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章 举世皆敌,顾氏亮剑(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0章 举世皆敌,顾氏亮剑(求月票) (第2/3页)

今这个巅峰之时逐渐隐退,绝对可以让顾氏更为从容的面对接下来的劫难。

    但此举,同样也会影响到顾氏目前所做的一切。

    而这同样也是他有些犹豫的理由。

    从理智上来说,他觉着可以隐退。

    但从感性上而言他则是想要顾氏再次一争!

    毕竟顾氏的出现本身就是逆天改命之举,早晚都是要放手一争,又何必有所顾虑?

    而这,也是顾易未曾通过“通灵玉”去干涉的原因。

    向前闯亦或是向后退都有着理由。

    而在面对这种情况之时,他更是愿意将选择交给家族之人。

    顾氏并非是他掌中的木偶。

    一代代人所付出的心血实在是太过于沉重,顾易也不是木头,自是不可能刻意的去掌控一切!

    声声议论之下,顾霖始终都未曾开口。

    他又何尝看不出这其中的内幕呢?

    但他的处境同样也很艰难。

    其实作为当代顾氏家主,他早就已经考虑过要还政给天子的事情了,毕竟于情于理顾氏都不应该再接着掌控这种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权利。

    且如今家族的后人才能同样也十分平庸。

    若是没有这些人插手的话.以他的性格,就在他死后他是绝对愿意将权利交出去的。

    可现在不同了。

    他会交出权利,以免侮了顾氏的名望。

    但绝对不是现在!

    他不能容忍,当今天下的滚滚大势,毁在了这些人的手上!

    思绪间,他当即摆了摆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顾氏还政于天子,于礼于法,于我先祖旧例,皆属应当。”

    “此事,本无需他人来催,待时机成熟,我顾氏自会为之。”

    “然,绝非此刻!”

    “绝非在此等宵小之辈,以卑劣手段,裹挟民意,妄图逼宫之时!”

    “我顾氏五代心血,铸此盛世基业,非为一家一姓之权柄,乃为这九州万民之福祉,为这文明薪火之传承!”

    说着,他也是缓缓站了起来:“故此,当待我扫清此等魑魅魍魉,肃清朝堂,确保国策得以延续,盛世得以稳固之后,再行还政,方不负太祖所托,不负我顾氏千年守护之责!”

    他目光灼灼,下达指令:“顾昭,着你联络御史台中坚,不必直接弹劾还政之言,转而深挖陈明远、王璞等人及其背后家族,在漕运、市舶乃至地方政务中贪墨舞弊、与民争利之实证!”

    “除此之外——”

    “还有他们身后的那群宵小!”

    “这一次,务必将这些蛀虫全都抓出来!”

    “顾琦,你速返巨鹿,学院之事不可惊扰,从今日起,你当为巨鹿家主,朝堂诸事,于你无关!”

    他的表情无比严肃。

    要知道,如今的顾霖亦是早已不在年轻。

    多年的身居高位,已然是让他的身上多了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气质。

    再加上他那严肃的表情,即使他站在那里,都会让所有人的心安下来。

    但,这还未完!

    紧接着,顾霖又道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微微色变的话!

    “看好天子——”

    “切记,不可让宵小之徒影响天子!”

    他又岂会忘了天子这一关?

    其实对于当前的顾氏而言,要想对顾氏真正的造成打击,有且唯有两条道路。

    第一条,便是利用民意所形成的软刀子。

    因为这是顾氏的核心根基。

    而第二条,则是天子。

    是九州的皇权烙印。

    当然,顾霖并非是要做什么犯上之事。

    他看不上皇帝位,也不会愚蠢到拿顾氏千年所积累的根基换一个去做皇帝的机会。

    他是要防范!

    防范这些人在对天子造成影响。

    顾氏可以退去。

    但那是为了声望,是为了整个顾氏辉煌万世的计划,但一定不能是被宵小所蛊惑。

    当然,此话也并非是要软禁天子。

    想要避免天子被人蛊惑,以顾霖如今的权势而言,实在是有着太多太多的办法了!

    没错,他要亮剑了!

    ——局势骤然生变。

    御史台的种种动作,自是不可能瞒得住有心之人。

    此次针对顾氏的种种确实干系极深。

    整个九州上下。

    几乎大半的有能之人都已经参与到了其中。

    这种感觉,像极了昔年东汉末年之时,天下世家针对顾熙时那般,同样也是举世皆敌,同样也是因为顾熙挡住了所有人的道路。

    如今同样也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

    昔年的顾氏远远不及如今的顾氏。

    纵使昔年的顾熙亦是权势滔天,乃为朝堂第一臣。

    但如今的顾氏,在很多时候都已然是超脱出了臣子的范畴。

    能够限制今日之顾氏的,也唯有顾氏自己罢了!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就不可能再次将顾氏逼到昔年的那般境地。

    面对御史台的齐齐动作。

    整个天下的风气仍是没有半点的变化。

    这就是这些人此次作为的不凡之处。

    他们是在裹挟民意与士子,而他们则是藏身与幕后。

    且最关键的是——

    这些人当中显然是有着能够在御史台之中扔旧有些能量的人物在,面对御史台的一番调查,这些人竟然在明面之上维持住了阵势,让整个御史台竟然没有半分的收获。

    这其中显然也是有着大宋当前吏治比较清明的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