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0章 李翊妙算谋东城,徐州诸郎施穴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0章 李翊妙算谋东城,徐州诸郎施穴攻 (第1/3页)

    在短暂的欢声笑语过后,众人也开始认真讨论取东平陵的办法。

    张郃其实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因为他刚刚在土鼓山被张飞打败,主力尽丧,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撤回到平原或者乐安。

    但这样做,也就意味着张郃须要放弃济南领土。

    这对实控了济南的袁氏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张郃也不敢冒险,只能硬着头皮去守。

    然后等待冀州发来新的援军。

    “……咱们有两万之众,这么多弟兄,便是一人一脚也能把东平陵给踹开。”

    “岂能拿它不下?”

    “依俺张飞之见,不如直接强攻,就请大都督下令罢!”

    张飞跃跃欲试,主动申请带兵士前去攻城。

    他所部部曲皆是得胜之师,想着趁热打铁,倒也情有可原。

    但李翊却摇了摇头,“我观东平陵易守难攻,张郃手上人马虽少,然布置妥当。”

    “若是领兵强攻,只恐碰个头破血流,委实不智。”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

    为什么那么多人怕狗?

    答,不是人怕狗,是人想要无伤狗。

    就算把狗打死,要是不慎被他咬了一口,那自己也是划不来的。

    现在李翊领大军北上,一路气势如虹,摧枯拉朽,困张郃于孤城。

    得胜只是时间问题,李翊当然是希望尽量用最小的损失,来换取最大的胜利。

    毕竟面对袁神这样的对手,就是得精打细算。

    “……这。”

    张飞一怔,忙问,“那依照大都督的意思是……?”

    又想减少兵员损失取下东平陵,又想用最快的时间,防止张郃得到援军。

    这种既要又要的思维,也就李翊敢在战场上提出了。

    “……若是不能强攻,那便只能智取了。”

    赵云目光看向李翊,提出自己的看法。

    “军师,俺们听你的。”

    “你若果有良谋在怀,便请直说,俺们一定遵从!”

    张飞见李翊如此说话,知他心头肯定是有主意的。

    只是李翊向来比较“民主”,提出自己的意见前,通常会先征询众人的意见。

    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而李翊脸上,此刻已经浮现出成竹在胸的淡笑。

    李翊打仗的习惯,就是先探明敌情、勘察清楚地形,然后才做决断。

    这些天的围而不攻,李翊已经思量出一个破城之法了。

    李翊走在军营里来回踱了两步,忽然蹲下身子,从地上拾起来一把土。

    众人面面相觑,皆不解其意。

    于是在众人期许的目光下,李翊松开手,将土轻轻放下,不慌不忙地对众人说道:

    “……此地土质疏松,东平陵守军稀少,又无护城河,穴攻可也。”

    穴攻?

    众人先是一愣,旋即很快反应过来。

    李翊说的就是地道战。

    在大口径火炮发明之前,人类唯一能够撼动厚实的城墙的法子就是挖地道。

    也就是挖到城墙的根基,松动它,让它倒塌。

    众人之所以愣了一下,还是因为他们对李翊的期待“过高”。

    只道李翊能想出一条什么天马行空的妙计,原来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穴攻”之计。

    穴攻分两种。

    一种是纯地道战,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挖地道奇袭进去。

    第二种是破坏城墙。

    这种穴攻之法要更复杂一些,但也是用得最多的。

    那就是将城墙下面的土挖空,然后设置木桩,用来支撑住。

    接着点燃木桩,火势便会连带着将墙根一并烧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在《备穴》篇中就提出了地道战的可行性。

    到了汉末诸侯时期,不少诸侯都用此法攻城。

    说来也巧,袁绍就很喜欢打地道战。

    之前公孙瓒设置易京高楼时,袁绍便是用穴攻之法破解的。

    后来官渡之战对阵曹操时,袁绍也通过地道战,想要绕袭曹操后方。

    不过被曹操防住了,提前埋伏了一支小队,将袁军穴攻部队全歼了。

    饶是如此,穴攻依然是古代战争中,相当受青睐的战法。

    尤其在攻城战中,战斗或许不单单只发生在城墙下。

    林地里,旷野上,乃至地下都是有可能的。

    无数拿着短兵器,镐头,铁铲的士兵在暗无天日的地道里互相砍杀,也属正常。

    不过说穴攻常见是广义的说法,从狭义角度讲,它的限制条件也很多。

    比如土质必须得稀疏,

    因为地道战讲究一个快,一个奇,太硬的土会拖慢工程速度。

    其次不能有护城河,这个不必多说。

    最后守城的人必须要少,不然人家把你位置发现了,有太多方法可以反制你了。

    例如像曹操那样提前挖沟防备,将偷袭上来的小队一网打尽。

    亦或者在地道洞口迅速点燃准备好的柴草,用鼓风设备把烟吹进地道,把敌人逼退或者是熏死。

    所以穴攻虽好,但既吃操作又吃限制,一般人还真玩不转。

    徐州诸将平日穴攻虽然用的少,但也知此法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说之容易,行之困难。

    故而每个人的脸上并未表露出过多兴奋之色。

    “……穴战限制条件虽多,然东平陵恰能满足。”

    “我以为这已经是速取东平陵的最好方法了。”

    李翊洋洋洒洒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众人。

    “但我今召诸位来此,并不是非要用我之法。”

    “若是诸位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速取东平陵,尽管提出。”

    “在我这里,诸位皆不必藏着掖着。”

    当李翊说出后半段话时,大伙儿这才反应过来。

    好像能满足李翊在控制损失,且要快速下城的条件下,只有他这么一个办法。

    或者说,只有李翊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个办法。

    其余人都还未想出什么实际有效的法子来。

    在听完李翊的分析之后,众人回过味来,似乎还真就是这么个理。

    东平陵周围的土质稀松,又没有护城河。

    而张郃主力被歼灭之后,仅靠东平陵的守军,肯定不能兼顾到所有方向。

    只是……

    此战法毕竟只是一种取巧,而徐州军的对手刚好就是以“巧”闻名的名将。

    “……大都督。”

    陈到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穴攻之法虽好,然张郃乃河北名将,惯于用兵,会不会对此有所防备呢?”

    “向者公孙瓒在易京时,挖十层围堑,堑中筑京,足有五六丈高,多达上千座。”

    “自以为傲睨得志,足知天下之事。”

    “然袁绍却掘地道于城楼之下,毁其望楼,攻至土丘。”

    “公孙瓒失其所倚,自料必败无疑,故引火自焚,死于城中。”

    “以易京之规模宏伟,河北人能用穴攻之法,破其重围。”

    “足见其深明穴攻之道。”

    “张郃亦曾参与易京之战,战功颇多,想来也亲身经历过。”

    “反道我等在徐州,或为马上作战,或为水中兜船,鲜少入地下去攻。”

    “故末将担心……”

    陈到不再继续往下说,怕说出来会有扰乱军心之嫌。

    但他的话总结下来就是,

    咱兄弟仗打了这么多年,基本上很少用穴攻。

    而河北军这帮老银币是没少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