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7章 刘备:丞相是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萧何之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7章 刘备:丞相是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萧何之故事 (第1/3页)

    且说张松为刘璋出使齐国。

    早有人将其行程报到荆州,诸葛亮与众人商议。

    都觉得机会难得,一致决定在见到刘备之前,先去迎他。

    计较已定,吩咐各营人马,各县官员一一配合了。

    至次日时,张松也乘马引了仆从,直望荆州界上而来。

    将之夷道时,忽见一队军马,约有五百余骑。

    为首一员大将,轻妆软扮,皓首白须,威风凛凛。

    手中宝刀,灿烂如雪,勒马前问曰:

    “……来者莫非张别驾乎?”

    张松答说:

    “……然也。”

    那将乃慌忙下马,声喏曰:

    “黄忠在此等候多时矣!”

    一听是黄忠,唬得那张松也赶忙下马。

    诚惶诚恐地奔至黄忠跟前,见礼道:

    “莫非阵斩夏侯之黄汉升乎?”

    此时的黄忠也已经威名远播了。

    即便是身在蜀中的张松亦未少耳闻。

    至少他是知道黄忠是齐国唯四的四方将军之一,在齐国不说权重,位高是肯定的。

    这样的人物亲自到边界来迎接自己,令张松受宠若惊,连忙问:

    “老将军何故到此迎我?”

    黄忠乃道:

    “吾奉孔明先生之命,为大夫远涉路途,鞍马驱驰。”

    “特命黄忠聊奉酒食。”

    言罢,左右军士持酒碟熟肉上前,跪奉献之。

    诸葛亮此时的名声虽不及黄忠响亮,但只要是从政者都知道。

    荆州之主,名义上虽然是刘琦公子。

    但齐王刘备,早已经将荆州之事付与了他。

    显然,以诸葛亮之聪明才智,已经猜到了张松的来意。

    张松心里暗忖:

    “……人言诸葛孔明睿智聪明,吾虽是远客。”

    “然又何劳厚礼于此?”

    “想必是那孔明知我出西川之用意,故意以此厚待于我。”

    “只是齐国之主终是刘玄德,而非孔明。”

    “也不知那刘备见我到此,是否礼遇?”

    “我权且应喏下来,之后到下邳再作商议。”

    于是,张松谢过黄忠,陪着他饮了数杯酒。

    然后黄忠邀张松同行,张松应下。

    两人一起上马,并马而行。

    来到江陵界,是日天晚,前到馆驿。

    见驿门外百余人侍立,击鼓相接。

    原是诸葛亮携公子刘琦,连带着马良、伊籍、蒯越等一众荆州大臣到此迎接。

    张松乃慌忙下马,上前见礼。

    刘琦率先开口:

    “吾等与孔明先生在此等候久矣,专候张别驾到来。”

    张松躬身谢过。

    诸葛亮引之入内,各自讲礼叙坐。

    须臾,排上酒筵,荆州大臣,纷纷殷勤相劝。

    饮酒之时,诸葛亮只说闲话。

    或慰问别驾路途辛苦,或问别驾有何难处,是否需要帮助?

    中间完全不提西川之事。

    以致张松都开始怀疑,是否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人家真的就是热情好客,宽仁待人。

    我却非要怀疑人家的诚心,以为有所图谋。

    张松一时间猜不明白,只被众人殷勤劝酒。

    饮至更阑,方始罢席,宿了一宵。

    至次日天明,亦有诸葛亮安排的侍从伺候。

    一连留了张松在江陵饮宴三日。

    每日日或观星象,或论兵法,或议荆州风土人情。

    总之,并不提起川中之事。

    张松心知不能一直逗留在此处,乃向孔明辞行。

    诸葛亮亲自到江边送行,至渡口手,执其手叹曰:

    “……惜乎未及与足下共演八阵图。”

    话落,乃解腰间玉佩相赠,言道:

    “归来时务必请别驾再过江陵,亮当扫榻以待。”

    张松谢过,登舟离去,自往下邳方向去了。

    诸葛亮以目送之,久久未曾离去。

    眼见张松的舟楫走远,一众荆州官员这才满脸疲态地走过来,忍不住发牢骚道:

    “……先生何以如此厚待这三寸之辈?”

