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章 刘表僭位楚公,李翊发明饺子,使昭姬归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42章 刘表僭位楚公,李翊发明饺子,使昭姬归汉 (第3/3页)

说是南匈奴,但自鲜卑檀石槐崛起之后,北匈奴已经被灭了,就只有一个南匈奴了。

    而南匈奴这个政权也比较特殊,

    即便是在汉朝官方的文件里,南匈奴也是被定义为内属国,而非外臣国。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汉朝是已经默认南匈奴是汉地内的一个诸侯了,而没把他当外人看。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汉以“渣男”形象将南匈奴娶进了门。

    汉朝对南北匈奴的态度,大概就是“我会睡她,但会娶你。”

    汉哥娶南匈奴过门时,就说我一定会好好对你,你赶紧跟北匈奴分手吧。

    南匈奴听话照做,不仅充当大汉的雇佣兵,还帮大汉一直监视北匈奴的动向。

    结果北匈奴认怂了,主动向大汉求和。

    汉明帝刘庄认为,咱们都已经娶了南匈奴了,怎么能够再跟北匈奴眉来眼去呢?

    不能一边跟盟友的死敌发展友好关系,还要求盟友对你死心塌地。

    最后,汉朝不接受北匈奴的使者。

    结果北匈奴也不气馁。

    第二年,就拉上了西域国家等一帮“室友”,一起再次找到汉哥请求和解。

    意思就是,你不喜欢我没关系。

    但这么多人一起去你家,看在大家的面子上,你总该跟我说两句话吧?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

    与北匈奴的不建交政策,汉朝只坚持了一年就放弃了。

    虽然汉朝仍然拒绝向北匈奴派遣使者,但却同意了北匈奴向汉朝派遣使者。(渣汉这操作)

    这种前脚刚睡完,后脚就去睡敌蜜的渣男行为,引起了南匈奴的强烈不满。

    立马派人去质问大汉这什么意思。

    大汉自知不占理,就赏赐了南匈奴了几万头羊作补偿。

    后来南匈奴便一直留在汉地,跟乌桓人一样。

    慢慢接受了汉化,比如当今的匈奴左贤王刘豹,就是汉化的典型。

    不过匈奴人虽然接受了汉化,也有了农耕生活,却依然是以游牧为主。

    主要河套地区适合放牧。

    但作为汉地诸侯,自然是需要每年向朝廷中枢进贡的。

    此前中央政府在时,便直接向中央政府进贡。

    汉末诸侯崛起,袁绍统一北方后,匈奴人便向袁绍进贡。

    如今曹操、刘备一统北方,匈奴人为了不得罪两大强权。

    就同时向齐魏两国进贡。

    李翊为齐国相,代理北方诸事,匈奴人自然是直接向他进贡。

    也免得去徐州来回折腾。

    匈奴使者名呼延仆,他将此次的贡品清单交给李翊。

    乃羊三千只。

    呼延是匈奴人的四大贵姓,李翊命人将呼延仆请入驿馆歇息。

    又赐明珠、金帛作为回礼。

    随后命人将这三千只羊尽数杀了,熬作羊肉汤,分给士兵们喝汤保暖,抵御风寒。

    如若有剩,便卖到民间去,拿给百姓们喝。

    恰逢张仲景调查伤寒症回来,向李翊回报调查结果。

    “渤海之地,伤寒肆虐。”

    “百姓冻馁交加,毙者无数。”

    话甫方落,见军士正在杀羊。

    将羊骨剔了,煮汤,分与病者暖身。

    忽灵感乍现,自言自语地说道:

    “伤寒者,寒邪入体,气血凝滞。”

    “若以面皮裹药,形似羊耳,热汤煮之。”

    “外御寒气,内通经络,岂非治标固本之法耶?”

    李翊听到张仲景的话,连忙问:

    “张神医,适才你说什么?”

