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0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00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 (第3/3页)

,便灭掉困扰自己的这个宿敌。

    那多少钱,刘表都愿意。

    “今袁氏与曹刘相持于官渡,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短时间内是分不出胜负了。”

    蒯良有条不紊地为刘表分析。

    “河北谷多人众,河南兵劲粮少。”

    “今两地相持,难分胜负,时日一长,粮食必缺。”

    “我荆州养民多年,谷物堆积如山,此所谓奇货可居,价高者得。”

    刘表不觉一怔,扶了扶额,再问:

    “君可细说,吾愿闻其详!”

    “孙氏攻打庐江,可使朝廷下诏,勒令停战。”

    “如不肯停战,再请朝廷出兵。”

    刘表眉头皱起,缓缓抬眸:

    “条件便是荆州交割剩下那五十万斛粮食?”

    “……正是。”

    蒯良点了点头,扯出一抹温和的笑容:

    “听闻豫州诸郡反叛,拒向朝廷中枢交纳锦绢粮赋。”

    “既然如此,我等为何不能坐地起价?”

    这五十万斛粮食本来就是要交给河南的。

    但既然河南、荆州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那我荆州为什么就不能把这剩下的五十万斛粮扣下,当作谈判的筹码?

    蒯良的话还在继续,对这项计划接着补充说明:

    “不过这剩下的五十万斛粮食,也不宜马上交割。”

    “须得等到朝廷出兵,然后再依次上交。”

    “若庐江之围解除,可交三十万斛粮。”

    “若朝廷军兵临吴土,可将剩下二十万斛粮一并交付。”

    因为古代发动一场战事非常麻烦,要动用很多资源。

    所以蒯良才说只要庐江之围解除了,就能交三十万斛粮。

    孙氏一旦退兵,就很难马上再发动第二场战事。

    毕竟战争,不是儿戏。

    刘表不置可否,静静思考此计的可行性。

    良久,才轻叹一声:

    “子柔此计甚好,若能不费一兵一卒,灭除孙吴。”

    “莫说五十万斛粮,便是再出五十万斛亦不足惜。”

    “……只是。”

    刘表话锋一转,面上带了几分迟疑。

    “既然曹刘与袁氏相持于官渡,又如何能够分兵灭孙吴呢?”

    “……公言差矣。”

    蒯良扬眉一笑:

    “袁绍尽起河北之兵南下,是因其周无强敌,故不须留重兵守土。”

    “然河南之地,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各地都须留兵守御。”

    “因此在南方,只要曹刘愿意,是能够分兵出来过江灭吴的。”

    说到这儿,蒯良近身上前,向刘表透露了南方的几个军工细节。

    “听闻广陵太守陈登,手中有两万兵。”

    “曹操亦在庐江留有万人守备,命刘馥安定淮安诸县。”

    “若是能使刘馥、陈登出兵,在配合刘勋自己的部曲。”

    “岂非能解庐江之围么?”

    刘表闻言大喜,若蒯良的计划能够成功,那的确扫除他一心腹大患。

    说白了,

    庐江、广陵之所以不出兵,无非是曹刘没办法两线作战罢了。

    河南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都用到了官渡前线去,哪里还敢分兵作战?

    可如果刘表愿意负担这笔费用,那未尝不能够换取广陵、庐江的出兵。

    “善!即照子柔之意办理!”

    刘表喜出望外,立即遣使北上,备言合作灭吴事宜。

    这种自己的钱,流别人血的事儿,刘表是最喜欢的。

    在派遣完使者之后,刘表又下令,命章陵太守黄射即刻领军去往江夏。

    蒯良大惊,忙问:

    “主公既已决定上奏朝廷,办理庐江之事。”

    “如何又劳师动众,另起大军?”

    刘表抚须带笑,轻轻拍了拍蒯良的肩膀。

    “吾不仅要从章陵派遣一军去往江夏,我还要命黄祖在江夏整军备战!”

    这……

    蒯良更加不能理解,刘表到底在想什么。

    “现在使者方去,主公此举,莫非是断定曹刘不从。”

    “而欲提前准备?”

    “……不然。”

    刘表挥了挥手,眸底一深:

    “我派军出去,正是为了配合曹刘出兵南下。”

    这……

    蒯良又是一怔,暗道主公你何时这么仗义了?

    你要是打算自己出兵的话,那还拉河南下场干鸡毛啊?

    曹操、刘备野心都不小,真让他们下场了,荆州方面就得做好割肉的准备。

    若不是刘表的死保荆州的外交政策,蒯良压根不会献出此策。

    “子柔有所不知,若河南果真出兵南下,与孙氏交战。”

    “彼时曹刘又忙于官渡战事,南方不能分出太多兵来。”

    “应能够勉强与孙氏相持,我便趁势出兵,抢占扬州之土!”

    蒯良闻言大惊,忙道:

    “主公如此,岂不开罪曹刘?”

    刘表此举等于是拿曹操、刘备打工仔,工具人了。

    按蒯良的想法,应该是我出钱,你出人。

    待占了扬州之土后,两家再谈判怎么分。

    但表哥你这样不讲武德,趁着曹刘与孙氏交战之际,抢占扬土土地。

    那曹刘岂肯甘休?

    “……开罪?”

    刘表眉梢轻挑,冷声笑道:

    “今是吾荆州与河南商定好的,我出钱粮,河南出兵替我解庐江之围。”

    “又未说清楚扬州归属于谁。”

    “况当初刘备许诺将扬州西壤的表奏权予我,后一拖再拖。”

    “以致我费无数钱粮,竟只得了半个庐江。”

    “徐州如此可恨,又何必与它情面?”

    “况真开罪曹刘又如何?袁公已同意与我结盟。”

    “只要官渡之战,袁公取胜。”

    “曹刘自顾河南之土尚且无暇,又哪里有余力兼顾我荆州作为?”

    蒯良无言以对。

    在刘表看来,官渡之战终将会是袁氏取胜。

    而他已经与袁氏结盟了,等于有了一个保障。

    现在又能用曹刘之兵,为他扫除孙氏之威胁,简直两全其美。

    要说内疚,那刘表当然不会有。

    如果不是曹刘在瓜分袁术遗产时,姑息纵容孙氏,现在刘表还没这麻烦呢。

    那刘表现在反过来算计你曹刘,也就别抱怨了。

    ……

    扬州,庐江。

    却说孙权新君登位,内有宗族叛乱,外有强权环伺。

    为此,孙权纳兄长孙策之言。

    以师礼事张昭,举为文臣领袖。

    以兄礼事周瑜,举为武将渠魁。

    有了这两人的压制,孙氏内部的不安暂时稳住。

    考虑到孙氏特殊的授兵制度,孙权唯恐自己年少,不能服众。

    故与周瑜等人相商,起兵攻庐江,不为扩土,只为立威。

    大军很快杀至庐江。

    刘勋虽号称有两万兵马,但多是收拢的江淮贼寇。

    士气低迷,战力不足。

    与孙吴军交战数场,不能取胜,只能退回庐江请求援军。

    孙权乃领兵将庐江围住,一面又遣人时时关注北方的战况。

    这时,人报周瑜有军事要务求见。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