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66章 好话先说在前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966章 好话先说在前面 (第3/3页)

送到最后的沪海厂合拢成大船,提高效率全力制造巴拿马级五万吨大船!”

    所有人都惊得手掌凝固起来。

    分段造船……你真敢想啊!

    那可是造船行业皇冠上的明珠,难度很大的!

    八八年,有些内陆的厂可能都没听过这种技术!

    包括沪海厂都是知道你会下重注在巴拿马级集装箱船上,却没想到这么狠。

    之前他们给国远造巴拿马级散货船两三年才完工,这第二条巴拿马级就造集装箱船,已经可以提高到十八个月。

    让卫东显然觉得还是慢了!

    而且分段造船,确实能激发内部潜力。

    譬如江州厂,造两百多米长的巴拿马整船不可能,造分段,造船楼总行吧。

    等于是七家船厂合力造船,铆足劲的只造某个分段,流水线似的重复简单集中火力。

    有人还在说从没搞过分段造船,有人接触过外国文献提出分段造船的难度。

    沪海厂已经敢请缨:“让董的思路的确代表了现代造船的前沿方向,我们沪海厂有信心带领好分段造船工程计划的龙头!”

    其实聪明人应该能想到,这就是个两步走战略。

    一边先各自造着能造的船,满足各种阶段的需求,一边合力攻关,把整条巴拿马集装箱船合理的分成一段段,大家分工协作。

    后者这个活儿肯定不是一蹴而就,有个技术获取、消化、分配、研发的过程。

    于是从沪海往金陵这段上的两家厂也举手:“我们也有信心做好本职工作,再带领推进分段造船工程,沪海厂肯定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实力跟信息来源,但厂区短板也是很明显的,你们河道太小太繁忙了。”

    沪海厂顿时有点语塞。

    所有七家厂里,只有沪海厂其实不在长江上,而是在卢家嘴隔壁的浦江江畔。

    处于沪海市的闹市区,虽然是市民嘴里嫌弃的“下只角”,但现在也都是繁华热闹的拥挤居民区。

    江面船只多得很。

    和下游几家船厂都在长江边,起码一公里宽度的江面相比,沪海厂门口的“大马路”只有四五百米宽。

    造好船下水,都得由“交通艇”截住两头穿梭的船舶,让两三百米的新船掉头转弯入水,再转移到十几公里外的长江。

    就这段最要命。

    沪海发展几十上百年,以前为了接近市区,码头、船厂都在浦江上,包括现在仅有的集装箱码头都在里面,已经证明无论是江面宽度、水深都不适合。

    所以才有那个让卫东去视察过马上就要完工的集装箱码头,所以才有深水港码头。

    论雄心壮志和资讯便捷,江浙沪从来都在一条起跑线上。

    现在有了金主爸爸的支持,那就说不得要争一争。

    七家厂从行政上本来就是平级的。

    凭什么你沪海厂就从此占据了龙头霸主地位呢。

    让卫东内心嘿嘿嘿,争起来就好,真要七家厂相互一团和气联手对付金主,他反而觉得掌控不足呢。

    但铡刀到最后才举起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