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魏王的邀请(4K) (第2/3页)
选择。
而相比于李汉超,张建功的性子,就略显内向一些。
不过张建功的脑子不比李汉超要差,很多时候要么不开口,一旦开口必能一针见血。
更重要的是,张建功足够稳重持成,说得少做得多,办起事来很让人放心。
至于马仁瑀这几个跟李奕一起从夏津老家出来的玩伴。
老二马仁瑀并不笨,但不知是不是被李奕影响,他和历史上的记载有了偏差,很多时候不太爱动脑子,干什么事都习惯了听李奕的吩咐。
而赵彦武三人呢,脑子或许没李汉超二人灵活,但也能勉强独当一面。
当然,脑子够不够灵活倒是其次,要是论起对李奕的绝对忠心,肯定是夏津的这几个玩伴最高。
与此同时,马仁瑀被李汉超的一番话说的一愣,忍不住道:“要是这么说,史彦超那厮在咱们殿前司,岂不是成了个摆设?”
“怎么可能会是摆设……”李奕突然开口,几人都将目光投向他。
“史彦超好歹从军十余年,就算在禁军中根基有限,但肯定比你我要资历深厚。”
“而且陛下提拔他当殿前步军主将,何尝又不是布局制衡之意?”
“正因为他和很多大将的关系都不好,所以做起事来才不会顾及谁的面子,也没有谁能使唤得动他。”
提起这个,李奕不免想到历史上的韩通,人称“韩瞠目”,据说他和史彦超差不多,都是性格刚硬却有勇无谋,而且情商不高又脾气暴躁,一张嘴就得罪人。
柴荣临死前将他提拔起来,代替李重进坐镇侍卫司,用来制衡赵匡胤,大概也是看中他的性格,觉得他不会被赵大给挟迫。
然而没想到韩通没发挥任何作用,就被赵大的小弟王彦升给一刀砍了。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再完善的权力布局制衡,都抵不上意外情况的发生。
顿了一下,李奕继续道:“虽说史彦超这厮不好相处,但毕竟我在忻口拼力援救过他,多少也算是并肩苦战过。”
“纵然他嘴上没说什么表示的话,但心里起码也会记着这事,就算他不跟咱们亲近,想来也不会故意为难作对。”
这时,一直没开口的张建功接话道:“要我看,就算史彦超想要跟咱们作对,但只要有大哥在殿前司,他史彦超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果不其然,张建功要么不开口,一开口总能指出关键。
正如张建功所说,同时李奕自己也觉得,史彦超在殿前司中的人脉是比不过自己的。
先不说李奕在殿前军中当了好几年小校,史彦超才刚调过来这件事。
就单说殿前司中各部将领的人选。
王审琦、韩重赟、赵匡胤和石守信,以及再加上马仁瑀,这些重要将领都和李奕走得近。
至于中下层的将校们,也都是经过李奕点选出来的,虽然名义上是皇帝提拔的他们,但谁又敢说这些人心里不惦记着李奕的好呢?
若是说李奕现在就想要造反,这些人肯定不会跟着他玩命。
但让他们在史彦超和李奕二人中选,他们绝对会更倾向于李奕。
这么想着,李奕倒是突然发现,自己在禁军中的地位,似乎已经是举足轻重的程度。
殿前司自不必多说,侍卫司的那些个大将,李奕虽然暂时还没拉拢过来。
但中下层的将校同样也是李奕参与点选的。
而且那批出身飞鹰都的人,大半都被李奕安排到了侍卫司。
这些中下层的将校们,或许平日里影响不到禁军高层的决策,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需要大伙儿站队的时候……如此思量着,李奕端起酒碗抿了一口。
继而他又摇头道:“算了,咱们兄弟今日聚会宴饮,就不谈公事了……”
说着,他端着酒碗扬了扬,众人见状也跟着一起举碗。
李奕笑道:“数月以来,诸位兄弟也辛苦了,今日大伙儿敞开了喝,不醉不归。”
“好,敬大哥!”
而后,众人举杯共饮,酒宴的气氛也越发热烈起来。
但喝着喝着,闲谈之间,众人又不免提起皇后许诺给李奕做媒的事情。
马仁瑀酒喝多了,说起话来就比较大胆,直言道:“我看皇后也不用费心给大哥找什么好人家了,魏王家的两个女儿难道还配不上大哥吗?”
“啊,不对,是我大哥难道还配不上魏王的两个女儿吗?”
“以大哥的体格相貌,还有现在的身份地位,别说娶一个魏王的女儿,就算两个都娶了又如何?”
“你他娘的闭嘴!”
李奕笑骂道,倒也没生气,不过对于娶亲这事,他确实心有不爽。
明明符家有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