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7章 刘备:丞相是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萧何之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7章 刘备:丞相是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萧何之故事 (第2/3页)

刘备故意明着下令让李翊来徐州。

    教众人纷纷去准备欢迎仪式。

    众人将信将疑,各自安排去了。

    建安十一年十二月冬,丞相自江南凯旋。

    众人才知,刘备果然深知李相为人。

    说来徐州,竟真来了。

    于是,齐王刘备乃亲率文武百官,出下邳城三十里相迎。

    但见旌旗蔽空,甲士列阵。

    许久不曾相见,刘备着赤绶王服,当先执李翊手,言道:

    “丞相助寡人抚定江南,功在社稷!”

    尽管身在高位已经很多年了,李翊比之初来乍到之时,性格的确疏狂了很多。

    但唯独在刘备面前,一如往常的谦逊。

    “……此皆大王威德所致耳。”

    哈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

    此时无声胜有声,以两人的默契。

    尽管许久未见,但到真正重逢之时,两人却并未有太多话要说。

    随后刘备执其手登玉辂,邀请李翊与自己同乘一撵进城。

    李翊固辞说道:

    “臣当乘副车。”

    刘备愕然道:

    “昔在下邳时,吾与卿共骑一撵,同卧一车。”

    “今何见外?”

    李翊整冠再拜:

    “昔翊与大王布衣相交,自可促膝。”

    “今王业已建,礼不可废。”

    言罢,以手指道旁跪拜百姓:

    “臣若僭越同乘,何以训示万民尊王?”

    刘备闻言默然,一时间心中感慨万千。

    不禁回忆起来,当年自己与李翊在徐州相处时的点点滴滴。

    诚然,两人亦师亦友,君臣之间的感情从未有变过。

    如今刘备已经当上了齐王,建立了王业。

    而李翊也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或许在刘备心里,他仍然能拿李翊当师长、当挚友、当知己来看待。

    但在李翊心里,刘备一切的身份之前,都会有一个齐王挡在前面。

    如果李翊放浪形骸,真的去跨过那条红线。

    最终只会引火烧身,以他性格之谨慎,是万不会去为此事的。

    刘备乃独乘玉辂前行,每过街角,必回首望李翊副车。

    百姓见之,莫不感叹王臣相得。

    非是故人心易变,实是江山自古重彝伦啊。

    车驾很快到了下邳。

    甫至城门,忽闻欢声雷动,百姓夹道相迎,争睹李相风采。

    但见有,白发老叟拄杖而呼:

    “李公归来兮!李公归来兮!”

    原来此前李翊以前在徐州辅佐刘备时,当地百姓多有受李翊恩德者。

    今见李翊回来,大家都来看望这位“故人”。

    除老者识得李翊外,亦有稚子捧枣栗相献。

    绣阁珠帘半卷处,红妆窥视者无数。

    据当事人回忆说,徐州百姓欢迎李翊回来时的情景是:

    万人空巷,人们皆言:

    “李公之治,民怀其德。”

    “荣归之日,倾城相迎。”

    “虽子产之郑,晏婴之齐,不过如是。”

    面对这极致的殊荣,李翊脸上并未有一丝丝高兴。

    反倒全程皱着眉头,一言不发,面色凝重。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离开徐州数年,当地的百姓还会念着自己。

    一旁的刘备似看出来李翊的心思,乃上命人将车撵驱至李翊身旁。

    刘备上前,执其手,说道:

    “寡人之萧何,深得民心如此耶!”

    李翊谦辞再三,连道此皆赖大王之威德。

    然百姓献食不绝,道路为之堵塞。

    刘备抚掌大笑,柔声宽慰李翊道:

    “李相乃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萧何之故事。”

    “不然,使天下人小觑寡人。”

    “愿李相勿忧!”

