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5章 去了子玉,来了孔明,老刘卧龙凤雏集齐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5章 去了子玉,来了孔明,老刘卧龙凤雏集齐矣 (第2/3页)

,暗道天下奇才多也。

    怎么水镜先生单是一个奇字就给盖了过去?

    “……水镜先生此言何谓?”

    刘备知者可定不是司马徽的真实评价,遂连忙追问。

    司马徽似才回神,道一声“哦”,对刘备拱手说道:

    “实不瞒明公。”

    “老夫不论是在颍川亦或是在襄阳,交友无数,识遍天下英豪。”

    “刘荆州在时,亦多言身边贤才众多。”

    “吾只道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

    “便有人问老夫,谁可为天下贤才之冠冕,可为王佐之才,抚定天下?”

    “老夫只答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唔……

    此言一出,在场中人无不为之一惊。

    徐州有本土官员窃窃私语。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真是好大的口气。”

    “李郯侯辅佐主公,定徐州,灭袁术,收河北。”

    “在天下群雄蜂起之时,仅用时八年,便助主公占得半壁江山。”

    “可也未曾见到旁人说,得李郯侯便能安天下。”

    刘备一听,心中也颇感震惊。

    暗道李子玉已是天下不世出的奇才,听这水镜先生的说辞,竟还有不下于李翊之才的名士。

    遂急忙问道:

    “未知卧龙、凤雏这位两位奇才安在,果系何人?”

    司马徽大声笑道:

    “明公已得凤雏矣。”

    “此人正是襄阳庞统,庞士元!”

    ……哦?

    竟然是士元。

    刘备眼眸一蹙,知是庞统后,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庞统初来之时,还略显轻狂浮躁。

    但跟在李翊身边磨炼之后,也沉稳干练了不少。

    如今被派去到并州历练,抚定马超、高干,南匈奴三路诸侯。

    目前看来,并州还未出什么岔子。

    至少没给李翊在北方的工作添麻烦,可见其是对得起自己的才华的。

    “凤雏”之名,其的确当得。

    可为什么他没说呢?

    难不成是因为庞统当时是以“留学生”身份到徐州治学。

    而到见着李翊之后,深感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便不敢以凤雏名号自居?

    “庞士元来颍川拜访老夫之时,老夫曾赞其为南州士之冠冕。”

    “是庞德公称赞他这位侄儿是‘凤雏’,然彼时庞士元已到徐州了。”

    “莫说明公不知晓,便是庞士元本人,也未必知晓。”

    “凤雏之名,在襄阳倒是广为流传。”

    原来如此……

    刘备一颔首,暗道这就不奇怪了。

    他的确知道庞统有个叔父庞德公,也是荆州鼎鼎有名的名士。

    为自己的侄儿造势,买“热搜”的行为,这放在这个时代是很合理的。

    “……那这‘卧龙’又是何人呐?”刘备再问。

    司马徽笑道:

    “此人乃徐州人,当属将军名下。”

    哦?

    刘备一听这卧龙是徐州人,顿时精神了。

    在别的地方不敢说,若说在徐州,他能精准到每家每户找人去。

    因为徐州是他的治所,其政治影响力不是其他州郡可比的。

    尤其自己身为徐州牧,征辟“卧龙”名正言顺。

    司马徽的话还在继续。

    “此人是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

    “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

    “因受徐州战乱波及,孔明遂从其叔诸葛玄。”

    “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

    刘备忙问诸葛玄现在何处。

    他听得出诸葛玄已是诸葛家中唯一长辈,将之请来,那请来诸葛亮亦非难事。

    “……唉,其已在五年之前病逝了。”

    司马徽叹了口气。

    刘备乃敛容叹道:

    “……备对此事,深感遗憾。”

    “若其在琅琊还有家属,备当遣人前去照拂一二。”

    司马徽摇了摇头:

    “诸葛一门,已举家搬去荆州了。”

    “自诸葛玄病故之后,家中有三子。”

    “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

    “此三人皆有经纶济世之才,惟诸葛孔明最为杰出。”

    “孔明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

    “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

    “此人乃绝代奇才,将军既已得凤雏,若能再得一卧龙。”

    “与李子玉并力携手,何愁天下不定乎!”

    刘备闻言大喜,正欲问具体细节。

    时孙乾在侧,出声言道:

    “水镜先生如此盛赞这卧龙,不知比我徐州李郯侯如何?”

    ……呵呵。

    司马徽抚须一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两者同为当世奇才,如何能横向比较?”

    简雍忍不住出声讥讽道:

    “水镜先生此言答得圆滑。”

    “我家先生自辅佐主公以来,无所不向,无所不克。”

    “倒是那卧龙,我等确实听闻琅琊诸葛氏之名。”

    “只是倒未曾听说有诸葛亮这么一号人物。”

    刘备向来敬重名士,尤其当听到水镜先生这般称赞诸葛亮时,内心对他已是十分向往欢喜。

    见简雍语带轻薄,忙出声劝阻:

    “宪和,适才你没听水镜先生说么?”

    “这位卧龙先生,一直隐于隆中,不曾出仕。”

    “其名声自然不为我等所听闻。”

    “若非水镜先生,备怕是终身不得结识这位当世奇才。”

    刘备一番话同时安抚了两边人的情绪。

    刘备又对孙乾说道:

    “子玉先生见我之前,不也是隐于山中的高人乎?”

    “公祐不可因其未展其名,而轻视天下英雄。”

    孙乾、简雍对视一眼,旋即齐齐拱手谢罪。

    “主公教训的是,吾等知错矣。”

    哈哈哈……

    司马徽看在眼里,连连抚掌大笑。

    “刘将军倒也不必怪罪这两位先生。”

    “老夫虽未曾见过李郯侯,但其事迹实在脍炙人口。”

    “适才刘将军既然让老夫点评一下李郯侯。”

    “那老夫就斗胆为其冠一名。”

    司马徽的品评人物,丝毫不逊色于南阳许劭。

    听到他要为李翊冠名了,不论是徐州本土官员,亦或外地来宾,都下意识地伸长脖子,侧耳倾听。

    “凤雏”,徐州官员那是实打实的见过了。

    其虽然年幼,但确实少年英才。

    在徐州做功曹时,即便是李郯侯也时常问计于他。

    这样的人物,也仅仅是被司马徽冠以南州名士之首的称号。

    也不知水镜先生会给李翊冠个什么名号?

    众人翘首以盼,静静地等待司马徽开口。

    司马徽沉吟半晌,在众人的注目之下,缓缓启唇:

    “李子玉,青云之士也。”

    “自出山入仕以来,辅佐刘将军统领全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如今更是独自领兵,平定北方。”

    “此等异才,当得起天下奇才之首名讳。”

    话说到这里,众人已下意识屏住呼吸。

    尽管对李翊的才智大伙儿都有目共睹,但还是没能想到司马徽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司马徽的声音继续传来。

    “诸葛孔明号卧龙,庞士元号凤雏。”

    “依老夫之见,李子玉可号为天枢。”

    天枢?

    包括刘备在内,众人无不一愣。

    “……呵呵,天枢者,北斗七星之首也。”

    “此为天之枢纽,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