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举世皆敌,顾氏亮剑(求月票) (第1/3页)
这些人的能量显然很大。
几乎在短时间内,关于顾氏是否应当还政于天子的种种传闻,便已经在整个天下之间传了起来。
不,或许也并非是这些人的能量大。
他们的能量就算再怎么大,又怎么可能大的过御史台?
只是说,他们人太多了!
而且其中还涉及到了顾氏,这本身对于天下人而言,都是最为关注的事情。
别忘了,顾氏还政可是有着典故在的。
那一代代人的所作所为,早已通过代代相传的故事,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常识。
百姓们自然是不想打破当前的繁荣。
可还是那句话——
并非是所有人都是清醒的,仅有的清醒之人也会因为巨大的利益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皇权思想烙印的桎梏就是如此。
对于百姓们而言。
他们对于顾氏还政之事自是乐见其成,因为他们始终都觉着,皇帝是皇帝,顾氏是顾氏。
就算将权力全都交给皇帝。
顾氏也始终都是太傅。
也始终都会继续带领着天下人做事。
没错,就是这样的想法。
看似单纯,但却亦是百姓们最为朴素的想法。
他们不懂朝堂诡谲,更看不出利益干戈,只是觉着这是对于顾氏对整个天下最好的安排了。
这就是软刀子。
这些人说的其实也不错。
顾氏的千年声望确实是顾氏不朽的根基之一,但同样也是顾氏最大的负担。
这一点,顾易早就已经感觉到不止一次了。
可这一点顾易亦是无法扭转。
顾氏以此为基,便一定要承受其所带来的反噬。
世间万物本就没有一劳永逸之事!
这一关,顾氏无论如何都要过!
应天府,冠军侯府。
一众顾氏子弟集结。
“欺人太甚!”
年轻一辈中性子较为刚直的顾昀此刻满脸皆是怒意,看着那一份份御史台的奏疏,他眼神之中满是藏不住的杀意,“我顾氏五代人呕心沥血,方有今日之盛世!”
“如今四海初安,这些蠹虫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用这等阴损手段,妄图逼我顾氏交权?”
“他们也不想想,若无顾氏,何来今日之大局!”
“昀弟,慎言。”较为沉稳的顾昭按了按手,眉头紧锁,“愤怒无用。”
“如今这还政之论,看似空穴来风,实则抓住了两点要害而已。”
“其一无非便是太祖皇帝天下未定,军政托付的旧训;”
“其二,便是我顾氏历代功成身退留下的美名,却没料到,我顾氏声望基石,如今却成了架在我等颈上的利刃。”
听到这话,一声声无奈的叹气声也是不由得响了起来。
“最棘手之处在于,此论调并非空言,而是裹挟了部分民意。”
“不少百姓确实认为,如今天下太平,顾氏理应将大政奉还天子,方能全了君臣名分,而顾氏依旧可以如以往般作为太傅辅政.他们他们觉得这是为我顾氏好。”
顾琦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我在巨鹿,亦听闻此类议论。”
“甚至有学院年轻学子受其影响,前来问我,顾氏是否应效仿先祖,急流勇退,以全千古之名。”
他苦笑一声,“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顾氏千年所积之望,如今却成了束缚我等手脚的枷锁。”
没错,甚至就连他这种学究派如今都已经来了。
此事的影响确实太大了。
只要是顾氏之人,就根本不可能忽略如今天下的滚滚大势。
就是大势!
民意、朝堂、商人、世家。
整个九州的一切仿佛都已经站在了顾氏的对立面。
虽然这其中的原由各不相同,但其根本却又是一致的。
而且此事对于顾氏而言,又不是那般好处理掉的,毕竟此事还关乎着整个家族的声望,既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
顾昭看向始终闭目不言的顾霖,沉声道:“大伯,此事实在棘手。”
“若强硬弹压议论,恐坐实权臣之名,损我顾氏清誉,正中了那些人下怀。”
“可若放任不管,此论调愈演愈烈,不仅动摇朝局,更会使得新政推行受阻,比如海运之策,那些人必借此攻讦我等揽权牟利。”
“进退皆难啊!”
一声声的议论声不断响起。
几乎所有子弟们,都在说着其中的干系,话里话外的意思自是不会甘心。
又有谁会甘心?
五代人的奋斗,才造就了如今的大好局面!
可以说——
如今顾氏对于整个大宋的付出,已经完全超出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这无关于皇位,也无关于权谋。
顾氏是真的想要看一看,让整个九州这样继续发展下去,那将会变成何种样貌。
可这些话,他们没法说出来。
在皇权与人臣思想的烙印之下,再加上顾氏本就有着还政于天子的传统在,就算他们再怎么不甘心,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将所有的心思都表露出来。
甭说是他们,甚至就连顾易此刻都有着一些犹豫。
还是那句话——
顾氏不争一世,争万世。
到了如今的这般地步,其实顾氏已经给整个九州留下太多的东西,就算如今急流勇退,倒也可以称之为存身之道。
毕竟顾氏还要始终面临着修正的压力在。
在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