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章 御前献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章 御前献策 (第2/3页)

位稍稍落后于向训和王朴。

    冰冷的空气吸入鼻腔,带着一股沁人肺腑的寒意。

    但他挺拔的身姿却在风中岿然不动,目光穿透翻飞的雪屑尘土,紧紧锁向南方官道的尽头。

    “来了!”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声。

    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视野尽头,先是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蠕动的黑线,很快便清晰起来。

    那是如长龙般蜿蜒归来的禁军仪仗,旌旗猎猎,兵刃在阴沉的天空下闪烁着冷光。

    队伍的最前方,是巨大的黄罗伞盖,虽隔得尚远,但那代表的帝王威严已扑面而来。

    马蹄踏在冻硬官道上的沉闷声响、车辕发出的单调咯吱声、铠甲摩擦碰撞的金属锐音,混杂着风雪声,汇成一股沉重而疲惫的声响洪流。

    渐渐地传入等候众人的耳中。

    那疲惫感仿佛有形有质,与寒冬的北风融为一体,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

    过了好一会儿,御驾终于抵达了众人面前。

    庞大的队伍缓缓停下,在黄罗伞盖下,一辆装饰着皇家纹饰的马车帘门被打开。

    一名内侍官小跑上前,高声道:“陛下回京,诸臣朝礼!”

    李奕与群臣齐齐拜倒,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荒野:“臣等恭迎陛下!陛下万岁,圣福隆安!”

    伴随着恭迎声,身着常服、外罩厚重狐裘的世宗柴荣,在内侍的搀扶下,缓缓步下马车。

    他的身形显得比离京前清瘦了许多,眼窝微微凹陷,颧骨也突出了几分。

    唯有一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隼,目光中似有几分冷意,还夹杂着深沉的阴郁。

    柴荣的视线扫过跪拜的群臣,在几位核心重臣身上略作停留,最后落在前端的李奕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那目光既有审视,又有探询,似乎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但最终化为一道沉稳的声音:“众卿平身。”

    皇帝的嗓音略显沙哑疲倦,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谢陛下!”众人起身,垂手肃立。

    柴荣的目光掠过被白雪覆盖的荒野,又扫视了一下恭迎的人群,最后回望南边那片他尚未征服的土地方向,沉默了片刻。

    寒风卷起他裘袍的下摆,猎猎作响。

    随行出征的宰相范质、次相王溥,以及枢密使魏仁浦等大臣,以及一众风尘仆仆的禁军将领,也纷纷跟着落轿下马。

    他们侍立在皇帝身后,脸上都带着长途跋涉的倦色。

    向训上前一步,代表留守诸臣道:“陛下御驾南征,亲冒矢石,不辞辛劳。今圣驾回銮,京畿安泰,实乃社稷之福。”

    柴荣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淡淡道:“东京留守诸卿,代朕辛劳,亦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乃臣等本分。”众人忙齐声应道。

    柴荣不再多言,转身上了马车。

    他的背脊挺得笔直,但那背影之中,却似有壮志未酬的压抑,如同汴梁城上空密布的铅云,沉甸甸地笼罩在每一个在场之人的心头。

    这场盛大的迎接仪式,没有胜利的荣光,只有沉重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无限悬念。

    李奕目送皇帝的仪仗缓缓驶向东京,心中思绪翻涌……

    冬日虽冷,但淮南的局面,比这东京的严冬更加冷冽。

    ……

    回京次日,大雪初霁,但寒意不减。

    宣德门前宽阔的广场上,积雪已被扫除殆尽,露出冰冷的青石板。

    李奕在宫门处验过腰牌,便由一名宦官引着,穿行在巍峨宫阙之间,一步步向大内中枢而去。

    皇城之内,气氛较之往常更为凝滞肃杀,戍守的禁军身披甲胄,目不斜视地挺身而立。

    显然,皇帝此番无功班师,让宫城内外都罩上了一层阴霾。人人皆屏息敛气,唯恐稍有不慎便触了霉头。

    李奕被径直引到了枢密院所在的院署。

    他不明白皇帝为什么把自己召来枢密院,只知道除了自己以外,向训、王朴以及宰相范质、王溥等也被召见。

    听引路的宦官说,皇帝是召众大臣议事,但具体是什么事,这宦官却也不知情。

    不同于平日的宽松气息,今日的枢密院衙署内外,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仿佛空气都凝重了几分。

    行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