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7章 刘备:丞相是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萧何之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87章 刘备:丞相是寡人之萧何,却不须为萧何之故事 (第3/3页)

左右人道:

    “这张松是何许人也?”

    “孔明在信中劝寡人重视此人。”

    “而寡人却只知此人是蜀中人物,其余之事,一无所知。”

    时太傅鲁肃在侧,当即为刘备科普说道:

    “禀大王,这张松字子乔,乃是益州刘季玉之别驾。”

    没错,历史上张松是字子乔,而不是演义里的永年。

    永年其实是另一位蜀中名臣彭羕的字号。

    “此人出身于蜀郡大族,见识过人,精明果断,颇有才干。”

    “其常以为刘璋暗弱,不足与有为,故常窃叹息。”

    “在下以为,孔明在信中盛赞此人,必是其有助大王取西川。”

    “愿大王厚之。”

    嗯……

    刘备一颔首,又看向李翊道:

    “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李翊不假思索答:

    “翊与孔明、子敬之意相同,张松乃是益州别驾。”

    “且不论其来此何为,于情于理,都应当厚待之。”

    “否则,有失大国威仪。”

    “况天下之地,大王已得十之六七。”

    “蜀地多险,若得张松襄助,则大有裨益。”

    “今其来此,正好大结蜀人之心。”

    刘备然其言,又问张松走到何处了。

    人答刚入境徐州不久。

    刘备沉吟半晌,乃道:

    “先教其至驿馆处歇息,寡人亲自去迎。”

    众人从其言,各自依言做了。

    次日,一大早。

    早膳毕,刘备便携众官去往界边。

    行不到三五里路,只见一簇人马到。

    正是张松为首的西川人众。

    刘备没想到半途便叫他给遇着了,于是先遣曹豹,驱马上前通报。

    曹豹领命,飞马上前,大呼:

    “来者可是益州张别驾?”

    张松应声答,“正是!”

    曹豹则答:

    “吾乃下邳太守曹豹,奉齐王之名,特来此迎接别驾。”

    张松便问,齐王在哪里。

    曹豹以鞭指曰,“那里便是。”

    张松乃下马,上前去见礼。

    刘备见曹豹把张松唤来了,当即也下马等候。

    张松见刘备提前下了马,乃加快速度,快步趋至刘备身前,慌忙行礼道:

    “益州别驾张松,见过齐王千岁!”

    刘备观张松形貌,果然是身材短小,仪态不佳。

    不过矮归矮,但张松本人其实长得不丑。

    他只是单纯长得矮,至于相貌最多算普通,不帅也不丑。

    理由就是他的亲哥哥张肃,相貌是,“有威仪,容貌甚伟”。

    亲哥哥是妥妥的大帅哥,当弟弟的自然也不至于丑陋不堪。

    包括史书上也只说了张松是单纯短小,却并未说他长得丑。

    古代只要是长得丑的,或长得帅的。

    这种容貌非常有特点的,史书上都会专门提一句。

    既然没提,足见张松就是单纯长得矮。

    不过身材矮小,在士人圈子里面依然是受到鄙视的。

    常言道,

    女生是一白遮百丑,男生是一高遮百丑。

    你这一矮,五官再端正也显得丑了。

    其实曹操、刘备都是颜控。

    但这不能怪他们。

    因为不论是物还是人,喜欢美那是人的天性使然。

    如果不是李翊、诸葛亮等人提前给刘备打了预防针。

    刘备一想到自己兴师动众,专程早早地在这里等候,最后等来的是这么一个玩意儿。

    心里早就骂娘了。

    好在心里早有准备,刘备乃谓张松说道:

    “寡人久闻大夫高名,如雷灌耳。”

    “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

    “今闻别驾将出使我齐国,专此相接。”

    “倘蒙不弃,到鄙国暂歇片时,以叙渴仰之思,实为万幸!”

