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局 (第2/3页)



    但派潘美领兵去攻打重镇,他若是因此栽了跟头,皇帝就算嘴上不说,心里难道不会怪李奕举荐了个什么废物?

    人是他举荐的没错,但若是因为他的面子,从而赋予潘美重任,这绝对是两种概念。

    ……

    策应王逵的决议定了下来,柴荣继而又提起另一件事。

    他转身瞅着舆图,眉头微蹙道:“韩令坤和李继勋还被挡在涂山吗?”

    派出的四路大军里,其它三路都有进展,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唯有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他二人所率的侍卫司三千精锐却还没有抵达濠州城。

    但这也不怪他们,因为在濠州以西的涂山脚下,驻守着南唐军一万余人的兵马。

    若是不先把这根硬骨头啃下,就算到时候抵达濠州城下,也会面临着南唐军的前后夹击。

    范质出列道:“驻守涂山的唐军足有万余人,凭借着地势之利坚守不出,而其军寨又处江左的要道,若是不先将其剿灭,恐会对我军运送粮草辎重产生威胁。”

    “依臣之见,短时间内拿下涂山军寨不太容易,若想要直取濠州,怕是要派出一部人马,从涡口渡江牵制涂山唐军的动向。”

    柴荣道:“涡口离得太远,我军人员辎重全都由正阳渡江,再派人马向东驰援,怕是粮草器械要供应不上……天气愈发寒冷,若是无法保障辎重,会有巨大的隐患。”

    范质拱手道:“陛下思谋远虑。但臣倒是有个提议,寿州城久攻不下,我军浮桥立于正阳,已经不太适合。东北边的下蔡毗邻淝水,东边数十里外就是涡水,不如将浮桥移至下蔡,借二河之便互通淮河一线。”

    王溥接话道:“范公之言甚妥。下蔡位于淮河北岸,地形开阔水流平缓,在那里营造浮桥难度较小,而且正处寿州城北的淮河要道,我军把重心放在那里,随时可以截断唐军顺河西进的援军。”

    柴荣沉默片刻,方才点头道:“就依两位爱卿所言,把浮桥从正阳移至下蔡。”

    说话间,他的指尖轻叩桌岸,脑中不免沉思起来——

    以前每到冬天的时候,淮河都会水位大减甚至断流,唐军就会派重兵把守,并称之为“把浅”。

    当初议定出兵之时,有人说应该趁水浅好渡河。但也有人说唐国每年例行‘把浅’,冬天一来就要派重兵驻守淮河,反而不好动手。

    等到夏季出兵,定能出其不意,迅速突破淮河一线。

    但由于西征蜀国的战事很顺利,几个月就拿下了秦、凤四州,解决了蜀国的这个后顾之忧。

    柴荣不想再等到明年夏天,所以才会力排众议开启南伐战事。

    不过由于李谷擅自撤军一事,将战事拖延了近一个月,导致唐军有了准备。而且唐国有“例行把浅”的传统,在下半年的时候就会为派兵驻守淮河一线做准备。

    这才导致唐军能这么快做出应对,大量的援军集结到了长江以北,周军想要速战速决的难度变得很大。

    涂山的那一万多驻守的唐军,就是趁着周军调动的间隙,乘船沿着淮河迅速北上,占据了淮河以东的要道。

    当然江南本就擅于水战,拥有着数量庞大的战船,又借助着淮河周边发达的水系,才能完成军队的快速布防。

    思来想去,柴荣又觉得这些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双方军队的战斗力有差距,真要正面硬碰硬,大周禁军绝对是优势的一方。

    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保障士兵们的吃饭穿衣,若是吃不饱穿不暖,再强的战力也发挥不出来。

    良久,柴荣轻叹一声,抬头望向帐内众人:“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拿下寿州城,这颗楔子若是不拔除,我朝大军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牵制。”

    王溥和范质对视一眼,齐声称是。

    柴荣又道:“攻打光州和舒州的事不要耽搁,明日就让潘美领两千人马出发。转移浮桥至下蔡也要尽快弄好。”

    顿了一下,他的声音严肃起来,“再给李重进发一封诏令,让其务必加紧攻城……明日过后,朕便会动身前往寿州城下,到时亲自督战。”

    ……

    次日一大早。

    潘美收到了皇帝的诏令,得知自己将要领兵出战,他不免有些摸不着头脑——官家怎么突然给自己派了这么重要的差事?

