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2章 呼风唤雨,人前显圣,天神莫过如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2章 呼风唤雨,人前显圣,天神莫过如此 (第2/3页)

 吕玲绮亦不曾想,自己一来冀州就见着了李翊。

    还能见到他祈风祷雨,真是不枉此行。

    于是,有些直女地问李翊说道:

    “相爷神通广大,只是为何要明日求雨,而不在今日?”

    为何在明天,不在今天。

    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猜猜我为什么要选择明天祈雨?

    早在前日时,李翊便与自己的科研团体,推算出来明天大概未时时分,会降甘霖。

    虽然具体时间可能有误差。

    但是没关系,反正李翊是设坛求雨。

    会有一套祈雨仪式动作。

    等雨真正下来的时候,自己再结束动作就可以了。

    包管万无一失。

    “……天机不可泄,汝明日便知。”

    李翊澹澹地回复道。

    遂命设坛于渤海南郊。

    翌日,万民聚观。

    九丈高台上,青幡招展。

    铜龙吐雾,玉磬鸣雷。

    李翊身披鹤氅,执桃木剑。

    吕玲绮在台下注视着李翊,忍不住悄声问荀攸说道:

    “丞相当真能够呼风唤雨?”

    荀攸捻须微笑,“且观之。”

    午时三刻,但见乌云渐至。

    李翊抓准时机,以剑指苍穹。

    登时狂风骤起,风过处,四下阴云渐合。

    “太乙敕令,雷部听宣。”

    只见李翊剑尖处竟燃起一道火光。

    乃是李翊提前准备好的磷粉,专于此刻自燃。

    众人见此,无不惊呼。

    李翊又是一指,

    霎时风起云涌,雷电齐发。

    大雨如注般落下。

    顷刻之间,电闪雷鸣,雨落如豆。

    街市成河,溪涧皆满,足有三尺甘雨。

    百姓欢呼跪拜:

    “李公真神人也!”

    吕玲绮目眩神驰,按剑叹曰:

    “向闻相爷在赤壁设坛借风,我神往已久。”

    “今日竟见得丞相召来雷雨,真大开眼界。”

    李翊佯装力竭,由侍者搀下。

    至夜宴时候,荀攸密问道:

    “相爷何以……”

    李翊乃一指案头的《天文志》,笑道:

    “此非我之力,乃格物院三十人演算半月之功耳。”

    “吾布政河北,民众信鬼神,而不干实事。”

    “故吾处置左慈,设坛祈雨。”

    “此皆是为了稳定人心,使河北稳固。”

    “目今正是多事之秋,尔等也当打起精神来。”

    “勿得松散懈怠,使奸佞之徒,趁虚而入。”

    荀攸喏喏趁是。

    如此一来,河北的要紧之事,总算一一解决。

    至于剩下来的公务,李翊乃回到自己久违的相府。

    召集幕僚,与自己一起讨论,一起处理。

    一年中,有不少新人加入。

    众人皆急于在李翊面前表现,各自埋头苦干,宵衣旰食。

    不表。

    ……

    荆州,江陵。

    却说诸葛亮至荆州后,以李翊为榜样,每日夙兴夜寐,辛苦工作。

    再伊籍、马良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总算将荆州的民生恢复到了战前水准。

    由于诸葛亮并没有上来就去动荆州豪强们蛋糕,所以众豪强还算安分。

    基本上也配合诸葛亮的工作,各取所需。

    这日,诸葛亮在江边观望许久,迟迟等不到想见的人来。

    不由眉头蹙起,长长地叹了口气。

    “……子乔负我也。”

    张松答应诸葛亮要回江陵来看他,可最后却没有回来。

    诸葛亮知道,张松不回来,说明他不止去见过曹操了。

    甚至肯定还与曹操达成了某项交易,以致于最后不敢回来见自己。

    “……先生不必烦恼。”

