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变革再起,日新月异(求月票) (第1/3页)
整个后宫之内可谓是一片腥风血雨。
甚至就连顾易都不由自主的关注到了这一场争斗,想看一看这一场可谓在整个历史之中都堪称为经典的后宫之争。
当前的大唐并没有出错的架势。
在顾靖的影响之下。
群臣亦是不敢参与后宫之中的争斗,同样也不敢坏了大唐一直以来的规矩。
顾靖的铁杆手腕,再加上长孙无忌等人的一概忍让,已经让所有人产生了十足的畏惧。
各个党派之间形成了相对的平衡。
至少在现在看来大唐没有任何会出错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临终之前于凌烟阁的举动终是彻底传了开来。
对于他把顾泉的画像画花。
天下之人对此猜测纷纷。
有人称顾泉就是昔年玄武门之时帮助李世民的鬼面将军,也是后来在整个北方以及西域战场之上纵横的大将。
有人称李世民此举是因为顾泉曾经未能在两宫相争之时帮助他,心中对顾泉有着种种的不满。
或许正是因为大唐如今生活的稳定,此事造成的动静极大。
甚至就连朝堂之上都已经有人开始议论起了此事,开始旁敲侧击的打探消息。
但顾氏却始终都在保持着沉默。
倒是有人想要为顾泉去证明,但却也无人敢于去违背其的遗愿。
而随着顾氏默不表态,这种争执也是越传越广。
当然,这也只是小风波罢了。
顾靖自是不会去关注这些小事,而是将目光始终都放在整个天下上。
其实大唐行至今日,真正需要的已非开疆拓土,而是内部的消化整合与制度革新。
当以经济之盛、文化之华,替代武力去羁縻四方;
再借四方之力,反哺九州之兴。
简而言之,便是在李世民为大唐奠定的宏基之上,继续添砖加瓦。
这也是当前朝臣们的共识,也是如此行事。
如今所有人的目光正是放在了西域身上,包括顾靖同样也是如此,皆是想趁着如今西域已经平定的时机,尽可能的大规模发展商业。
其实这些年来,西域与九州的商业一直都不算太过稳定。
至于原因自然也很简单。
那就是各个小国之内的叛军实在太多。
要想发展商业,那就一定需要环境的稳定,这是整个西域这些年来都未能彻底拥有的。
而如今正是关键之时。.
长安,政事堂。
虽然李治这个皇帝不在,群臣却也仍是十分激烈的议论着西域之事。
尚书右仆射褚遂良目光如炬,缓缓扫视满堂公卿,袍袖微拂,笑意温煦:“诸公,如今西域已定。”
“太宗遗志,功成在望;此实乃社稷永固之磐石。”
“诸公有何良策,但请畅言——便效贞观故事!今日,吾等共商国事。”
他脸上的笑容十分自然。
眉宇之中,也没有丝毫迫人的感觉。
而听到这话,群臣亦是纷纷点头,随即一声声的议论声便直接响了起来。
——这就是如今的大唐朝堂!
没有一家独大,也没有绝对的专权之人。
各方人士可谓是百花齐放。
这自是有着不少的好处,只要能够稳住整个朝廷的基本盘,李治这个皇帝不主动昏聩,那大唐就很难直接变差。
“西域既平,当速遣使,尽收诸族,录入唐籍!!”
“然也!西域久罹纷乱,当以编户束民,绝其复萌之念!”
“此举万万不可,诸公既知西域多故,若强令蕃胡入籍,岂非迫其再叛?”
“何来蕃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彼等既居唐土,当为大唐赤子!!!”
“.”
一声声的议论声不断响起。
顾靖同样也是来了。
眼看着群臣态度各异,他不由得便看向了一旁的长孙无忌,拱手问道:“太尉以为西域之策当如何?”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也是立刻看了过来。
虽然顾靖坐在次席。
但却也根本无人敢小觑他的身份,也明白这是因为顾靖差长孙无忌一个辈分的原因。
“当效昔顾公之法。”长孙无忌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
——他指的乃是顾煜。
其实大唐这些年来对于四方蛮夷的侦测,其实皆出自顾煜之手。
虽然很多东西被加以改良过。
但究其根本,乃是顾煜为大唐指明了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