    但随后得知了其中详情,潘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沾了李都使的光。

    潘美心中对李奕的感激更甚,秦、凤之战时他跟在对方后面捞了战功,先前又被李奕举荐随驾出征,现在更是因他而得了重要差事。

    难怪常说的干得好不如跟对人……既能跟对人又能干得好那自然更容易出头。

    不过与此同时,潘美也很有压力,侍奉在皇帝身边数年,他还没有真正独自领兵作战过。

    但压力是一方面,动力却是另一方面。潘美已经三十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年轻,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他不想错过,更不想失败。

    他不敢奢求像李奕那般英雄,也自认比不上对方,但起码也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怀揣着雄心壮志,潘美率领两千禁军精锐,马不停蹄的向舒州进发。

    ……

    与此同时。

    攻打寿州城的战事还在继续,这座城池如同钉在江淮的一处要塞,打起来很费力,但不打又威胁周军的后勤。

    四面八方的投石车再次开动,巨大的石块呼啸着飞向两三百步外的城墙。

    城墙下面的周军士卒汹涌而至,上下纷纷放箭,云梯像巨大的木头“坦克”似的被一群群的人推着靠近城墙。

    旷野上的场面无论有多么壮观,器械又多么大,但威力还是有限的。

    投石车的石头能把城墙砸得千疮百孔,但已经打了一个多月还是砸不烂厚实的包砖土墙。

    寿州是淮河一线的重镇,城墙修得又高又厚实,自从杨吴割据江东以来,寿州城经过数次的修缮,更是花大代价以烧制的青砖包覆,防御的力度不用多说。

    弓矢弩箭石块火球都只是前奏,最终还是回归了常见的攻城方式:无脑爬墙。

    当然还有个更形象的术语叫“蚁附”。

    只见一架云梯被推到墙边,下面是车厢和两排木轮,上面折迭的梯子随即展开然后放倒在城头,“啪”地一声梯子刚搭上,立刻就听见一阵疯狂的呐喊,周军士卒汹涌而上。

    不料就在这时,城头上的一个木桶顿时泼了一片黑油下来,随即扔出几支火把,“轰”地一下黑油触火便着,云梯上下燃起了熊熊大火。

    周军士卒惨叫声简直不忍听闻,人们从云梯上摔下来,有的没死在地上痛苦地打滚,一些人拿水泼,但很不容易泼灭。

    不少人受不了直接跳进了护城河。

    空气中黑烟滚滚,一股烧沥青的味儿中夹杂着头发烧焦的糊味。

    光是站在几百步外看,也是一阵头皮发麻,这和送死没有啥区别。

    上战阵拼杀都算不得恐怖,攻城才是噩梦。

    城池里也有投石车,似乎在城墙后面,但看不见,只能看到一些人站在城头上,似乎在观察方位。

    不多时,一只燃烧的瓦罐从城里飞了出来,像一团火球一般准确地掉进了一处人群,“哐”地一声碎开,石油和火光四下飞溅,人群一哄而散,着火的人在地上乱滚。

    前面一架云梯已经越燃越凶,火势根本扑不灭,周围的人已经掉头就跑,但刚跑过护城河,一个骑马的武将带着一队骑兵冲来,迎头就砍,大声叫骂。

    接着乱兵又汇合进了后面的一架云梯的人群里。

    城墙上下浓烟滚滚,寿州城四面很快就笼罩在黑烟和火光之中。

    周军前仆后继,一番弓弩对射,云梯再次架上了城墙,还有一些更简陋的梯子从四面架上去,人们像蚂蚁一样拼命往上爬。

    一个武将在后面大喊:“第一个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