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章 归朝,宫变(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章 归朝,宫变(求月票) (第1/3页)

    李承乾的性格确实偏激。

    这和他的处境有关。

    无论何时,像他这种身居高位之人就注定会受到无尽的关注,尤其是当前的大唐文风盛行,这一切就注定会被不断放大。

    自成为瘸子之后。

    周围人目光无时无刻都在刺激着他,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变化,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完全变了。

    李世民曾经对他确实十分宠爱,但他的足疾也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

    这一点完全无法避免。

    在原本历史之中,李承乾远比如今还要偏激。

    不,或许不能称之为偏激。

    他的性格有些病态。

    不仅仅是那广为人知的断袖之癖。

    李承乾为人心向突厥,经常在东宫之中把自己打扮成突厥人,连着东宫的那些内官们一同,用突厥的礼仪来行事。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与亲近的宗室之人前往郊外郊游。

    这种郊游并不是单纯的散心。

    他会将那些侍卫分成两批,每一批人都穿甲手持竹竿,相互比武。

    虽然不是利刃。

    但李承乾却要求他们必须要下死手,打赢的能够获得封赏,若是不认真打那就一定会受到处罚。

    因为群臣屡屡谏言,还将他的所作所为透露给李世民。

    李承乾甚至还暗杀过自己的老师。

    虽然最后失败了。

    但却也已经说明了他的性格到底有多么病态。

    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他曾酒后放言,称他日若掌了天下,就前往突厥装作平民,哪怕是成为突厥的一员大将,也不枉此生。

    在一系列关于李承乾的记载之中,都可以将其分成两面。

    足疾确实改变了他的一生。

    如今亦然。

    跟随顾氏学习,确实是让李承乾变得更加坚强了,远不是原本历史之中的他能够相提并论的。

    包括执政的能力同样也是如此。

    但他的性格仍是完全无法避免愈发的偏激。

    简单而言——

    就是原本历史的他有些病态,如今就是单纯的偏激。

    他需要外物来掩盖自己的足疾。

    无论是财力也好,亦或是权力也罢。

    李承乾都需要这些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一处创伤。

    而当他感受到了威胁之后,这一切都将愈发的走向不可收拾。

    如今就是这样——

    李泰柴令武等人计策其实并不算高明,主要就是想针对李承乾的性格。

    李承乾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他一开始还知道隐忍,可当敌人愈发的放肆之后,他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了。

    相比于远征之时,这归程的气氛自是要平和许多。

    尤其是还经历了一场大胜。

    整个唐军上上下下皆是无比的兴奋。

    但这回程的速度却要慢上了不少。

    至于原因,同样也很简单,那就是李世民的身体负担不了了。

    哪怕他没有骑马。

    但这长途跋涉的颠簸仍是让他痛苦不已。

    不过李世民倒也并未完全走到绝路。

    对于死亡,他看的很开。

    并不像是原本历史之中那般,在晚年之时开始追求起了所谓的长生。

    自是有投机之人提到过。

    但李世民却完全拒绝了,甚至还斥责了他们。

    按照他的话来说:“若当真有长生,昔年的那一个个明君何以身死?”

    李世民确实保证了初心。

    哪怕是到了今日,他仍旧记着昔年自己曾在巨鹿所立下的宏愿,对于一个帝王而言这极为的难得。

    顾靖一直陪伴在李世民身侧。

    李世民似乎真的将他视作了某种寄托,时常与他议论国事,言语间既有教导后辈的殷切,亦带着对故人深切的追思。

    正因御驾需缓行调养,大军归程缓慢,直至岁末的凛冽寒风中,方才抵达长安城下。

    城门外。

    太子李承乾身着隆重朝服,强作镇定地率领着黑压压的文武百官,跪伏于御道两侧,恭迎圣驾还朝。

    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无论是朝堂百官也好,亦或是长安百姓也罢,都是满脸笑容的迎接李世民。

    ——大胜的消息已经完全就传开了。

    目睹天子安然归来,群臣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万民齐贺!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李世民强撑着病体,缓缓步下御辇。他身形虽显佝偻,目光却依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