    一少年郎自身后走出,替诸葛亮披了一件鹤氅。

    “外边儿秋风甚紧,先生还是回屋里去罢。”

    诸葛亮望他一眼,唇角下意识地勾起了一抹浅笑。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中的幼常马谡。

    诸葛亮到荆州后,大肆征辟本土人才,马氏五兄弟俱在其中。

    这马氏可不简单,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襄阳本地人。

    此前说过,刘表将荆州打造成世外桃源,大量北方来避难的士大夫都集中在了襄阳。

    故而襄阳号称天下第一大郡。

    所以土生土长在这里,有着襄阳户籍,那是真正的“爷是爷”了。

    虽然乡里人都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但诸葛亮最喜欢的,却还是五兄弟中的小子马谡。

    此时的马谡年仅十八岁。

    可别欺马谡年幼,

    即便是历史上的马谡,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当上荆州从事,绵竹县令了。

    如今其刚满十八岁,诸葛亮便将他征辟为了自己幕府上的功曹。

    也就是秘书,帮自己处理文案,有军事要务时也常与其相商。

    见其来到,诸葛亮当即便问:

    “……刘公子病体好些了么?”

    马谡摇了摇头,叹道:

    “……不太乐观,刘琦公子今日又咳血了。”

    “医者看过,说公子这是酒色过度,以致脾虚肾亏。”

    “只恐、只恐活不过两年了……”

    历史上的刘琦,大概率是染上了肺结核。

    这对于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而言,是相当棘手的。

    诸葛亮闻言,忍不住叹了口气:

    “可令医者好生照看。”

    微微一顿,又道:

    “待公子病体好些,将之送去襄阳养病罢。”

    “那是他的故土,留在那里,或许公子的病能好的快些。”

    “先生,将刘琦公子送回襄阳,万一……”

    马谡小声提醒诸葛亮。

    襄阳是刘表一朝的州治,也是荆州派系最顽固的势力。

    现在凭空将刘琦给送回到襄阳去,那万一襄阳人拥戴刘琦上位。

    咱们对汉水一带的控制力,可就要减弱了呀。

    而且真要再腹黑一点去想,万一刘琦是装病,就是为了脱离咱们的掌控。

    那不是纵虎归山么?

    诸葛亮一挥羽扇,沉吟道:

    “刘公子虽然懦弱,但秉性善良。”

    “荆州方历战火,其必不忍再见兵燹。”

    “今吾将其送回襄阳养病,正为告诉襄阳之众。”

    “吾不仅会善待刘景升后人,更会善待荆州老臣。”

    马谡听罢,当即拱手作揖:

    “……先生远见,无人能及。”

    诸葛亮无奈一笑:

    “亮之见识,比之李相来,可真是萤虫比皓月矣。”

    马谡乃正色说道:

    “先生何必妄自菲薄?”

    “非是谡不敬李相,只是在下认为。”

    “李相不过比先生早生几年。”

    “倘使先生与李相同龄,先其一步遇着齐王。”

    “未必便不能有今日之基业。”

    诸葛亮闻言,只是弯唇笑笑。

    既不反驳,也不认可。

    要知道,他也是一个意气风发,极度自信的人。

    不然的话,如何敢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只是李翊的光芒太过耀眼,功业也基本建成。

    说句大不敬的话。

    即便李翊现在突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凭他现有功绩。

    也足能够名垂青史,与管仲、韩信、邓禹等先辈们比肩了。

    “……幼常,汝如何看待西川之事?”

    诸葛亮话分一转,忽然将话题转到益州来。

    他之所以喜欢马谡,就是因为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才华,器量也远远超过普通人。

    尤其他还是一个军事迷,可以说是一个行走的军事辞典。

    一旦他聊起军事来,那必然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能聊一宿。

    诸葛亮一直很关注西川问题。

    因为他人在荆州,西川可以说是荆州的后花园。

    至少对于目前的刘备阵营而言,唯一能进入西川的道路,那就是从荆州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