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帝王末年,万国衣冠(求月票) (第1/3页)
根本没人能够想到在短短时间之内,大唐这种蒸蒸日上的帝国会突然生出这种一系列的变故。
权力的更迭并未流血。
自是不可能会对大唐的国力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但群臣如紧急却仍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对于李世民这个已经步入晚年的帝王,每一个人都心怀着无比的畏惧。
生怕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之中,受到任何的影响。
李世民的心情确实极差。
对于此事,李承乾越是表现出无所谓,他心中的悔意便会愈发浓郁。
他终是正视了自己于教育上的失败。
并借此开始思考起了自己的得失。
其实对于他而言。
很多东西,他同样也没有选择。
就如昔年的他那般,只想成为大唐的十方争渡使,到后来也不得不走到这一条路上。
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李世民虽是帝王,虽然能够掌控一切。
但无论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好,亦或是为了子孙后代也罢,这都是最好的选择。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
大船正式建造完成。
李世民亲自为其赐名为——拓海号。
寓意拓展海洋。
其实他是想亲自前往岭南,去亲眼看一看这艘巨拓海号,但可惜的是他如今的身体已经足以支撑他完成这些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中原前往岭南虽然已经不再有那么多的危险了。
但这种距离,也不是如今的他能够完成的。
他还不能太过于任性。
或许同样也是觉着自己有些对不起李承乾,对于此次航海的成员,李世民做了万全的准备。
他从各地为李承乾挑选了五千精兵。
包括粮草辎重无数。
这无疑是对大唐一个很大的削弱。
而且虽是大船,但前往大海注定也是十分危险,很有可能便会全军覆没,葬送在大海之中。
但他的态度却也十分的坚定,这是他给李承乾的根基。
只要能够平安到达一处陆地。
这些人,便是他最大的筹码。
在他的坚持之下,群臣最终也不得不放弃谏言。
而顾氏也同样在做着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
顾磊决意要和李承乾共同前去,就连顾易对此都是颇为的惊讶。
顾氏自是一定要派人前去。
但顾磊这种性子,能做出这种决定实在是过于难得了一些。
顾易忽地就发现了顾氏子弟的另一个特点。
——重情!
或许也唯有生活在顾氏这种家族之中,一个人才会对于感情有着绝对的信念,昔年的一代代人似都有这种特点。
在一番议论之下,整个顾氏族内足足有二十人决意出海。
包括已然到了迟暮之年的第十八代子弟。
作为顾煜的弟弟。
他如今真的距离死亡只在咫尺之间了。
但他却没有丝毫畏惧,按照他的话来说“能够死在海上,此生已然足矣,也算是不负先人。”
没有人能够阻拦。
时间转瞬而逝,眨眼间便已然到了临行之际。
虽说“父子之间没有隔夜仇”,但李世民李承乾这对父子之间却是完全不同。
自那一日之后两人的关系更加的微妙了。
李世民是真的想要给予李承乾补偿,尤其是在感情上,想要偿还他这些年来中所犯下的错误。
但李承乾却似完全放开了,连演戏都不愿意再演下去。
他对李世民确实没有什么感情。
自记事起,李世民便在外出征,随后归朝之后,更是让李承乾日日感到不安,是长孙皇后一直都在陪伴着他。
再到后来成为太子。
李世民便开始对他进行起了魔鬼教育。
这又能有什么感情?
在原本历史的记载之中,李承乾当太子的时候便很少去拜见李世民。
就更不要说如今了。
直至临行前夕,他才去见了李世民最后一面。
父子相对,气氛依旧凝涩。
李世民似知李承乾心绪翻涌,未再多言,只深深凝视着他:“他日功成,若我已不在.”
“亦可于祭祀之时,告知我。”
他甚至未用“朕”字。
李承乾闻言,眼神骤然一颤。
凝望着眼前帝王满头的霜鬓,他第一次觉得,两人之间那遥不可及的距离,仿佛消融了。
喉结微动,他终是郑重颔首,旋即伏地,向李世民行了一个至重的大礼:
“儿告退。”
“万望父皇……善自珍摄!”
说罢。
李承乾缓缓起身而去,动作仍是往日的那般。
但李世民的心中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