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2章 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李翊识虚实,庞统见兵势,难卒谋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2章 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李翊识虚实,庞统见兵势,难卒谋也 (第1/3页)

    却说李翊领军走卢龙口,绕道袭取辽西柳城。

    早有探报将李翊军的行踪报给乌桓王蹋顿。

    蹋顿共起两万人众,赶往白狼山截断李翊军行军路线。

    时李翊手中仅一万人马,后续两万人马还在后面。

    于是众人皆劝李翊不用着急急攻,先等后面大部队到了,会合一处,然后一举击之。

    则乌桓可破,蹋顿之首可取也。

    李翊持望远镜眺之,见乌桓部众方至,阵型尚未聚拢。

    又回眸望一眼身后跟来的战将:

    ——吕布、张飞、张辽、张绣、黄忠、马超等。

    见此,李翊乃谓众人道:

    “今敌军方至,军队不整,阵型未成。”

    “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贼不难破。”

    话落,问众人道,“谁敢出战?”

    此言一出,众将皆是斗志昂扬,群情振奋。

    吕布率先请战:

    “……君侯,布愿为先锋,直取踏顿首级!”

    马超亦不甘示弱:

    “超愿随吕将军一同出战,定叫乌桓贼子有来无回!”

    张飞嗔目怒吼:

    “俺老张早就手痒了,今日定要杀他个痛快!”

    黄忠抚须笑道:

    “老夫虽然年迈,但弓马娴熟,箭矢犹锋,愿为大军押阵。”

    张辽、张绣则沉稳地分析道:

    “蹋顿虽勇,然久居塞外,不习兵法。”

    “我二人愿分领一队骑兵,侧翼包抄,断敌后路。”

    众人之所以如此斗志昂扬,是因为大家都清楚一件事。

    远征辽东,本身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

    可如今尚未至柳城,迎面便撞上了踏顿的主力部队。

    大家明白,只要他们冲上去把踏顿给砍死。

    ……那么这场战争就结束了。

    见大伙儿战意正浓,李翊大喜过望,遂下令全军突击,直取踏顿中阵。

    只闻得一声号响,吕布、马超、张飞、黄忠四将齐出。

    排山倒海似的,分四路下山,奋力直突。

    张绣、张辽各领凉州铁骑、并州精骑分左右两翼杀出,急攻乌桓军阵。

    乌桓人见汉军忽然攻来,无不感到意外。

    因为他们的人数比汉军要多,原本以为汉军应该会防守反击,不敢主动出击。

    遂众人皆不以为备。

    不曾想汉人说下山就下山,打得他们一点防备都没有。

    蹋顿见此情景,只得仓促应战。

    组织乌桓骑兵反击。

    这边吕布一马当先,方天画戟挥舞如风。

    戟把扫过之处,乌桓骑兵纷纷落马。

    马超白袍银甲,挺枪跃马,如入无人之境。

    张飞一声咆哮,似驱虎入羊群。

    老将军黄忠拈弓搭箭,箭无虚发,游走骑射,乌桓将领应声而倒。

    不到半刻钟时间,乌桓将领已死十数人。

    乌桓军遮拦不住汉军攻势,自相大乱。

    似无头苍蝇般在人群中乱窜。

    落马者,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乌桓军兵败如山倒。

    蹋顿见大势已去,心中慌乱,拨马急走。

    迎面撞上一将,威武雄壮,杀气凛凛。

    “……雁门张文远在此!”

