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2章 呼风唤雨,人前显圣,天神莫过如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92章 呼风唤雨,人前显圣,天神莫过如此 (第3/3页)

 这也是最便捷的路。

    你要真从汉中打进去的话,那西川会狠狠地教你什么叫: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眼看刘备无心于马上夺取西川,心急如焚地诸葛亮,多次上书刘备。

    盼他允许自己,干涉西川之事。

    然刘备多次安抚诸葛亮,告诉他,先稳定住荆州后,再讨论西川事宜。

    马谡乃作揖,向诸葛亮进言道:

    “禀先生,在下以为,齐王之意。”

    “图西川者,当先固荆州。”

    “今齐王以荆土托先生,必欲治安而后取。”

    “若荆襄未稳,遽伐西蜀,是犹筑台于流沙也。”

    “曹操虽觊蜀地,然齐王顺天应人。”

    “但得中原,则万民景从,孰不谓汉室当兴?”

    “彼时西川传檄可定,何须劳师远征?”

    诸葛亮眉头稍缓,静静地转身往室内走。

    马谡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荆南四郡易取难守,可徙荆北官吏以治之。”

    “分其党羽,弱其根基。”

    “如此一来,大族不敢妄动,新政得以施行。”

    “先生在荆州的根基,也能够日渐深厚。”

    末了,又是一个长揖。

    “愿先生思之。”

    诸葛亮听罢,连连颔首。

    笑着握起马谡的手,赞叹道:

    “……幼常真是机敏过人,机敏过人呐!”

    这就是诸葛亮喜欢马谡的原因。

    要知道,

    历史上的诸葛亮,每次跟马谡讨论军事谋略之时,都是从白天一直聊到黑夜。

    人诸葛丞相是何等的大忙人?

    那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真正日理万机的存在。

    结果百忙之中的诸葛亮,却仍愿意抽出时间每次跟马谡聊那么久。

    足见诸葛亮是真的很喜欢马谡。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

    刘备临驾崩前,专门叮嘱了诸葛亮: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刘备不仅提醒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还专门说,如果你不信,可以考察他。

    诸葛亮还真就认真去考察了。

    仔细一考察,发现不是这样啊。

    马谡这人其实很有军事谋略,先帝看人也有过失误。

    比如曾经错看庞统和蒋琬,和错用彭羕。

    所以我应该坚持自己的判断!

    诸葛亮不仅没听刘备的,还直接将马谡提拔为了参军。

    直到街亭之战爆发之前,马谡一直都是诸葛丞相的心头好。

    当然了,你真要说马谡一点本事也没有也不至于。

    正如上面所说,马谡能够和诸葛亮聊军事,一聊聊一宿。

    这事儿可不简单,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军事家。

    现实中,

    你要是真跟国内外高层次的人才、专家、教授甚至院士交流学术的话。

    用不了五分钟,你就得词穷。

    可马谡能跟诸葛亮聊这么久,足见其肚子里是有货的。

    他的军事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肯定有特别之处,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眼下,马谡提出先抚荆南,在望西川的战略,受到了诸葛亮的大加赞赏。

    乃回到府中,又与马谡聊具体的抚定荆南事宜。

    “荆南恃其险远,不服江陵久矣。”

    “幼常既劝我先抚定荆南,可先说说汝之看法。”

    诸葛亮一边剥着橘子,含在口中,一边与马谡讨论。

    马谡一捋胡须,沉吟半晌,声若沉钟:

    “……长沙最近,可先讨长沙。”

    “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

    “若见我军至,民众必竭诚欢迎,不助韩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韩玄失其道,长沙可不战而下。”

    “然后次收桂阳,零陵。”

    “桂阳太守赵范生性怯弱,见旗即降。”

    “零陵太守刘度庸碌无志,见我大军,亦必献印绶。”

    “如此一来,荆南四郡,可定其三。”

    “至于武陵之计么……”

