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4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君轻而民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84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君轻而民贵 (第3/3页)

色一正,朗声回答道:

    “为将之道,受命之时,即忘其家。”

    “两军阵前,即忘其亲。”

    “突阵冲锋,即忘其身,请大都督尽管吩咐便了。”

    李翊喜道:

    “我果然没有看错人!子龙有大将气概,一世之名终是锁不住你。”

    “汝且听好了,我付尔一将令。”

    “命汝权且接管这支青州百姓,务必将他们安全送到徐州去,路上须要小心!”

    子龙想,他原是想要断后的,怎么把看护百姓的重任反倒交给了我呢?

    不过,先生肯定已经深思熟虑,而且他如此郑重其事,必有道理。

    因此,赵云只微顿一刻,便将任务接下。

    李翊让赵云想带着百姓走。

    他做如此考量,一方面还是因为赵云处事稳重,一方面诸将之中属他最关护底层百姓。

    这十数万百姓入徐州事小,他们的安危事大。

    因为这事关刘备与徐州的名誉。

    一旦百姓有失,伤损的是老刘仁义爱民的金字招牌。

    反之若是成功,

    必使更多青州百姓明白,刘营是真的会为救百姓,全力施为。

    这场好大的迁民运动,更像是李翊精心设计的一场行为艺术。

    他要通过这场迁民,来告诉青州百姓,告诉天下百姓。

    只要你愿意归降玄德公,徐州上下全体将士,一定会为了你拼尽全力,保护你的安危!

    这也应了老刘那句话,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

    君轻而民贵!

    李翊再次拨令在手——

    “益德将军听令!”

    “张飞在也!喏喏喏!”

    张飞连忙把手伸上去。

    李翊对他看,发赵云这条令时,李翊握着他的手,表示格外郑重。

    他想着张飞有点小孩子脾气,如果不握一下他的手,他怕是要吃醋。

    免得张飞多想,与子龙握手,却不与俺这个屠户握手,必有缘故。

    念及此,李翊也将张飞的手握住。

    “嘿……”张飞窝心了。

    李翊想,既然同样握了手,那连说话都不能两样。

    “三将军,翊有重托相付,将军有此肝胆担当否?”

    张飞想,适才子龙接令时说话何等气派?

    现在须得也说两句气派话来,免得叫先生小看了俺,道俺真是半部书不读。

    “接令者身负重托,受令后当忠于行事。”

    “先生尽管吩咐,飞纵死也无怨无悔!”

    李翊一听,这话说的虽不及赵云气派,倒也显得真诚。

    可见张飞是有听进刘备的劝告,认真读书的。

    历史上的刘备,可是一直希望把张飞培养成召虎那样,能文能武,治国兴邦的大才。

    可惜张飞到死都没能听进刘备的教诲,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殷切期望。

    但此时的李翊却能明显感受到张飞身上的变化,他真的有在努力改变自己身上的缺点。

    究其原因,

    到底张飞那“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毛病,使他听不进很多善言。

    而他自己敬佩的读书人,又大多瞧不上他。

    等到后来的诸葛亮上位时,张飞的年纪也大了,性格基本上定型了。

    何况诸葛亮、刘备当时都忙着创业。

    哪能像此时的刘备、李翊现在这般,手把手细心地教导张飞?

    “将令一支,你与我一同断后,须要小心!”

    张飞一听是让自己断后,喜出望外,却陡然又有些担忧。

    “断后之事,交予俺们便好。”

    “先生乃千金之子,不该冯河涉险。”

    李翊却摇了摇头,说道:

    “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

    “我身为河南谋主,三军都督。”

    “若是我先走了,将士们必不能死战。”

    “我若留在此处,与将士们同心合力,弟兄们反倒能够一往无前,专心破敌。”

    道理也很简单,李翊都冲了,你们凭什么不冲?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御驾亲征都是王牌必杀技的原因。

    皇帝老子都上了,你敢不上?

    李翊又命田豫、陈到各领军一千,说些计,于稷山外埋伏了。

    然后命张飞就地扎营,专心等候高览大军到来。

    ……

    是夜,天空漆黑如炭。

    李翊一路走出侧营,望一眼夜空,才觉已经几十天没有下雨了。

    这老天爷也真是奇怪,平时不打仗,就给你来个五谷丰登。

    一打仗,就不给你落雨,使本就受战乱迫害的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先生,这么晚了还不睡?”

