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七章 陆氏之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七章 陆氏之死 (第1/3页)

    吱呀一声,门开了,先进来的是司马孙拯。紧随孙拯之后的,仅有一个青年人。

    此时屋内已是一片黑暗。陆机关上窗,走到几案前,点亮了油灯,然后看那青年人的模样。这青年人似乎是刚赶了远路,他摘下戴在头上的风帽,又解去披在身上的披风,露出一身素色的儒服来。他腰间的皮带上挂着一把三尺长的佩剑,脚上靴子有斑斑泥点。

    看他年纪应该是二十岁左右,但身材高大,像貌俊朗。陆机虽不知其姓名,但一看模样,就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然后听他道:“在下卢谌,奉大将军之命,前来向陆大都督宣读大将军令!”

    原来是卢谌,陆机恍然大悟,他听过青年的名字,卢谌是卢志的长子,字子谅,是河北士人的后起之秀。据说他年纪轻轻,却悟性超绝,诗文,同辈中比拼才学,几乎没有人能胜过他,不输卢志当年。只是陆机斗倒卢志以后,一直吝缘一面,没想到今日竟然见到了。

    而既然见到了卢谌,那这一切的背后主使,也就不言自明了,定然是成都王左长史卢志。

    陆机没有先问司马颖传达了何等命令,而是先闲谈似地问道:“子谅到了这里,想必卢长史也来了吧。”

    卢谌一愣,他见陆机如此沉静,也不好不卖他面子,就先躬身道:“是,大人此时正在山阳县整顿军队,清查损失。”

    这不出陆机预料,卢志当然要清点大军的损失。但更重要的,还是清除陆机在军中的影响力,想必他此刻正在山阳检视,将那些陆机提拔的吴人军官一一筛选出来,以后全都闲置不用。

    回想起这几年在征北军司的起起伏伏,陆机就觉得是一场幻梦。他自己是借用了对诸将对卢志的不满才得以上位,最后却又倒在了卢志的攻讦下,真对得上《左传》那句“君以此兴,必以此亡”了。

    这么想着,他胸中原本对卢志还怀有些许怨愤,此刻也都烟消云散了。陆机只是半自嘲地苦笑了一声,又问道:“长史是什么时候来的?恐怕为时不短了吧。”

    卢谌回答说:“大人听说邙山战败后,七日前就领军过来了,麾下十万人,随时应变不测。”

    这个不测非常暧昧,很容易让人联想,指的究竟是河南的司马乂呢?还是统帅河北军队的陆机呢?但陆机并没有深究,他也不再和卢谌绕弯子了,他问:“贵使是要把我抓回邺城呢?还是就地处死呢?”

    此言一出,旁听的孙拯脸色大变,卢谌亦有所动容。但他到底忍住了,然后清了清嗓子,从袖袋中掏出大将军令,展开宣读道:“大将军问大都督,王师不振,俨狁多难,颇与前谋相异,是何缘故?百官多疑,非议前程,卿且旋师于邺,与尔辩之。”

    说罢,卢谌对陆机笑道:“大都督想太多了,大将军是何等信赖大都督?不过前线出了这么些事,总要对大将军有个交代罢了。”

    陆机闻言也笑了,两人笑了这么一会儿后,陆机的面色回归平静,他道:“子谅何必说笑呢?我早已有准备了,既然大将军对我如此提防,我愿自裁以明心志。”

    此言一出,卢谌的城府也有些维持不住了,脸色顿时涨得通红。他受命前来时,父亲卢志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先把陆机稳住。

    毕竟再怎么说,陆机也是司马颖亲自任命的大都督。若是不问而诛,没有确凿罪证的情况下,肯定会引来世人非议。而只有在经过大将军府的审判后,再定罪处刑,才能不损耗成都王的威望,保全司马颖的声誉。考虑到这些,卢志才定下了这么一道语气温和的诏书,目的就是将陆机骗回邺城。

    不料陆机初闻诏书,便表现出了自裁的想法,这不是陷成都王于不义吗?卢谌连忙出言阻止道:“大都督不必如此,我出发前,大将军已经保证过……”

    但陆机听也不听,直接打断道:“这和大将军无关,我打了这样大一个败仗,本就对不起大将军的信任。是我自愿自裁,绝没有任何人的逼迫,为了证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