    张仲景呼道:

    “吾有治寒症之法矣。”

    于是命人和面,将麻黄、桂枝、羌活、生姜、白芷等物,包成馅儿。

    然后以羊骨熬汤,将捏作羊耳状的面皮,尽数倒入热汤锅中沸煮。

    李翊察之,才发现张仲景包的就是饺子。

    也是这时想起,这个时候饺子还没发明。

    是张仲景先发明娇耳,然后衍生出了饺子。

    李翊此前发明了铁锅,改善了人民的烹饪质量。

    但却迟迟没有发明饺子,主要是因为他不爱吃饺子。

    今日如果不是张仲景灵光乍现,李翊甚至都想不起来还有饺子这个东西。

    不过张仲景用饺子作为暖身之物的想法,不失为一个好思路。

    汤煮好之后,分赐给病患。

    众人食后汗出如浆,三日退热,冻疮渐消。

    而此物流至军中时,更是被卒争相求食,皆呼为“娇耳祛寒汤”。

    李翊便将娇耳汤分给丞相府里的人食用。

    自己也亲尝一碗,赞道:

    “此物味美,可暖脾胃,驱寒气,确实是良方。”

    “张神医有心了。”

    张仲景心情大好,抚须微笑:

    “老夫以羊耳为形,取名‘娇耳’,取其娇嫩护元之意。”

    李翊沉吟片刻,摇头笑道:

    “娇耳二字,虽合医理,却失之柔弱。”

    “将士食之,岂能尽显豪迈之气?”

    他望向碗中面食,见沸水翻滚,面皮如月牙浮沉,乃道:

    “此物形如弯月,沉浮若舟,不如改称——饺子!”

    “饺者,交也,寓‘阴阳交泰,寒热调和’。”

    “子者,尊称也,敬医者仁心!”

    “不知张神医看是如何?”

    李翊还是很尊重发明者版权的,优先征询张仲景的意见。

    张仲景又哪里在乎这些?

    当即向李翊一拱手,称谢道:

    “既是丞相赐名,此物从此之后,便取名为饺子罢!”

    呵呵……

    李翊心情大好,即唤甄尧过来。

    “甄功曹,这羊肉饺子,你可尝过?”

    甄尧即拱手回道:

    “亏得丞相赏赐,下官已经食用过。”

    “此汤确实鲜美,祛寒暖身。”

    嗯……

    李翊一颔首,接着说道: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既然此汤鲜美,又有祛寒功效。”

    “汝甄家不是已经举家搬迁至我渤海了么?”

    “我意在渤海开设几家羊肉饺子汤馆,由你甄家经营。”

    饺子汤的问世,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李翊也算是投桃报李,把经营权交给了甄家。

    同时由政府出面作保,也能保证运营流畅。

    相当于是国企了。

    甄尧欣然同意,又询问了货源问题。

    李翊便道:

    “闻说匈奴部羊群漫山,汝可亲自替我去一趟并州。”

    “找单于订购羊群。”

    “……诶,为何非要匈奴人的羊?”甄尧问。

    李翊以指尖轻叩案几,说道:

    “冀州本地的羊,喂的是秸秆。”

    “草原上的羊,啃的是甘草、柴胡。”

    说着,突然将茶汤泼在地上。

    “就像这茶,同株茶树,长在崖上的就比谷底的香三分。”

    “……明白,下官这就去准备。”

    甄尧当即回府,组建商队,打算前往并州购羊。

    临行前,李翊又单独找到甄尧,小声对他说道:

    “尧卿此行,非独市羊也。”

    “匈奴久居塞外,其心难测,虽向我齐国朝贡,却又与魏国互市。”

    “卿当阴察其动向,若其部众与魏国交往甚密,亟以飞骑报我。”

    微微一顿,李翊似又想起了一件事。

    接着对甄尧叮嘱说道:

    “我闻蔡邕之女昭姬,才冠汉室,不幸没于胡中。”

    “卿宜探其踪迹,若得其实,可喻匈奴左贤王曰:‘汉家有赎归之制,愿以锦帛千匹、盐铁百车易之。’”

    “彼若不许,则告以‘丞相将亲提虎贲,问罪阴山’。”

    “彼知我名,必然献女。”

    “卿可放心离去,万事有我。”

    甄尧连连顿首受命。

    “……是,臣一定不忘丞相嘱托,定会办成此事。”

    言毕,遂行。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