    张辽暴喝一声,拍马赶至。

    手起刀落,一刀斩下。

    蹋顿惨叫一声,人头落地,当场毙命。

    袁尚、袁熙见蹋顿已死,吓的魂飞魄散,肝胆俱裂。

    在亲卫的掩护下,幅巾单衣,慌忙望东而逃。

    主心骨或死或散,余众皆望风披靡。

    难撄汉军英风,被汉军杀得丢盔弃甲,血流满地。

    此战,

    汉军骑疾如风,虏众大崩。

    在打扫完战场之后,李翊命人将踏顿首级,悬挂于旗杆之上。

    以踏顿之首,宣示乌桓全境。

    乌桓余众见大王已死,纷纷投降。

    时柳城单于楼班见诸部皆降,心知大势已去。

    待李翊大军一至,便主动献城投降。

    李翊得以兵不血刃入驻柳城。

    李翊坐王座之上,诸将分立左右。

    楼班脱去上衣,负荆请罪。

    虽然此时已快入夏,然而此时的柳城依然寒冷,只有几度。

    楼班面色俱红,一经入殿,仓皇下跪。

    “……罪臣楼班,见过郯侯。”

    “汝汉话说的不错啊。”

    李翊见楼班汉语相当流利,微微感慨。

    楼班拜道:

    “……回郯侯话,辽西百年来一直是汉、胡混居。”

    “罪臣自幼学习汉语,故而汉、胡之语皆能言。”

    李翊微一颔首,乃责备楼班道:

    “汝辽西乌桓,收拢汉朝叛臣。”

    “更俱虏众之兵,抗拒中国。”

    “汝可知罪?”

    楼班不敢狡辩,磕头如捣。

    头破了,血流了一地。

    “……罪臣知罪,请天朝上将治罪。”

    左右人见楼班如此实诚,都有些诧异。

    而楼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狡辩也没用。

    在李翊大军接管柳城的那一刻起,他便已是俎上之鱼,任人宰割。

    李翊问身旁荀攸道:

    “目今乌桓王蹋顿已死,单于楼班献城投降。”

    “公达以为该治楼班何罪?”

    荀攸被点名,当下也听出了李翊的话外之音。

    便道:“在下以为,此次包容收降二袁儿之首恶逆贼,乃乌桓王蹋顿。”

    “今蹋顿已经伏诛,至于单于楼班有治下不严之过。”

    “但念其有献城投降之功,或可功过相抵。”

    听完荀攸的话,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李翊并不想治楼班的罪。

    所以才让荀攸出来讲话,给一个台阶下。

    “……嗯,公达之言有理。”

    “不过汝身为单于,放纵踏顿抗拒王师,不是柳城一功便能相抵的。”

    李翊又责楼班之过道。

    楼班当了好几年的单于,当下也听出了李翊话外之音。

    立即俯首行礼道:

    “罪臣楼班自知罪孽深重,愿为天朝戴罪立功。”

    “但有君侯有用罪臣之处,罪臣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飞闻言,忍不住对身旁的张辽嗤声笑道:

    “此人是胡虏单于,说起汉话来倒是一套一套的。”

    “……善。”

    李翊凝眸,“吾闻辽西有不少汉民、胡民,汝可仍为单于,为我招降民众。”

    楼班一听自己还能继续当单于,当即感激涕零,连连谢恩。

    这是一套标准的鞭子与果戏法。

    徐庶见李翊一番操作下来,把这个楼班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当下也是佩服不已。

    蹋顿本身在辽西拥有很高的威望,于白狼山临阵被斩,极大的震慑了辽西的民众。

    而当单于楼班亲自出面招降民众之时,辽西的汉民、胡民遂纷纷向李翊投降。

    所降者,二十余万众。

    张辽因阵斩踏顿有功,被朝廷增益食邑五百户。

    不表。

    既收降汉民,李翊乃差人打听袁尚、袁熙下落。

    在胡人的帮忙下,得知二人兵败之后,已经逃亡辽东公孙度处去了。

    众人皆问是否要去辽东追击,李翊抚须笑道:

    “目今乌桓已降,袁尚、袁熙大势已去,不成气候。”

    “纵其逃亡,不过飞走两只野鸭罢了。”

    “能收降辽西汉、胡之民,才是此战的最大收获。”

    李翊既收复辽西,便开始正式处理这里的胡、汉问题了。

    多年以来,由于辽西乌桓人常年与汉人混居,不论是生活习惯,亦或者语言文字皆大多汉化。

    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