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 (第1/3页)

    凌烟阁评选二十八功臣。

    这项活动看似简单,只是把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人排出来就可以了。

    但你要真正老老实实按照纯功绩来排,是很容易出事的。

    首功之人李翊,凌烟阁第一人倒是好选。

    此项评选无有任何争议。

    第二人关羽,这几乎也无太大争议。

    关羽一方面是最早一批的元从,一方面又是武将第一人,军功第一人。

    于情于理,都应该是仅次于李翊之下。

    但到了第三人,争议就有些到大了。

    刘备正在纠结是给张飞还是给陈登。

    张飞是自己的手足兄弟,创业至今,也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

    何况,刘关张三兄弟向来不离分。

    按理说,凌烟阁第三人给他应当是很合适的。

    但陈登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刘备的。

    毕竟严格意义上讲,刘备真正开始创业的时期,就是徐州时期。

    而陈登作为徐州大族,带资进组。

    不仅帮刘备开拓了淮南,抵御袁术、抵御孙氏。

    在之后的中原大战、河南之战中更是立有赫赫战功。

    反观张飞,几乎没有单独指挥过任意一支集团军。

    更别说陈登还是封疆大吏了,人开发淮南。

    修邗沟河道、芍陂水渠,屯田水利工程干的风生水起。

    不论是军功还是政绩,人家都拿得出手。

    你张飞拿什么跟人家争第三?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

    凌烟阁前三名,

    李翊、关羽、陈登,他们哪个不是独当一面的地方老大?

    李翊管河北、关羽管青州,陈登管淮南。

    这三块地盘还都是富庶之地,于情于理都该给这三人。

    也怪张飞自己不争气,

    刘备不是没有想过要培养张飞。

    他一直拿召虎的例子勉励张飞,就是希望张飞能成为召虎那样的文武全才。

    可直到刘备称帝,张飞依然没能成为那样的人,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殷切期望。

    “……这第三人,臣已经选好了。”

    见刘备在第三人的名单上,久久不曾下笔,李翊率先递上了自己的名单。

    刘备接过,旋即叹了口气,仿佛在说果然如此,

    那张名单上赫然写着“陈元龙”三个大字。

    凌烟阁不单单是比功绩,更是比职场上的人情世故。

    关二张三有刘备捧着,自然无碍。

    剩下的人,就看会不会做人了。

    陈登与李翊是刎颈之交,有过命的交情。

    李翊不可能不选他。

    “……善。”

    刘备执笔,在名单上写下了陈登的名字。

    紧接着,又在陈登下面写下了张飞的名字。

    至于第五人与第六人,则分别是鲁肃与荀攸。

    这二人同样是很早一批的元从。

    但荀攸是河北派的,鲁肃则是刘备心腹。

    荀攸自然要排在鲁肃后面。

    第七人赵云,第八人马超,第九人麋竺。

    其中,麋竺主要也还是占了一个元老的优势。

    作为早期的天使投资人,他必须要进凌烟阁前十。

    也幸好麋竺是李翊的大舅哥,不是刘备的。

    不然麋竺的位次还要上调。

    毕竟历史上的麋竺,名位比诸葛亮都高。

    本位面其未能与刘备结成姻亲,自然是冲不了太前的。

    至于前十守门员给谁,刘备也在犯难。

    从感性上讲,刘备想要给牵招。

    这人是自己的发小,与自己关系不错。

    但从理性上讲,牵招的功绩远不如很多河北将领。

    选他的话,恐怕难以服众。

    “不如第十人便给吕奉先罢。”

