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1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瞒如婴儿,我等誓死追随刘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1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瞒如婴儿,我等誓死追随刘将军 (第1/3页)

    却说李翊与曹操联手打进邺城,李翊趁着曹操审讯犯人之际,率先入邺。

    在袁府里,见着了袁氏亲族。

    刘夫人平日跋扈惯了,如今面对李翊的兵锋,再无往日威风。

    走至李翊跟前,向他福礼道:

    “非君侯不能保全妾家,吾家愿为刘将军效力。”

    又将一旁的甄宓拉至身前,指她道:

    “愿就甄氏为君侯执箕帚,以求君侯庇护。”

    李翊遂颔首道:

    “伯母勿忧,吾愿保汝家,汝勿忧虑。”

    刘夫人闻得此言,大喜过望,连连顿首谢过。

    李翊又指二人身后那一男一女,问道:

    “……此何人也?”

    那男子连忙拱手,向李翊行礼道:

    “中山无极人甄尧,见过李郯侯。”

    那女子亦福身行礼,声音温婉:

    “中山无极人甄姜,见过李郯侯。”

    李翊听这二人俱姓甄,又出身中山国,乃问:

    “汝二人是这甄氏的兄姊乎?”

    “……是。”

    甄尧、甄姜异口同声道。

    只因甄家家主甄逸早亡,家里却靠母亲张氏操持。

    而长子甄豫早逝,次子甄俨虽有功名,一度被辟为大将军椽,担任曲梁令.

    但在小甄宓十四岁那年,也去世了。

    甄宓非常悲伤,对待寡嫂态度敬爱谦和。

    时时处处帮助她打理家事,还尽心照顾甄俨留下来的孩子,极其疼爱。

    而甄家之中所剩的男丁,就只剩下三子甄尧了。

    另外五名子嗣全是女子,甄宓排老五。

    甄尧既是三子也是长子,甄姜则是大姐。

    由于平日母亲忙着操持家事,所以便由两位长辈来送妹妹到邺城来,准备完婚。

    李翊见此,乃问甄尧道:

    “汝有功名在身否?”

    甄尧作揖答,“去岁举了孝廉。”

    嗯……

    李翊一颔首,抚须沉吟道:

    “吾如今身边正缺一个功曹,汝若愿来。”

    “明日来我帐中报道。”

    甄尧先是一怔,旋即连忙作揖称谢:

    “多谢郯侯!!”

    在这个时代做官是很难的,像甄宓老爹也就是一个上蔡令。

    二哥甄俨也没能做到更高的官去。

    而如今仅凭李翊一席话语,甄尧立马摇身一变,成了郯侯府上的功曹。

    也难怪世人常常作叹,欲求功成,非凭努力,但遇贵人耳。

    李翊又对身后齐来的众武将说道:

    “袁府的金银财物,汝等俱不得豪取抢夺。”

    “但有擅自取用府里一针一线者,立斩不赦!!”

    于是众军士齐声称喏,俱皆震服。

    刘夫人等众再次称谢。

    李翊再补充道:

    “眼下城池方破,正值多事之秋。”

    “唯请伯母勿要擅自出入,若出府邸,非我所能保也。”

    刘夫人喏喏称是。

    李翊既安顿好袁氏一门,走出府邸,谓同来的黄忠说道:

    “……汉升,劳你带人将这袁府围住。”

    “勿使他人进入。”

    “若有不能决者,当第一时间报我。”

    黄忠拱手道,“遵命!”

    李翊这才宽心,领着众人往正堂去。

    甫一走在街上,正撞着许攸纵马近前。

    许攸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遥想两年之前,他在邺城还得低眉顺目,如今已翻身做主人了。

    许攸见着李翊出来,以鞭指城门而呼李翊道:

    “……小郎,汝不得我,可入此门乎?”