    张飞忽然出现在李翊身后,关心问道。

    “我已经睡醒了,刚刚起来。”

    李翊背着手,澹澹答。

    “益德不也还没睡吗?”

    张飞嘿嘿一笑,挠挠头:

    “俺起来出恭。”

    李翊无奈挥挥手,示意他你尽管去便是了。

    张飞匆匆出了侧营,到一隐蔽处,解尿完毕,正经回来。

    忽听顺风一扯,隐隐传来一处号响。

    只见西北方向火光冲天,刀枪林立,在火光中闪闪烁烁。

    张飞虽为万人敌,此刻也不得提好裤子,连忙奔回寝帐。

    “大都督,敌来也!”

    李翊却似早有准备,澹澹吩咐道:

    “益德不必惊慌,我专此设营等候,知高览要来劫我营。”

    “速去击鼓传命,令将士们击敌。”

    “我军兵锐,高览非我敌手。”

    一力降十会。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哪里需要那么多的阴谋诡计?

    李翊带出来的,那都是徐州最精锐的步骑。

    军中还有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更别说他还埋伏了一手田豫、陈到这样优秀的统帅。

    真正该使计的,是高览才对。

    因为正面硬碰硬,李翊就是把眼睛蒙上指挥,都不觉得高览能打赢徐州军。

    可高览只顾着率军追赶,也不思考破敌对策。

    若是两军直接打遭遇战,徐州军这边反而是以逸待劳。

    那边张飞接了将令,匆匆奔上大帐。

    两柄鼓槌抓到手中,拼命击鼓。

    “咚咚咚……”

    鼓声急迫,各营将士纷纷披坚执锐冲出寝帐来。

    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后面袁军到了,高览领着一万人马。

    马高人大,灯笼的长梗插在背上,灯笼挂在面前。

    蜡烛火光明亮,照着前方道路。

    此时的灯笼还多为军需物资,是夜晚打仗用的。

    是到了唐朝时期,才渐渐被用于庆祝活动,象征国泰民安。

    一员袁军骑士调转马头,往后面扫去,飞奔至高览马前。

    “报禀将军!”

    高览见小兵来报,将马扣住。

    “何事报来?”

    “回禀将军,我们要追赶李翊的部队,前面有老百姓拦路。”

    原来,

    李翊大军只万人,要想照管十几万百姓,有条不紊地往南走,大是不易。

    中途李翊又催众人走得急,难免有百姓掉队走散。

    这些百姓不敢回去,便各自找人,渐渐聚在一块儿,成了大批人众。

    至夜班时,此处也聚了有几百人了。

    “我等未接着将军命令,特来请将军定夺!”

    报事兵的言外之意就是,不杀这批百姓,就很难追赶上李翊的大部队。

    高览面色一沉,怒道:

    “吾方至青州,诸民不与我尽忠缴纳赋税便罢,反倒投敌徐州。”

    “此等贱民,不杀留之若何?”

    “来,传本将军令,与我大队向前冲!”

    那报事兵即刻回到队伍中去,奔走传令:

    “弟兄们听好了,高将军有令,叫咱们大队向前冲!”

    “杀!杀!杀!”

    这些袁军可没有高览那么委婉,要把“杀”字说成是“冲”字。

    既然领导都下令了,咱们只管杀便是。

    何况跟徐州军厮杀,难免要有死伤。

    若是跟这批平头百姓厮杀,那就是白送的军功。

    谁不冲,谁是傻子!

    袁兵大刀掠来掠去,长枪吞吞吐吐。

    黑夜之中,灯笼火光又有多少?

    一刀掠去,那边一个百姓被刀口磕着脑袋。

    只听得“喀嚓”一声响。

    这人脑浆直迸,现出万点桃红,直接跌倒在地。

    “诶呦!”

    众百姓见官兵杀人,顿时慌了,大呼怎么还真敢杀人?

    他们好歹也是青州土生土长的老百姓,兢兢业业给袁氏交了那么多年的赋税。

    怎么一点情面也不留?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