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八章 狂野的建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八章 狂野的建议 (第3/3页)



    这样的结构在重炮面前简直就是个活靶子,敌人的重炮可以轻松轰击城墙的上半段。

    而守军在这个时候守在城墙上非常的危险,但他们躲在城墙下也不安全,因为城墙可能会崩塌。

    更糟的是,这座城市的设计者似乎对“对称美“有着病态的执着。

    四座主城门如同孪生兄弟般矗立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座城门都配有宏伟的箭楼和吊桥。

    这在冷兵器时代或许是值得夸耀的防御工事,但现在却成了分散兵力的噩梦。

    马洛几乎能想象到雷泰利亚人的炮兵指挥官看到这种布局时露出的狞笑……随便选个方向集中火力轰出缺口,让骑兵发起试探冲锋,就能让守军疲于奔命。

    城内的布局更是灾难。

    那些蜿蜒狭窄的街道原本是为了迟滞入侵者的步伐,如今却成了阻碍守军调动的迷宫。

    在几天前,马洛曾亲眼看到城内一座房屋失火了,一队自发出现的市民消防队员在紧急机动赶往火灾现场时时,却被拥挤的巷道堵得水泄不通,导致房屋烧完了,他们才姗姗来迟。

    就连城市外围的防御也充满隐患,护城河年久失修,部分区段已经淤塞得连小孩都能涉水而过。

    而城外那些原本应该被清除的民居和果园,如今却成了敌人最好的掩体……雷泰利亚人的散兵可以借着这些掩护一直摸到城墙根下。

    只要想一下这些问题,马洛少将就觉得一阵头疼。

    怎么办?

    没办法,只能趁着敌人还没来,将这些隐患统统解决了。

    马洛少将想到这里,就立刻召集步兵团和炮兵团中所有上尉级别以上的军官,让他们前来会议室展开作战会议。

    出于尊重,马洛少将还顺便派遣传令兵去寻找城中破有声望的王子近卫头目,邀请他们来参加会议。

    到目前为止,马洛少将都还没搞清楚那些王子近卫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的组织,他们的喜欢,他们的做事方式,以及他们的忠诚……都统统不清楚。

    不过,这并不妨碍马洛少将知道,王子近卫中穿着最华丽衣服、胸前配戴着最多勋章的人,就是他们当中最能打、也能带领其他近卫做事的头目。

    就是这样的头目,有些时候也不太稳重,还时不时的会死掉一些,熟悉的面孔消失。

    然后一些陌生的脸会在之后出现,顶替死去的王子近卫原本的位置和财富,继续趾高气昂的发布施令。

    马洛少将对这样的情况感觉到奇怪和好奇,却不敢继续深究下去……审判庭出现了,疯狂的审判官和无孔不入的侍僧、跟随者,让人不敢追寻克里斯殿下的秘密。

    搞不清楚情况,不妨碍马洛少将对王子近卫的头目们保持应有的尊重……因为他们个个都能打的不太像人,就如瓦兰吉战团的奥拉夫那样。

    所以,必要的尊重必须要有的。

    事实证明了,马洛少将对王子近卫头目的尊重是有必要的,因为在作战会议展开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麾下的军官们在自己提出问题后,他们站在地图边上,支支吾吾半天了,都没能给出一个完整、可行的建议。

    反倒是那些马洛少将没什么指望的王子近卫头目们,只是沉思片刻后,就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可以改善塔维茨基城防的建议。

    首先是放弃城墙,这种用弓箭时代的思维制造出来的产物,在火炮面前没有多大的作用,可以在城墙上留一小部分士兵和火枪、轻型火炮,却不应该放太多人。

    城内的狭窄也没什么用,除了给自己添堵之外,没有太多的作用,真的沦落到需要巷战的地步,己方也基本上快死光人了。

    其次,名为护城河的臭水沟毫无意义,应该尽快填平它,可以空出地方,安置士兵和平民。

    城墙外的民居也应该全部拆了,拆下来的砖石和木头,刚好可以拿来填充臭水沟。

    现在的塔维茨基内外的米尼西亚平民并不多,剩下的人都受雇于防卫军,拿钱帮他们干活,没有人会站出来阻挡巴格尼亚士兵的行动,即便是有,拿点钱和大米就能将人打发走,不会碍事。

    果园什么的,也要铲平,果树全部砍了,木头可是好东西,它即可以当柴火,也能用来加固城防。

    如果砍不来,那就烧了,无论如何,塔维茨基方圆十公里内,都不应该留下一颗大树给敌人利用。

    把护城河填了,民居拆了之后,空出地方后,就要同步挖掘战壕,战壕不需要太深,一米六左右即可,这应该可以躲避子弹和实心火炮的轰击。

    战壕可以笔直,没必要太过先进,因为巴格尼亚的火枪兵没太多的文化,战壕太复杂了,反而不实用,另外实心炮弹不会爆炸,它掉在战壕内就是一个实心大铁球,顶多砸死一个人,但是战壕的背后必须要是斜坡,不能有任何障碍物。

    这样即便战壕被人夺走了,守卫只要后退到第二条战壕内,就能用火枪、火炮对着占领战壕,却无遮无拦的敌人开火,将其统统打死。

    围绕城市建立的战壕应该有三条以上,让里面的守卫拥有可以撤退的地方和战术纵深,一条战壕失守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情,用空间换取时间,巴格尼亚士兵还能把战壕夺回来。

    战壕前应该布置木头拒马、铁丝网和铁蒺藜,以及钢轮打火地雷,减少给敌人活动、利用的地方,逼迫他们进攻之前,必须要进行工兵作业,消耗敌人的时间、精力,还有人命。

    但是应该留出四条出击通道,这样一旦敌人在进攻后崩溃,就可以让己方的骑兵,或者是轻装步兵出击,收割敌人溃兵的生命,有效减少敌人的数量。

    三条战壕之间应该相连,Z字形,其宽度达到两米以上,这样可以方便里面的士兵在战争发生时携带小型野战炮、百虎齐奔这类武器进行机动。

    敌人即便正对着己方阵地开火,铅弹和火炮都不能有效杀伤巴格尼亚士兵。

    除此之外,还有战壕的炮位、排水系统、紧急厕所、守卫休息点、援军通道、战地厨房等布置,都精细到让人惊愕。

    这一连串的建议被玩家提出来时,马洛少将认真思考后,就感到一阵眩晕。

    因为这些建议乍一听感觉疯狂,可是马洛少将深思后,却觉得莫名合理,尽管这些理论完全颠覆了他对城防的认知,却让他觉得照做的话,并不坏。

    更诡异的是,当王子的近卫头目们讨论“纵深防御“和“火力密度“时,他们眼中闪烁的是某种近乎先知般的笃定。

    他们如此的自信,让马洛少将突然意识到,这些近卫谈论战争的方式,就像在复述某场他们已经经历过千百次的噩梦。

    工程量很大,可是一旦完成,塔维茨基就真的变成一台绞肉机了,想要攻破它,就得填入足够多的生命才有可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