    李翊这才松了口气,与刘备一道入了王宫。

    刘备设宴,款待李翊,为其接风洗尘。

    饮宴之时,李翊顺带将自己在河北这几年的工作,向刘备这个大领导给汇报了。

    刘备认真听完,一面嘉奖李翊的工作,一面又问:

    “丞相知辽东之变故否?”

    李翊一扬眉,道:

    “吾去岁在江南,辽东之变,实有未知。”

    虽然不知道辽东发生了什么,但是一准没有好事。

    只是没想到,自己在河北那么几年都不曾出事儿。

    怎么偏偏到了自己去荆州的时候,就出事了呢?

    刘备蹙起眉头乃道:

    “高句骊人一举袭取了玄菟郡,玄菟守将王雄战死。”

    “玄菟之民,被烧杀劫掠一空。”

    嘶……

    李翊倒吸一口凉气,沉声,“竟有此事。”

    于是站起身来,谓刘备道:

    “请大王勿忧,待翊回到河北之后。”

    “定当点齐河北之众,征伐高句骊。”

    “直捣其丸都,一举荡平其国!”

    刘备一挥手,止之曰:

    “李相勿忧,近日平州牧吕布已经向寡人上书。”

    “声称其已在长白山大破高句骊之军,收复了玄菟郡。”

    “高句骊人有此一败,应当不敢再轻易复进。”

    微微一顿,又冲着李翊一笑。

    “说来,长白山一战,多赖李相设置北戍校尉。”

    “张绣才能及时赶到,与吕布合力,大破高句骊。”

    “……否则,辽东必失。”

    李翊心想,他已经在幽州搞了经济特区。

    北方鲜卑人、乌桓人基本上是与汉人和平共处的。

    怎奈这高句骊人如此的不安分。

    若非自己在辽东做足了准备工作,否则这十多年的声价便被这蛮夷给挫去了。

    李翊一时越想越气,站起身来,一指辽东地图,向刘备谏道:

    “高句骊人狂悖无礼,不慕王化。”

    “臣欲回河北,点兵三万。”

    “捣其丸都,永绝后患!”

    刘备却摇了摇头,拒绝了李翊的请战请求。

    “目今奉先已破其军,斩其大将。”

    “此等蛮夷,惩之即可,何必倾河北之物力,以灭其国?”

    “昔日光武弃西域,非不能取,实得不偿失。”

    “今若远征,恐劳师糜饷,反误荆州大计。”

    李翊沉吟道:

    “可若边患不除……”

    刘备笑道:

    “辽东有奉先镇守,断使胡马不能南度。”

    “况燕代还有国让、子经在,断无有失。”

    “丞相只管管好河北之地,勿忧幽辽之事。”

    “如今孔明在荆,方与孙权周旋。”

    “吾等当如高祖经营关中,先固根本,再思外患。”

    李翊乃不再坚持,遂罢征辽之议。

    中间刘备又提了一嘴,你相府上的辛毗已经被自己派去到沛国当沛相了。

    李翊表示,那是他的荣幸不过。

    正说之时,忽有一使到。

    来自荆州,是诸葛亮派来的。

    使者将书信奉给刘备,刘备览之。

    其书略曰:

    ——“臣亮顿首再拜大王麾下:

    “近者益州别驾张松,持西川地理图本,假称朝贡,实欲择主而事。”

    “此人虽身材短小,然胸藏锦绣。”

    “松每过州县,必暗记关隘险要,实乃西川活地图也。”

    “昔高祖入关,得萧何收秦图籍。”

    “今大王若得松助,譬如夜行得炬。

    “乞大王亲迎于郊,以厚相待。”

    “尤需防其转投曹操。”

    “闻曹贼近日密遣使结好韩遂,汉中张鲁已生惧心。”

    “若使其再得西川之助,其势难制。”

    “书至之日,松当已近徐州。”

    “愿大王效周公吐哺之诚,勿以貌取人。”

    “西川能否入囊,尽在此举矣!”

    “亮再拜顿首,建安十一年冬。”

    ……

    看完这封书信后,刘备乃顾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