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御前献策 (第3/3页)
衙署门口,李奕意外地看到了枢密院承旨张美。对方立于阶前,目光正投向他来处,似乎已经等候多时。
两人依礼见过,李奕正欲探探口风,张美却先一步开口,他低声提醒道:“官家此番召见诸公,实为江南战事问策,李都使心中需先有个底。”
李奕收敛神色,恭谨地抱拳一揖:“多谢张承旨提点!”
张美脸上挂着谦和的笑意,摆手道:“李都使客气了。”
随即,两人并肩向衙署官房走去。
才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的声音:
“当今南陲,唯吴地是为心腹大患,亦是我大周南图之首要!然其疆域广袤,东临大海,南屏大江,边防绵延二千里!我朝进军,当避其锋芒,击其空虚……”
这声音激昂高亢,李奕一听便知是王朴。
张美示意李奕稍候,自己先行推门进去通禀,旋即便返身引他入内。
官房之内,肃穆压抑的气息更重。
世宗柴荣高踞于主位御案之后,而在左右两侧锦墩上,端坐着宰相范质和王溥,以及枢密使魏仁溥,还有向训等诸位当朝重臣。
王朴正立于房间正中的木架旁,他面前悬挂着一副巨大的舆图。
显然,这是一场极为私密且重要的军机会议。
李奕迈步而入的瞬间,众人的目光如同实质,齐刷刷地投射到他身上。
“臣李奕,叩见陛下!”李奕趋步上前,恭敬行礼。
“免礼,李卿平身。”柴荣的声音依旧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但那份帝王的威仪毫无衰减。
“赐座。”
内侍搬来锦墩,李奕谢恩后侧身坐下,目光快速扫过御案。
案上散乱铺陈着大幅的江淮舆图,一些关键节点被朱笔重重圈出——寿州、涂山、光州、濠州、泗州……
待李奕坐下后,皇帝示意王朴继续说。
“依臣之见,攻伐江南不宜强取,而要用智胜之。敌若重兵陈于东线,我便挥师西进,直捣要害!敌若强军固守西陲,我则出其不意,猛攻东翼!如此往复佯动,必能疲其卒伍,乱其阵脚,迫其东西奔走,疲于奔命……”
王朴站在舆图前,手指点划间慷慨陈词,引得众人频频点头。
但李奕一边听着,却一边暗自摇头。
王朴的那篇《平边策》,他也是拜读过的,其中“先南后北”的整体战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然而在某些具体细节上,就未免过于书生气……说白了,王朴不缺大局观,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很强。
但让他制定军事战略,那还是算了吧。
就好比王朴现在说的“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进兵,只以轻兵袭扰。”
乍一听似乎是很有道理,但深知历史走向的李奕,内心却清楚:若是靠王朴的这个法子,先不说“十年平天下”了,怕是“十年平南唐”都不敢保证。
听着听着,李奕的思绪又转到了别的地方。
他发现在场的人都是皇帝的近侍大臣,也是平日里能向皇帝建言献策的人,唯有他一人是纯粹的武将。
如果皇帝是想让禁军大将过来旁听,但要论起军职高低、资历深浅,韩通明显都要胜过李奕。
可偏偏韩通却没来……哪怕他手头再忙,这等军略大事,无论如何也该到场。
除此之外,禁军中二司四主力的大将,李重进、张永德留在了淮南,史彦超和李继勋也没回来。
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却是随驾回京。
然而,对方同样也没到场。
李奕不免暗自揣测:难道是因为自己皇帝姻亲的身份?
就在这时,王朴慷慨激昂的陈词终于停下,他朝着御座上的皇帝深深一揖,退回到属于自己的座位。
李奕立刻收起纷乱的思绪,目光飞速掠过御案后的皇帝。
却见柴荣倚着御座,眉头微微蹙起,手指轻叩着桌案,也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李奕略一思量,便明白过来,皇帝对王朴的建议,肯定是不太满意。
毕竟世宗柴荣有雄图大志,他想要一统天下结束乱世,若是按照王朴这么保守的方案来,不知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目标。
正当李奕心思电转间,皇帝的目光却看向了他:“李卿。”
李奕连忙起身行礼:“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