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 (第2/3页)
,忽然一阵骚动传来,打破了李奕的思绪。
只见一块条石在搬运时失了平衡,役夫们全都反应不及,眼看就要砸向人群。
李奕立马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抄起地上的撬棍抵住石块,大喝一声:“稳住!”
周围役夫这才回过神来,七手八脚地将条石重新固定。
“俺、俺……”
一名年约十四五岁的少年役夫,顿时吓得扑通跪倒在地,单薄的身子抖若筛糠,嘴里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只一个劲的磕头。
如同连锁反应一般,瞬间周围的役夫跟着跪倒一片,个个俯首贴地不敢言语。
大伙儿虽不知面前这位魁梧壮硕的年轻将军是谁,但对方带着一大帮凶神恶煞的随行护卫。
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府老爷们,在他面前也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对方定然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
与此同时,负责监工的几名军卒也吓得跪地请罪。他们和役夫们不同,对于李奕的身份,他们自然清楚的很。
“李都使神勇……”随行的工部官员连忙上前,胆颤心惊的擦了擦冷汗。
“够了,都起来吧!”
李奕眉头微蹙,随手丢掉撬棍,目光在那少年役夫身上停顿。只见对方身材瘦弱,根根肋骨清晰可见,面容一片菜色,明显是营养不良的状态。
刚才正是少年与同伴一起扛着粗绳,吃力之下却没有稳住身形,才险些造成事故。
李奕的目光扫过少年渗血的肩膀,又落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开口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少年颤微微的从地上爬起来,闻言连头都不敢抬,小声回道:“俺、俺十五了……”
寒风吹动少年蓬乱的头发,露出额头上新鲜的血痕——那是方才磕头太猛留下的。
李奕转头看向身旁的工部官员:“陛下体恤民情,此番征召劳役时特别交代过,一家一户只出一丁,为何这半丁的岁数也要出工?”
“这……”工部官员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但也不怪他,因为这事不是他负责的,自然给不了李奕答案。
不过好在有人能解答,一名监工军卒小心翼翼的接话道:“这二狗的爹前两年死了,他是家里的大儿,阿弟阿妹年纪都还小,只能召他来服力役。”
李奕闻言沉默片刻,方才摇头道:“依朝廷的规制,未满十六乃为半丁,不用服全丁的徭役,等会儿给他找个轻松些的活计。”
说罢,他摆了摆手,让众人继续干活。
自古以来,征发徭役其实都有律法章程可依,只不过在实际执行的层面,下面的官员为了完成任务,怎么方便怎么来,也就造成了许多不合规矩的情况。
但这世间不平的事多了去,李奕当然不会闲到事事都管,不过既然被他遇到了,也就随口一句话的事。
“李都使心怀慈悲,让我等敬佩慨然。”工部官员轻轻拍了一句马屁。
李奕笑了笑,转身离开时,余光瞥见那少年役夫跪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咚咚”磕了几个响头。
及至黄昏,收工的梆子声响起。
夕阳的余晖洒在工地上,将民夫们疲惫的身影拉得老长。
他们蹲在墙根下,捧着粗陶碗,稀粥映着晚霞,梆硬的饼子被掰成小块,泡在粥里,吸饱了汤汁才勉强能咽下去。
即便如此,众人依旧狼吞虎咽,仿佛这是世上难得的美味。
李奕站在不远处,静静望着这一幕。这世道便是如此——能有一口吃的,已算是老天开恩。
工部官员见李奕驻足,连忙凑上前道:“这些民夫虽苦,但比起往年,已是好过许多。朝廷拨了粮,每日两顿管饱。”
李奕淡淡道:“先帝和今上皆是贤明圣主,有堪舆天下修养民生之愿,比起前几朝的战乱流离,我大周定会开盛世之太平。”
随行众人自然连声称是,想来不久李奕的这番话,必定会在京城内外传开。
不得不说,人在很多时候都是虚伪的,身居高位不过年余,李奕已经学会了该怎么“做官”。
下面的人拍他马屁,而他则拍皇帝的马屁,也难怪史彦超那厮平日里浑的很,可一旦提及皇帝,对方就好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喷。
史彦超是个莽夫吗?
不,他反而是个很聪明的人。事实也证明,皇帝对他确实很恩宠,哪怕他再不讨同僚喜欢,加官升职却丝毫不受影响。
当然前提你要有真本事,有能力又懂事乖顺,皇帝才会真正放心的下。至于那些粗枝末节的缺点,上位者是有很大容忍度的。
……
暮色渐沉,东京城的街巷笼罩在初冬的寒意中。
李奕带着亲兵行至龙津河附近时,忽闻前方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街心围着一圈人,火把映照下,李奕看见了一位老熟人——
宋仁恭瘦削的身影格外醒目,正冷着脸端坐在马扎上,面前一名军校被按在条凳上,两名衙役高举水火棍,棍影起落间发出沉闷的“啪啪“声。
“宋推官。”李奕策马上前,马蹄在石板上踏出清脆的声响。
他目光落在身着青色官袍的宋仁恭身上,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听闻阁下升任府衙右厅推官,当真是可喜可贺。”
宋仁恭闻言一惊,抬头见是李奕,连忙起身行礼:“李都使折煞下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