    ……哈哈哈。

    李翊呵呵一笑,并不回话,直往正堂而去。

    然李翊身后诸将,无不怀忿不平。

    张飞在一旁提醒李翊道:

    “许攸贪财,先生放任其清查府库。”

    “只恐其借职务之便,以权谋私。”

    “惟望先生察之!”

    言讫,诸将纷纷劝李翊派个人去监督许攸。

    原来,跟在李翊身边的将领,大多被“许攸”勒索过。

    过去一年里,许攸找了徐州每一位官员要钱。

    有些职位高的,见许攸是刘备、李翊的新宠儿,故不想惹事。

    往往钱了事。

    而一些性子横的,则坚决不肯给许攸钱。

    至于那些职位低的官员,则是拗不过许攸。

    不然,许攸便会一直来找你事儿。

    惹得他们烦了,所以干脆直接钱了事。

    而据诸将所言,许攸甚至连仓曹掾都勒索过。

    仓曹掾是个什么官儿?

    那就是个管理仓库和粮食储备的。

    职位低,权力大。

    不得不说,许攸在这方面的确很有心得。

    知道在哪些人身上榨得出油水来,在哪些人身上属于浪费时间。

    见众人突然开启批斗会来,埋怨许攸。

    李翊乃安抚众人道:

    “许子远虽然贪婪,但毕竟是破河北之功臣。”

    “此次入邺,亦多赖其献决漳河之计。”

    “否则,我等安得入此城耶?”

    众人皆暗想,虽然许攸有计,但最终的执行不还是他们上战场拼命吗?

    他们不避箭矢刀枪,奋勇杀敌。

    而许攸躲在后方,不上战场,他倒以头号功臣自居。

    叫众人如何心服?

    张飞大声道:

    “纵然先生念他好,也该叫人盯着。”

    “须知这邺城是咱弟兄拼死打下来的,非他许攸一人之功。”

    “按照先生自己定下的《军律》,凡攻破一城。”

    “公家拿三成,剩下七成俱由将士们平分。”

    “这府库里的银钱锦绢,弟兄们都有份儿。”

    “先生若不管着,可教那许攸一人贪了去。”

    哦?

    李翊眉梢一扬,反倒笑了。

    拍了拍张飞的肩膀,一脸欣慰地说道:

    “益德将军书读的不多,倒将我这《军律》背的挺熟。”

    《新编军律》就是此前李翊跟牵招一起定下的。

    这军律在原来的军功爵制基础上,又改良了许多。

    因为法律就是要根据时事形势变化的。

    算下来,这《军律》至今已经修编了五次了。

    “……呵,军师忒也小瞧俺。”

    “先生与兄长每每见俺,便叫我读书。”

    “这一来二去,时间长了,也该读些书了。”

    张飞耸了耸鼻子,有些骄傲地对李翊说道。

    “……哈哈,好。”

    李翊温声一笑,“既如此,便由益德代我去监督罢。”

    张飞正欲谢过,李翊忽地又道:

    “此去府库,益德记着带兵,将藏书的图库务必封锁好。”

    “不许任何人进入。”

    张飞笑道:

    “……先生不愧是读书人,温文尔雅。”

    “什么时候都惦记着读书。”

    李翊摇了摇头,笑着解释:

    “……益德此言差矣,此乃袁氏府库。”

    “书库之所藏,必是河北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

    “如今我军将治河北,若得此图书。”

    “必然事半功倍,大有裨益。”

    微微一顿,又接着道:

    “汝只管将书库封存好,勿使他人进入。”

    “待我此间事了,我当亲自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随后一并带回大营里去。”

    李翊本身是学管理的,非常清楚数据库有多重要。

    其实,你打下一块多大的地盘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能否高效的汲取地盘上的资源,从而为你所用。

    哪怕你的地盘小一点,这也不要紧。

    只要你有兵、有粮、有饷。

    地盘再小,也能将它烙成一块儿大饼,慢慢将它变大。

    而则一切的关键,就是利用好这些府库里的图书。

    有了数据对照,行政效率至少翻个四五倍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