超所部后,仅仅剩下六千余人。

    司马乂见到有骑军奔行而来,如何不知道自己中计?而见到司马越所部违规去追逐南峰的溃兵,他气得破口大骂:“蠢货,就是去讨战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人?两条腿莫非跑得赢四条腿吗?”

    他转头就想找司马越追责,结果其参军缪播道:“骠骑,请您莫要担心,司空已经亲自骑马去追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把这些兵卒给劝回来。”

    可去多长时间,何时能够回来,那就是他不能知道的了。

    时间紧迫,司马乂虽然心中恼恨,但也无暇去斥责。他的当务之急,是立刻令剩下的兵卒重新列阵,形成一道坚实的阵线,以此来阻止敌骑的第一波冲击。而在组织阵线的同时,后排甲士们则尽可能给弩机上箭备战,毕竟在打击过孟超的骑军后,这些强弩的箭矢基本已射完了。

    弩机不比长弓,发出的弩矢虽有洞穿甲胄的威力,但上箭极为麻烦。由于弩弦是特制的,常人的力气根本无法拉开,因此,就需要利用弩机内部的牵引钩,配上绞绳,徐徐将弩弦拉满,再用卡扣给卡住,上好弩矢,如此才能发射使用。这一次装载的时间,已足够寻常箭士射出三十来箭了。

    可当鲜卑突骑出现在视野时,两者的距离已经太近了。鲜卑突骑的先锋距离这第一道重组的阵线,相距已经不到一里,他们此前刻意减速,就是为了此刻迅速提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