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魏王的邀请(4K) (第1/3页)
“恭贺大哥高升,咱们都敬大哥一杯!”
李奕家的正厅里,他的几个义社兄弟都在场,马仁瑀率先起身举碗敬酒,嘴里还吆喝了一句。
另外几人自然也跟着起身,贺喜之声接连响起。
李奕抬手往下按了按,等到众人都坐下后,他这才开口道:“都是自家兄弟,就不要说这些客套话了。”
“来,大家一起干了。”
一碗酒下肚,李奕环视几人,勉励道:“此次整顿禁军之后,诸位兄弟都有所升迁,还望日后能多加努力。”
“虽说如今我已有些地位,在禁军中能说上些话,可以照拂你们一二,但若没有真本事让人信服,我也不能平白无故的提拔你们。”
众人连忙齐声道:“我等定不会给大哥丢脸。”
经过这次整顿禁军,李奕的这帮义社兄弟,各自的军职都有晋升。
老二马仁瑀转为了内殿直主将,成了正儿八经的厢都指挥使,已经迈入禁军的高级武将行列。
而老三张建功则晋升内殿直左番都虞侯,老五赵彦武成了铁骑左厢第一军都虞侯,两人都到了军都虞侯一级。
至于老四李汉超和老六夏仁诲,以及老七许匡荣就差了一些。
李汉超是李奕的亲兵大队长,夏仁诲是龙捷左第二军第一指挥的指挥使,许匡荣则是外殿直御前左右班都知。
三人都只是相当于指挥使一级。
不过好歹也算是迈入到了中级武将的行列。
这时,李汉超开口道:“如今大哥在殿前司中,除了张驸马之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人。”
“有大哥在,我等兄弟只管卖命,立了功劳自然有大哥替咱们请赏,也不怕有人敢昧了咱们的好处。”
李汉超的这话倒是说出了几位义社兄弟的共同心声。
李奕这个大哥一路猛升,兄弟们肯定都与有荣焉,而且有自家大哥在上头坐镇,大伙儿就不怕没有发达的机会。
毕竟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跟对人远比闷头苦干更重要。
否则只有沦为炮灰顶锅的命……禁军中拉帮结派拜山头,不都是为了抱团取暖嘛。
说话间,马仁瑀却插话道:“四弟说的不对吧?殿前司中不是还有史彦超那厮吗?”
“哎呀,想想都觉得晦气,要不是大哥在忻口拼死救他,那厮现在已经是个死人,没想到现在分了大哥的功劳,成了殿前步军的主将,反倒压了大哥一头。”
“啊呸!”
看来马仁瑀还一直惦记着,忻口之战击退辽军后,史彦超到处吹嘘自己功劳的事情。
听了这话,李奕倒是又想起来,史彦超在忻州时说的那句“你我当同为首功”。
他对此没什么不满,因为功劳不是靠自己吹的,那一战谁的功劳更大,大伙儿心里都门清。
只不过这话从史彦超那货的嘴里说出来,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好玩的很。
李奕不免轻笑一声。
“二哥说得对,却也不完全对。”谁知李汉超闻言却摇头道,“仅从明面上来看,史彦超的军职确实比大哥要高。”
“但他从前朝时就一直在侍卫司调动,从龙捷军调到虎捷军,又从虎捷军调回到龙捷军,直到陛下御驾亲征回来,才从龙捷右厢都指挥使,调任侍卫马军都虞侯。”
“而且自从太祖立国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戍守在外,就算是在本部侍卫司内,史彦超的根基都不算太深。”
“更何况他为人性情不定,不太招人待见,如今调到了咱们殿前司,又能有多少人跟他亲近?”
李奕静静听着李汉超的分析,同时目光在几位兄弟身上扫过。
真要说起来,他的这帮兄弟里,就属李汉超和张建功脑子最灵活,但两人又是截然不同的性子。
李汉超为人比较外向,属于颇有表达欲的性格。
就如李奕当初带着马仁瑀去拜访魏王符彦卿时,他就主动在驿馆的酒铺里搭话,跟二人闲聊关于魏王女儿的事情。
而且李汉超为人行事很有主见,不然他也不会才到禁军几个月,就能把史彦超的底细打听个清清楚楚,可见他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同时李汉超也很懂分寸,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都拿捏的很到位。
当然,像他这样有能力的人,也有桀骜不驯的一面,想要用他自然可以,但必须要压得住他才行。
就如曾经李汉超当衙内校尉时,他就因为不服气顶头上司,转身就拍拍屁股走人。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怕手下本事大,就怕领导是废物。
好在李奕倒是有自信能压得住他,再加上又有结义兄弟的这一层关系。
如今他李奕位高权重,这帮兄弟除了死心塌地跟着他,并没有其他更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