    李翊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

    吕布毕竟镇守了辽东很多年,此前还有大破高句骊的军功。

    灭袁术、灭袁绍之战,他也都有参与。

    尽管他不一定对刘备绝对忠诚。

    但人毕竟是功臣。

    而且吕布这人其实很好哄。

    把开国十大功臣的最后一个名额给吕布,吕布肯定感动地给刘备跪下。

    从私心角度上讲,李翊现在毕竟与吕布是姻亲。

    何况之前吕布帮忙敲打地方豪族,替李翊得罪了一批世家。

    李翊答应过吕布,会保障他的晚年的。

    于情于理,李翊都会向刘备争取这个名额。

    但好在本位面的刘备对吕布是十分喜欢的。

    尤其吕布并未背刺过他,还帮他立下了不少战功。

    所以十大开国功臣最后一个名额给吕布,刘备对此并无意见。

    前十名选完,便是前二十了。

    第十一人,刘晔。

    刘晔也算是很早一批加入刘备的元勋。

    并且在辽东这等苦寒之地,熬了很多年的资历,

    当年李翊忽悠刘晔留在辽东监视吕布时,就曾许诺他将来肯定把他调回中央。

    如今李翊也得履行这个诺言。

    第十二人,黄忠。

    黄忠虽贵为四方将军,但毕竟是越级提拔。

    其虽有先登陷阵之功,但毕竟不是马超、吕布那种独镇一方的将领。

    所以很难去跟他们相争。

    第十三人,陈到。

    第十四人,臧霸。

    第十五人,田豫。

    第十六人,牵招。

    第十七人,徐晃。

    徐晃虽然也能勉强算元从,很早便投靠了刘备。

    但我们说过,凌烟阁评选功臣,不是纯看功绩。

    要不然麋竺也不可能冲那么高。

    其中政治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参考对象。

    徐晃在投靠刘备之前是为谁效力的?

    那是反贼杨奉啊!

    所谓,“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徐晃的政治案底不够干净,所以很难冲到太前面。

    第十八人,张郃。

    第十九人,高览。

    张郃、高览作为袁绍旧将,按理说袁氏与刘氏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二人毕竟是降将出身,所以也不能冲太前面。

    前十九名评选完毕,最后二十大的守门员自然落在了张辽身上。

    正如前面所说,张辽虽然也立下不少军功,但政治案底却很复杂。

    他最早是丁原的手下。

    后来被派去到何进手下当从事,然后董卓掌权跟董卓。

    董卓败亡跟吕布。

    最后他还是以“借调”的身份加入刘备阵营,并获得正式编制的。

    就张辽这个政治履历,自然很难跟他的同事们去争。

    凌烟阁最后八人。

    第二十一人陈群。

    陈群虽然也是最早一批的元从,但当年劝刘备留在豫州发展时,不肯跟随刘备去徐州创业。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这就注定陈群很难获得更高的名位。

    当然了,历史上的刘备在丢了徐州之后,陈群就顺势先后成为了吕布、曹操的手下。

    但本位面由于刘备并未丢失徐州,陈群在名义上一直是刘备的属下。

    所以政治案底够干净,也够资格上凌烟阁。

    第二十二人,徐庶。

    第二十三人,庞统。

    这两人算是后起之秀了。

    但由于在地方上的政绩极为突出,且并未犯过什么大错。

    所以也能够赶上凌烟阁排位。

    但凡他们晚几年出仕,凌烟阁就已经坐不下了。

    第二十四人,袁胤。

    袁胤作为国舅,不仅仅是刘备这个大汉天子的姻亲。

    还是凌烟阁第一人李翊的姻亲。

    凭借这一层关系,凌烟阁他不可能不上榜的。

    好在袁胤在丹阳压制了孙氏很多年,兼之又临时加入了河北军南征的阵营,混了点军功。

    所以也是有功绩拿得出手的。

    不然便令刘备犯难了。

    第二十五人张绣,二十六人贾诩。

    这对爷孙组合,属于稳定发挥。

    最大的功绩,是在河南、河北大战之时,选择站队了曹刘。

    因为这一次的关键站队,使得二人有了很好的政治环境。

    兼之此前破高句骊有功,维护了边境稳定,所以也能掐着尾巴上榜。

    至于最后两名。

    刘备望了一眼名单上的“诸葛孔明”四个字,不禁叹了口气。

    犹豫一下,还是将之划掉了。

    “……孔明,为何不听我言呐。”

    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