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顾霖立法,靖难反顾!(求月票) (第2/3页)
,又有谁能看不出赵翰音的这番意图?
毕竟赵翰音的这番操作本就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段。
但没办法。
这手段虽然不高明,但他可是皇帝,只要这么做了就是有用,任何人都不可能越过他设下的层层障碍。
更别说,还有着顾霖在!
——顾霖自是在第一时间便动手了。
整个御史台上下几乎都已经被他调动了起来,就是要彻底肃清其中的种种。
而除此之外,他同样开始制定起了相关的律法。
为的就是要将此事彻底给定下来。
在九州文化之中。
有一条始终都不可能完全抹去的规矩在,那就是祖宗之法!
而如今,大宋才刚刚一统。
他们这一代人,又何尝不可为祖宗?
顾霖必须要行事果决,且必须要下狠手,才能将其中的规矩给定死。
别忘了,顾氏的目标可从来都不是朝夕,而是万世。
顾霖如今要做的。
就不仅是为了大宋而已,从始至终他都要将此事定为规矩,甚至是沿用到后世之中!
不得不说,顾霖在这方面的本事确实毋庸置疑。
短短月余时间之内,他便已经制定出了十分完善的法度!
其一,明定走私之罪,依货物价值论刑。
——凡漕运货物,一经查实有夹带、隐匿、以多报少等情,主犯首恶,货值百贯以上者,流三千里;
五百贯以上者,绞;
千贯以上,及再犯、团伙首谋者,皆斩,遇赦不原。
家产抄没,充入国库。
其二,行连坐与告赏之法,以清吏治。
——漕司及各路关卡官吏,对所辖船只查验不力,明知走私而不举发者,与犯者同罪;
能主动举告或查获者,不仅免罪,更可擢升、受赏。
同时,鼓励商贾、船工、力夫乃至寻常百姓告发,一经查实,告发者可得抄没货值之三成作为奖赏。
其三,严管货单与勘合,以绝瞒报。
——所有漕运船只,须持有由漕司、市舶司及出发地官府三方勘合印信的详细货单,货物种类、数量、价值皆需明确载录。沿途关卡需据单严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放行。
货单造伪者,主犯同走私论处,相关官吏亦受重惩。
其四,设漕运巡检使,独立监察。
于御史台下专设“漕运巡检司”,选派刚正敢言之士为巡检使,赋予其随机抽检任何漕运船只、调阅任何相关文书账目之权,可直接向天子或摄政太傅奏事,不受地方及漕运衙门节制。
其实光凭着顾霖所制定的律法便足矣说明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尤其是其中的第一点。
这完全是要将所有走私的道路给堵死。
百贯以上者,便流三千里——
若是连百贯的利润都没有,又有谁愿意去冒险走私?
当然,顾霖其实也十分明白,当他所制定的种种正式推行之后,一定会再次拉高整个走私的利益。
可就算如此他也必须要去做!
身为当朝太傅。
纵使真的会犯下错误,他也必须要尝试。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看着这一切,对此没有进行半点干涉。
其实就连他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没能发现这种问题,虽然他如今的视角只要心念一动便足以俯瞰一切,但毕竟他从来都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归根结底——顾易也只是一个大学生罢了。
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成长之后,顾易的能力在根本上已然是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这也只是能力。
他的经历还没有让他拥有十足的思考。
就比如此次的走私!
作为一个大学生,顾易以前接触过这些也只是通过新闻,且在如今时间的发展之中,一切才都刚刚走到了发芽时期,他又怎么可能突然察觉到这一点,进而去关注?
从头到尾,顾易压根都没往这方面想过,自然而然不可能去刻意的观察这些人。
不过以如今的局势而言,这倒也并不晚。
至少顾霖还在。
而只要他还在,这一切的问题便一定会被挡下来!.
——局势彻底生乱。
当顾霖敕令整个御史台都动起来的时候,甚至就连整个天下的氛围都是陡然一变。
不仅仅是地方,包括中枢之中的大人物们。
随着御史台抽丝剥茧般的调查,都相继的倒了下去。
顾霖这一次是当真没有半分的留情。
其实他早就已经可以动手了。
一直没动手,甚至还给这些人留下弹劾自己的时间,完全是因为出于大局上的考虑。
漕运太关键了。
且这些人所掌控的势力无一不是各地漕运港口的大能。
这些人的突然倒下就必定会引起漕运生乱,顾霖得给其他人留出时间,让他们快速的去抢占因这些人倒下而丢失的市场。
也唯有如此,才能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之下,对整个王朝的上上下下进行替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