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9章 随身听诞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19章 随身听诞生 (第2/3页)

已经是长江工业的‘当家人’,老板长期不管。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太空侵略者》要投入研发,游戏主机也要投入研发,不投入,香港的产业怎么能进步呢!从长远来看,我们会获利最大方的。”

    林柏韬闻言一震,姜还是老的辣啊,老板真正的意图是培养整个产业,而非眼前的得失。他就在美的集团得知一个事情,70年代初,美的电子就进入了‘电子手表’产业,当时英特尔都还没有入场,在1971年美的电子已经能生产第一个电子表,拉开了香港电子手表的序幕。

    如今,日本电子手表由于疯狂扩产,将英特尔等美国公司打的落花流水,形成一家独大;不过香港的电子手表产业,也发展起来,有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的趋势。

    “好,我明白了!”

    陈光良为什么敢投资?

    第一,全球电子游戏产业,以后就是他的三个儿子主要之争;

    第二,他是在培养香港的电子产业发展,扩大整个香港电子产业的前景。哪怕是有人离职创业,那就是相当于星星之火。

    第三,美的娱乐未来的利润,绝对不会低,因为软件一定是很赚钱的;前世一个《太空侵略者》,就已经让太东赚了上亿美金。而陈光良玩了那么多游戏,全部制作出来,美的娱乐就是妥妥的全球游戏软件霸主。

    “有趣的游戏要比优秀的硬件设备重要”、“游戏设备的技术没有价格有用”等经营理念,这并不是陈光良的原创,而是前世任天堂的社长山内博的话;这一世,他先用一下而已。

    当美的电子注册成功‘随身听’专利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被西方个别媒体进行传播,只是大家有些云里雾里而已。

    当‘随身听’传到飞利浦、雅马哈等此时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的耳里时,这些公司的高层纷纷嘲笑起来:

    “没有人会疯狂到戴着耳机到处跑!这只是个疯子们喜欢的没用的玩意儿!”

    “香港?能造什么?他们恐怕只能造一些山寨产品吧?”

    一个月后。

    2月25日,元宵节。

    美的牌‘随身听’悄然上市,事先没有大作广告,仅是在《东方日报》刊登了广告。

    当天,大概200多名职员从家里出发,第一时间就是查看随身听。走出家门的那一刻,他们纷纷戴上耳机,将美的牌随身听卡在皮带上。

    “阿峰,你头上戴着是什么?”郭峰刚走出华富邨的公屋,在小区就碰到熟悉的人。

    “坚哥,这是美的集团刚刚发售的随身听,看,这样,可以随时实地的听到音乐,这就是时尚!”

    “不会吧,这么小的东西,可以听音乐,我试一下,我不相信!”

    郭峰将自己的耳机取下来,给发小戴上。

    “我KAO,是许冠杰的《鬼马双星》,真带劲!”

    三十秒,郭峰就取从坚哥头上取下,笑着说道:“坚哥,不说了,我得赶去上班!”

    “别走啊,告诉我哪里有卖?”

    “连卡佛百货商店、惠康超级市场、7·11便利店,都有卖!”

    一路上,郭峰都带着耳机,在开往九龙的巴士车上,他成为最靓的仔;走下巴士车,他又是街上最靓的仔,时不时引来人的咨询。

    与此同时,哪怕是上班期间,长江工业集团也有100名职员,带着耳机,在中环、湾仔、铜锣湾、尖沙咀、旺角穿梭,他们都是带着任务的,那就是向香港市民展示随身听。

    太多人好奇,包括很多的外国人。

    随身听上市后的翌日,香港多家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将其列为新闻焦点——这并非美的投放的广告,而是产品本身的新鲜度与话题性,成了媒体争抢的优质素材。

    《东方日报》在头版角落开辟专栏,标题醒目:“香港科技业再添新彩——随身听,改写音乐体验的科技奇迹”。

    文中盛赞:“这款诞生于香港的随身听,是本地美的集团的又一里程碑。它或许将如方便面、街机、行李箱、魔方、塑胶花等产品那般,从香港走向世界,用实力打破‘香港只会造山寨’的偏见,证明这里不仅有高效的制造业,更有领先的研发与创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