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章 大唐变天,顾靖立威(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3章 大唐变天,顾靖立威(求月票) (第3/3页)

两人皆未明言太子人选,却已心照不宣。

    太子不可立,魏王亦不成器。

    余下人选,便只剩晋王李治。

    李世民虽然子嗣众多。

    但可为储君者,其实也只有这三人而已。

    晋王李治素有仁厚之名,说穿了,性子偏软。

    李世民此举,分明是要借此事助顾靖在朝中速立威严。

    他已在为身后事铺路了!

    顾靖显然是知道李世民想要什么。

    也正是因为如此。

    他下起手来,更是没有半分的仁慈可言。

    这种事其实也唯有顾氏可做。

    紧抓吏治。

    无论是换做任何一个家族来做这件事,都注定会树敌无数。

    顾氏同样也是如此。

    但与其他家族不同的是,顾氏并不害怕这些。

    如今顾氏靠的是天下人的敬仰。

    与九州绑定的好处就在于此,无论是任何人想要动顾氏,都必须要付出天大的代价。

    顾氏虽然身处朝堂旋涡中心,但又与其他人完全的不同。

    ——朝堂巨震。

    顾靖下起手来十分的果断。

    御史台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在被顾氏执掌,只不过是缺少一个触发权罢了,手中本就有着太多太多的消息。

    此次出手,自是可以让所有人感到胆寒。

    一个个蛰伏极深的贪官污吏纷纷落网,其中不乏勋贵重臣。

    顾靖铁面无私,未留半分情面。

    期间,李世民终是重返朝堂。他力排众议,压下无数弹劾奏章,向群臣昭示了不容置疑的态度。

    至此——

    满朝文武皆已洞悉:天子的时日无多了。

    他是在为身后江山铺路。

    这头迟暮的雄狮,在余威尚存之际,势必要为继任者廓清荆棘,留下忠臣辅佐。

    顾靖的威望持续攀升。

    他在军中的声望已经足够了。

    高句丽一战,顾靖早已名满天下。

    如今,就是在朝堂之内。

    也唯有顾氏子弟能够得到这种待遇,能让一个帝王甘心为其营造声望。

    甭说是其他家族化,甚至就连宗室可能都会有所防备。

    但这就是顾氏。

    一代代人所积累下的东西,是无论任何家族都无法比肩的。

    就连李世民刚刚登基之时大唐内部都没有这么多的风波,这还是贞观朝来头一遭如此。

    整个御史台全部调动。

    天天都有官员被杀。

    群臣无不胆寒,生怕被牵扯出了什么罪名。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关于储君的问题也终是被抬了出来。

    李世民没有和任何大臣商量,直接下了圣旨。

    废李承乾储君之位。

    废李泰魏王,降为辽东郡王,封地即是高句丽防线那一带,李世民决议迁徙百姓,将那一带融入九州。

    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惊天霹雳!

    哪怕朝堂局势早已是人心动荡,但对于这一道旨意群臣亦是无不骇然。

    可却无人敢对此多说些什么。

    哪怕就连那些平日里看起来毫无任何顾忌的谏臣,在此时都已经有些怕了,也唯有一些不知道实情的士子敢于议论,觉着此事不妥。

    毕竟李承乾可是嫡长子。

    但他们也终是无法改变什么。

    短短数月时间之内,整个大唐迅速变天,没有生出任何的动荡。

    九嵕山下。

    李承乾并未登山,只默然矗立于山脚。

    这座山峦,长眠着两位于他至亲至重之人:

    长孙皇后;顾泉。

    此刻,他眼眶微红,神情却异常坚定。顾磊默立一旁,脸上亦笼着几分怅然。

    微风拂过,撩起两人的发丝,轻扬不息。

    李承乾静默了良久。待颊边泪痕渐干,他忽地屈膝跪地,向着巍巍山峦行下大礼。

    “母后,先生”李承乾轻声低语,唇角扯出一丝不屑的弧度,“他们,不过是仗着你们不在了罢了。”

    那笑意更深,眼神却愈加沉凝。

    “儿臣虽已非储君,无缘承继大统,但也决计不会辱没您二位的颜面!”

    顾靖说的不错。

    李承乾不可能拒绝这一次的机会。

    甚至当听到了这个消息之时,李承乾还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轻了一些,远比做那什么所谓的储君时更加自在。

    李世民为大唐奠定的根基太过深厚坚固。

    他要出去重新打造一番功业,一个并不需要靠着任何人,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功业。

    就如,昔年的李世民一般!

    (Ps:求月票,这个月更新确实软了,身体小毛病太多了,实在也是没办法了,等调养调养之后定会彻底恢复更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