    马谡微微一顿,缓声开口:

    “可遣人赍金珠以交好五溪蛮王沙摩柯。”

    “许其盐铁百车,幽毳千匹,邀其出兵,攻伐武陵。”

    “武陵太守金旋见有蛮兵相助,必胆裂请降。”

    “如此,荆南四郡,可一鼓而下。”

    诸葛亮站起身来,仔细斟酌马谡的意见。

    马谡则在其耳边,继续念叨:

    “待四郡完全平定,局势稳固以后。”

    “徙荆北能吏以治荆南,调荆南士族驻襄阳。”

    “分其党羽,弱其根基。”

    “如此,则荆州如臂使指,西川之门自开矣。”

    在马谡看来,抚定荆南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削荆北豪族的影响力。

    通过将荆北人迁到荆南去当官,等于是变相地将其“流配”。

    这种处理方式,就不会操之过急,逼反荆襄豪族。

    因为说白了,我就是调你去南方当官儿,难道你还要造反不成。

    被迁官的人,心里不痛快,但也会勉强接受。

    等他们一走,其在荆北的影响力自然会被淡化。

    “幼常之言,甚合吾意,既照此办理。”

    诸葛亮一声令下,即点兵一万五千人。

    用老将黄忠为先锋,又用赵云为护军。

    诸葛亮与马谡为中军,留伊籍、高顺、马良守江陵。

    大军直奔长沙而去。

    太守韩玄闻之,急出城去看。

    遥望见尘头起处,黄忠军马早到。

    因黄忠之前一直在长沙当官,算是半个长沙人。

    故诸葛亮遣他去招降长沙民众。

    韩玄素知黄忠之勇,急忙问众人谁敢迎之?

    一将应声出列,大喊:

    “量一老卒何足为患,凭某这口刀,定将之活捉来。”

    “挫其斩夏侯的声价。”

    韩玄视之,乃管军校尉杨龄。

    其人约三十出头,正是年轻体壮之时。

    他欺黄忠年老,并不将之放在眼里。

    于是韩玄乃拨杨龄一千人马,飞奔出城去。

    撞着黄忠军马,张口便骂:

    “……老卒,何以侵我境界?”

    黄忠叱道:

    “普天之下莫非汉土,吾主汉皇宗亲。”

    “汝主侵占汉地,尚有理耶!”

    杨龄大怒,挺枪骤马,直取黄忠。

    黄忠更不答话,拍马舞刀,来战杨龄。

    不三合,老将军手起刀落,砍杨龄于马下。

    率众追杀败兵,直杀到城下。

    韩玄闻之大惊,急忙来城上观看。

    见着黄忠兵马雄壮,个个健儿,心中震惧。

    顾谓左右人道:

    “古时廉颇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

    “今黄忠年未及七十,吾岂是其敌手耶?”

    “更兼其有诸葛之谋,长沙必不能保。”

    于是,率众出降,将大印奉给黄忠。

    黄忠率军入城,张榜安民。

    后诸葛亮大军亦至,重赏黄忠。

    又安抚韩玄,仍令其长沙太守。

    此举是为了稳住韩玄部众之心。

    韩玄喏喏谢过,连连感谢诸葛亮厚恩。

    “吾等再不敢与孔明先生作对矣。”

    韩玄既降,长沙其余诸县,自无抵抗之力。

    都向诸葛亮军投降。

    黄忠又找到诸葛亮,向他举荐人才:

    “吾有一旧友,此人骁勇过人,万夫莫敌。”

    “当年与吾同守攸县。”

    “今正是用人之际,孔明先生何不将之召来?”

    诸葛亮便问是谁。

    黄忠答曰:

    “此人乃是刘景升从子刘磐也。”

    历史上的刘磐曾经数次侵占孙策的领土。

    孙策对他头疼不已,派出了太史慈到建昌坐镇,才让刘磐消停。

    诸葛亮从之,即派人去征辟刘磐来军。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