    因张松生得身材短小,荆州又是出了名的士人乐园。

    士人看重什么?

    一重家世背景,二重仪态形貌,三才是看重才华知识。

    这张松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并且此人几日里全程饮酒吗,也未见有多少才华在腹。

    偏偏在诸葛亮的催督下,

    众人这几日里忙上忙下,跟伺候爷似的伺候他。

    全程小心翼翼,唯恐犯错。

    将要送走他时,众人皆当是送瘟神一样将之送走。

    而临行前,听说诸葛亮还要让张松回江陵来,众人自然不悦了。

    诸葛亮乃为众人解释道:

    “……你等哪里知晓。”

    “张别驾至吾所,实难得其真心。”

    “终能动其心者,惟齐王一人耳。”

    “吾所以令其返江陵者,盖因下邳邻颍川。”

    “所谓‘市贾比三家’,恐其使齐后复投曹氏。”

    “闻曹操近结西凉韩遂,有取汉中之意。”

    “若得张松之助而谋西川,则大势难图。”

    “故特令其必返江陵,故为其不去颍川者也。”

    所谓货比三家,诸葛亮也是怕张松见完刘备,反手就去见曹操。

    要知道,眼下的曹操正值大逆风。

    加之其与刘备争夺荆州的失败,对西川之地极其渴望。

    从他将中原人口,大量强迁至关中地区来看,就不难发现。

    眼下的曹操,就是在为全力进取西川做准备。

    既然如此,诸葛亮当然要尽可能地阻止张松去颍川了。

    众人闻言,皆叹服曰:

    “先生神算,吾等拜服。”

    诸葛亮望着滚滚长江之水,悠悠叹道:

    “如今李相尚在徐州,有他在,因能留住张松。”

    “你我只管在江陵等候徐州的指示即可。”

    众人喏喏称是。

    ……

    徐州,下邳。

    江南之事暂定,李翊也将庐江交给了陈登。

    在得到刘备的允许之下,陈登总算完成毕生心愿。

    将淮南之地,合并到了一起。

    为此,陈登甚至激动地留下了眼泪。

    他极力邀请李翊在淮南多住两日,但李翊坚持辞行。

    说的是河北之事离不开自己。

    而且离家近一年,他的莹妹二胎已经生下来了。

    据传回来的消息称,依然是个男孩儿。

    如此一来,李翊便有了三个儿子,俱是公子。

    离家太久,李翊这个当父亲的,总该回家去看看。

    说来惭愧,也不知是不是造化弄人。

    三个孩子的出生,李翊都不在身边。

    甚至没有一个孩子的满月酒,是李翊吃过的。

    而李翊身为家主,众人也不好私自便办了。

    所以每次都是等李翊回来,再给孩子们补办。

    有了这个借口,陈登只是不好再继续强留。

    只亲自送别,执李翊手道:

    “昨夜拙荆告诉我说,她亦有身孕矣。”

    “待孩子生下,将来吃满月酒时,务请兄弟来我淮南。”

    李翊连道,“一定一定。”

    这才乘舟向北,奔徐州而去。

    虽然李翊陪“太子”读书的任务已基本宣告完成,但回河北之前,要途径徐州。

    那肯定是要去见见刘备的。

    这是为人臣子的基本礼数。

    待刘备听说李翊离开淮南后,当即吩咐下人,着手准备迎接李翊。

    众人皆好奇,李相离开河北近一年,大王您也不曾说让他来徐州看您。

    如何便知他一定会来徐州的?

    刘备对此,则是骄傲地说道:

    “寡人之丞相,寡人岂不知乎?”

    “公等只管前去准备,李相必来徐州见寡人。”

    为了向众人“炫耀”自己与李翊之间的默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