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历史既是教训,亦是重蹈覆辙(求月票) (第2/3页)
对于贸易的依赖性则是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当商业的监管开始松散之后,这些人自然而然便成为了第一批受害者!
这是必然的现象。
当然,这并非是说大宋的朝堂完全烂了。
有着顾霖昔年留下来的根基在,短短数十年之内大宋是不可能走到崩溃之时的,且如今的新帝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终究也不能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这只是利益集团争斗下所产生的结果。
纵使是天子,他也不能做到以一人之力敕令整个天下,总需要去考虑各方利益均衡。
不给马儿吃草,又想要马儿跑,这种事终究是痴人说梦。
而这同样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必然原因。
顾氏昔年为何能够避开?
主要便是因为顾氏那旁人难以企及的民望,只要顾氏一句话,各地之间总会有百姓会任由顾氏驱驰,包括各地之间的学子。
其实顾氏到如今有一个很聪明的举动便是从不进行大规模的结党。
不,或许不应该这样说。
顾氏也结党。
只不过他结的党是当今九州最大的党派,那就是皇权与万千学子。
顾氏当然也免不了利益划分之中的种种。
但这就是顾氏最大的底牌。
人才储备,以及民望的基础给予了顾氏腾挪的空间,光凭着这一点其实便足矣磨平一切了。
当然,其实皇权若是愿意的话,亦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甚至更强。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需要很强大的民间基础。
至少以如今的大宋皇帝而言,想要做一点便绕不开顾氏。
——可,这又关联到了人心。
或许就是因为没能经历过那混乱的时代,亦或是体会到了权利的滋味,至少如今的新君却是没有这种心思。
又有哪个真正当上了皇帝,却又甘愿与其他人分享权利的呢?
“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前代名臣的私语,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些个帝王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他们更倾向于经营好与官僚集团的关系,维持朝堂的稳定,而非冒着动摇统治基础的风险,去触动那日益固化的利益格局,为遥远的边疆部族或无声的底层百姓强行出头。
这是人性使然。
亦是大宋注定要一点点走向下坡路的原由。
换一句话来说——
对于很多的皇帝而言,若这天下都不是他掌中的天下了,还要这天下干嘛?
历史既是教训,亦是一次次的重蹈覆辙。
这与聪明愚蠢无关,只是人性使然罢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各种的矛盾在与日俱增的压迫之下陡然增多。
巨鹿,顾氏祖宅。
秋风萧瑟,卷起庭前落叶。
当代顾氏家主顾承嗣坐于堂上,眉头紧锁,看着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眉宇间隐有桀骜之色的北地贵胄完颜迪古乃,眉头紧锁。
“顾公,某今日冒昧来访,是来辞行的。”
完颜迪古乃身着虽略显朴素却难掩贵气的锦袍,他向着顾承嗣微微拱手,声音低沉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闻言,顾承嗣心中顿时了然,涌起一阵无力感,仍试图挽留:“迪古乃兄弟,北疆之事,顾某已数次上奏,恳请朝廷明察”
“顾公!”迪古乃抬手打断,目光锐利如刀,嘴角噙着一丝冷峭,“等待的时日还短吗?”
“自去岁寒冬至今,我族人泣血的诉状,可曾换来朝廷半句公允之言?”
“那些奸商,以陈米霉布强换我部族健马良弓;那些酷吏,视我族人为牛马,赋税徭役层层加码!”
“我女真儿郎的脊梁可以弯下求生,却不能永远折断!”
他上前一步,语气愈发激昂:“顾氏累世清名,我部族上下素来敬仰,故而忍辱负重,寄望于顾公能为我等通达天听,求一个王法治下应有的公道!”
“可结果呢?”
“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陛下的眼中,恐怕只有他的应天府繁华,何曾有过半点我北疆子民的死活!”
说着,完颜迪古乃猛地一挥袖,整个人脸上的怒火越来越甚:“既然赵官家视我等如草芥,这大宋的律法护不住我等,那么,长生天之下,我等便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拿回我们应得的东西!”
“顾公,今日某虽辞行,但亦是不会忘却顾氏于我族之恩。”
“但我完颜迪古乃不能再等,我的数万族人,也绝不会再等!”
言毕,他深深看了顾承嗣一眼,不再多言,认真的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旋即转身大步离去,身影决绝地融入巨鹿宅外苍茫的暮色之中。
顾承嗣望着他消失的方向,久久伫立,最终化作一声饱含忧虑与无奈的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