    张松大喜,早就听闻刘备宽仁好客。

    万没想到他们君臣都是如此。

    诸葛亮还好,而刘备可是堂堂齐王啊!

    他完全有资格向自己甩脸色。

    可他不但没有,还出城迎接,礼遇备至!

    别的不说,这要是回到蜀地了,岂不是倍儿有面子?

    张松连连谢过刘备厚恩,上马并辔一齐入城。

    至王宫内各各叙礼,分宾主依次而坐,设宴款待。

    饮酒间,刘备一如诸葛亮那般,只说闲话,并不提起西川之事。

    诸葛亮不提,张松也懒得问。

    但刘备也不提,张松那可就白来一趟了。

    无奈之下,张松只得趁着觥筹交错之际,以言语挑之问道:

    “今大王天下九州,亦得六七。”

    “近闻大王又于赤壁,大破曹操,收取荆州之地。”

    “松诚为大王贺喜!”

    刘备谦辞道:

    “这多赖寡人诸贤臣之力。”

    “若非将士用命,君臣一心,荆州之地,岂可轻得?”

    “寡人又焉有今日齐国之江山?”

    “日后更到时时砥砺才是。”

    张松乃趁机说道:

    “大王亦拥天下超半数之地,民强国富,天下诸侯无不侧目。”

    “大王犹且不知足耶?”

    李翊见此,乃大声说道:

    “吾主乃汉朝宗室,受天子诏为国封王镇东。”

    “今汉之蟊贼,恃强侵占地土。”

    “吾主自当为国家收回汉朝土地,焉有知足不知足之理论乎?”

    刘备见二人起了争执,乃佯作酒醉,乎道:

    “……二公休言。”

    “有今日之江山,寡人已是心满意足。”

    “更有何德,敢多望乎?”

    张松忙道:

    “不然,明公乃汉朝宗室,仁义充塞乎四海。”

    “休道占据州郡,便代正统而居帝位,亦非分外。”

    此言一出,席间诸人皆面色一变,然都不动声色。

    全装作酒醉,未有听清。

    刘备眸中眼波流转,沉吟半晌,拱手谢道:

    “公言太过,备何敢当!”

    “今日权做饮酒,不议他事。”

    张松见此,也不好再复言。

    自此一连留着张松连宴饮了三日,都不曾提起川中之事。

    这日,张松闲步徐州西郊,忽见一处。

    朱门处悬“格物院”金匾三字。

    守卫皆着奇异轻甲,院内时有霹雳之声。

    张松乃驻足停留,问左右人这里是什么地方。

    左右人答不知,又问门吏,答曰:

    “此乃李丞相所立格物院,聚天下巧匠于此。”

    格物院?

    张松也是一个颇有才华的人物,但对这个新奇的名字却还是第一次听说。

    忙问门吏道:

    “可否容在下进去一观?”

    门吏答曰:

    “格物院乃是相爷所立,按理说,除齐王、相爷、院长之外,旁人是不允许入内的。”

    张松又问:

    “这格物院院长是谁?”

    “……当初设立之时,齐王想用李相爷任之。”

    “然相爷推说河北事务繁重,于是推荐了孔明先生。”

    “后来孔明先生去了江南,齐王便让鲁太傅任之。”

    诸葛亮是第一任院长,他离开之后,鲁肃便成了第二任。

    除此之外,名士孔融还是格物院的名誉教授。

    不为别的,刘备就想要他孔子二十世孙的金字招牌。

    这样方便他招募更多能人异士进来。

    张松好奇心满腹,忍不住往屋内偷看了几眼。

    门吏见状,乃道:

    “张别驾若想进这格物院,可去找齐王、李相,亦或是鲁太傅要手谕。”

    “有他三人的手谕,在下才敢放行。”

    张松无奈摊手,表示这怎么好要。

    这可是人家的国家机密啊,未免太冒昧唐突了。

    就在这时,李翊朝这个方向走来。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