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去了子玉,来了孔明,老刘卧龙凤雏集齐矣 (第3/3页)
掌乾坤运转。”
“愚意明世之智慧。”
“更隐含「执天命、领时代」之宏志。”
执天命、领时代……
刘备心口默念,回想起之前司马徽说天命在自己这边。
如今又说李翊能够执天命、领时代,这不就是说他们君臣携手,必定能够走到至高之位吗?
对上了!
竟全都对上了!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此刻竟兴奋地连连搓手。
恨不得马上与李翊相见,将今天的事全部告诉他。
而席间其他宾客、官员却个个面色凝重,都在那里想。
卧龙隐于山林,不得腾转云雨。
凤雏羽翼未丰,不得展翅飞天。
而“天枢”则是直接居于九天之上,统筹全局。
此名号之寓意,以超卧龙、凤雏之才智与格局。
这司马老先生,给出的评价未免毋乃太过也。
只怕此名号一经传播开来,天下士人都会以“天枢”李翊为渠首了。
“……天枢、卧龙、凤雏。”
“公言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如今三大奇才,吾今已得其二矣。”
“何愁天下不定,汉室不兴?”
刘备高兴极了,将酒盏里的美酒一饮而尽。
旋即快步走到司马徽身前,朝他拱手一礼:
“敢问水镜先生,这位卧龙先生是否还在南阳?”
“倘若是,备纵是不远万里,亦当将他请来徐州。”
司马徽笑着挥了挥手,“不必麻烦了。”
又朝作了一揖:
“亏得将军在徐州实施仁政。”
“如今徐州政清人和,兵马强健。”
“诸葛兄弟,都认为应该搬回琅琊居住。”
“故已举家搬回徐州矣。”
从古至今,国人的乡土情怀都很重。
就像国外人拍世界末日,那他们会去殖民外星球。
而国人拍世界末日,他们会带着地球去流浪。
这就是国人骨子里对家乡的感情。
如果不到迫不得已,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何况诸葛家族,其实此时离家也没过去多少年。
其家族在琅琊本也是个大族,虽然举家搬迁了。
但人脉资源还是有的,即便回来物是人非。
他们依然有信心过得滋润美好。
刘备大喜,连忙问:
“未知卧龙先生,现在何处?”
司马徽以手指身旁年轻人道:
“此事,还是劳烦将军问他罢!”
“此乃诸葛一门家事,老夫不好多嘴。”
刘备见此人相貌堂堂,颇为儒雅。
乃整冠见礼,拱手问道: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乃撩衣回礼:
“鄙人琅琊诸葛瑾,见过刘将军。”
嘶……
刘备吃了一惊,懊恼地拍了拍脑袋,跌足叹道:
“诶呀!我糊涂啊,先生进来这么久了。”
“备居然没能认出先生来,实在失礼!”
“还望诸葛先生多多包涵。”
适才因为听到是水镜先生的名讳,使得刘备注意力全在司马徽身上了。
全然不曾想到,跟随司马徽一同来的,竟然就是目前诸葛家的家主。
即便是聪明如诸葛亮,在他面前也只能是个弟弟的诸葛子瑜。
诸葛瑾牵唇一笑,拱手向刘备施礼:
“……刘将军不必自责,方才是在下不让水镜先生引见的。”
“这是为何?”刘备诧异问。
诸葛瑾呵呵笑道:
“久闻刘将军礼贤下士,仁义爱民。”
“在下也想看看刘将军是否真如传闻中一般,仁义之名著于四海。”
“如今观来,刘将军果真是当世明主也!”
言讫,诸葛瑾还忍不住竖了根大拇指。
这个位面的他,并没有去赴宴参加孙权举办的“招贤大会”。
因为历史上去参加孙权“招贤大会”的人才,大多都是北方避乱于荆楚江东的。
避乱于荆州的人,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认为刘表不能成事。
而彼时的孙仲谋正值意气风发,礼贤下士的状态。
所以大伙儿就纷纷跑去江东,投到他的麾下去。
这其中就包括避乱于荆州的诸葛瑾。
但这个位面却不同,
尽管刘表同样有名无实,孙权同样求贤若渴。
可徐州已经恢复了战前的生产力,政治环境也逐渐趋于稳定。
最重要的是,徐州之主刘玄德,仁义爱民,礼贤下士。
既然有更好的潜在选择,又何必非要选一个紫髯小儿呢?
更别提徐州本就是他们的老家了。
早在几年前,诸葛瑾便受到了孙权的邀请,请他去江东做长史。
彼时刘备虽还未像今天这般强大,但也不是孙权能比的。
所以诸葛瑾拒绝了孙权的邀请,选择了继续观望。
接下来,便是震惊世人,影响天下格局变化的官渡之战了。
随着乌巢的大火,仓亭的落水,也宣告着袁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争霸舞台了。
只要是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
如今的天下格局,已经从二袁争霸转变为了曹刘争霸。
这下诸葛家不能再观望了。
你不可能等到人家快统一天下时才出仕,必须在人家需要你的时候去做出选择。
至于选择谁,答案也很明显。
就算不考虑刘备是否明主,单看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为。
诸葛家族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死去族人的不尊重。
“备与诸葛先生也不过才一面之缘,先生何以断定备便是明主?”
刘备出声问。
“……哈哈。”
诸葛瑾扶额一笑,以手指堂上宾客官员。
“若刘将军并非明主,能得如此多贤才追随否?”
“能得天枢、凤雏倾力相助否?”
“刘将军不必自谦,吾弟孔明在隆中时,也曾谈及将军。”
“哦?孔明先生如何说?”
刘备欣喜地问道。
“孔明说,目今能平治天下,匡扶汉室者。”
“唯刘将军一人耳!!”
此言一出,满堂宾客,纷纷出言附和:
“说得好!说得好!”
“这能平治天下,挽江山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者。”
“舍刘将军其谁哉!”
大伙儿不远千里万里赶来徐州,那肯定是来面试找工作的。
不管是否出于真心,先把新老板的马屁拍了再说。
“善!善!善!”
刘备兴奋地握紧拳头,他与这孔明先生简直是双向奔赴啊!
“未知令弟现在何处?”刘备连忙问,“可否请他宴上一叙?”
诸葛瑾摇了摇头,苦笑道:
“吾弟虽与吾一并归家返乡,但尚在驿馆午睡。”
“说是对宾客筵席,不感兴趣。”
“遂不肯与吾一道前来,还望刘将军恕罪。”
不妨事,不妨事。
刘备连连安抚诸葛瑾,奇才性子总是怪异的。
有李翊珠玉在前,刘备完全清楚该如何与这些异才相处。
“云长!”
刘备将关羽唤来,“贤弟可代吾招待宾客,备亲自去驿馆请孔明先生去。”
关羽一惊,忙道:
“如今宾客尚在,兄长再是求贤若渴,又何必急于一时?”
张飞也出席过来劝刘备道:
“弟兄们喝酒喝得好好的,主人家走了,酒肉也无滋味了。”
“况且兄长难道没听这位诸葛先生说么。”
“诸葛孔明现在午睡,兄长此时前去,岂非惊扰人家?”
刘备却道:
“吾只在馆外等候,待先生醒后。”
“便能第一时间得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