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解释一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解释一下 (第2/3页)

的角色也会迅速被击败,成为现实和精神的双小丑,例子很多,我就不举了。

    而另一种呢,是经过考验和磨砺,表现出具体的成长,付出一定的代价后所拼搏而得的,就比如《道诡异仙》的李火旺,谁能说他的实力是白捡的吗?不能吧。

    许多文都是披着后一种磨砺的皮,实际走的前者的道路,我也不打算违反这一点。但历史文恰恰卡在了这一个尴尬的角落,即“皇帝权力无限”这个错误印象里。

    皇帝真的权力无限吗?确实也没有,明朝皇帝下个江南就被群嘲,清朝甚至让天理教打入了皇宫,光绪被慈禧毒死,这还少所谓“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时代。

    而且皇权≠皇帝,皇权是围绕着皇帝所构建的一系列维护统治的集团,皇帝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但权力并不只会集中在皇帝手里,偶尔也会流落给权臣、外戚、后宫,想夺取真权力,皇帝自己也要努力,这点我已经阐述过了。

    但问题在什么呢?在我的理解里,皇权无限虽然是现实的错误印象,但历史网文这个领域,它是正确的,皇权就该无限,至少最终的目标一定是让皇帝成为现人神、哲人王。

    正是因为现实不可得,所以才要在书里爽一把,而我们这些作者就通过让读者爽和记忆深刻,通过共情来支付溢价,从而赚到钱,这才是商业的逻辑。

    但溺爱的往往不被珍惜,必须要自己下心思来争取的才会有记忆,就比如晋阳和龙城,我在这本书里提到哪边最多?肯定是晋阳,因为它比龙城重要。

    高演和高济,都是娄昭君的孩子,我提到哪个多?肯定是高演,他比较难搞,解决了高演,高济只是顺手的小卡拉米。

    所以我不得不写皇权的拉扯,即便高殷登上了皇位,他也必须要压制臣下的私心,他的政令一定会被扭曲和违背,这才构成剧情的冲突和矛盾,也符合一定现实逻辑。

    当然,他最后还是会心想事成的,但这中间付出的种种努力,会比一个平白无辜捡到大一统皇权,幸福快乐无烦无忧过一辈子的无愁天子给人的印象要深刻。

    【高殷统治了天下,最后和后妃子嗣百官万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这很完美,于是你安心地关闭本书,日后想起,也知道过程安全轻松,结局平稳圆满,皆大欢喜。

    然后它就迅速淹没在无数缠绕着血泪和死斗的书籍里,你甚至想不起主角的名字,转而为别的书籍的狂野、激烈而震撼,大呼过瘾。

    那我当然是不愿意这样的,至少我想写得冲突合理且明确,从而在读者的记忆里占据一席之地,就像高洋的飞皇一样,能够在某些时候让你能回来,重新品味那份惊险和刺激。

    生出后怕的同时,又产生一抹自信:天命在我。

    我想让自己的东西死皮赖脸的扎根在读者的心里,能从我的书里得到一些东西,或自信,或无用的小知识,想用尽一切办法把人留住。所以写历史边角料,查资料尽量写得合理,但关键时刻又会给高殷开挂,不让他丢了逼格和面子,因为我知道读者不喜欢。

    而这些天高演和娄昭君的行动,是臂膀的更深一次的后缩,目的是下一次出拳的时候更有力、更迅速。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我之前提到过模仿《是大臣》《是首相》,写一写高殷颁布政令,结果被下面的人故意扭曲,阳奉阴违,就像王安石变法一样,最后革来革去,哪里都是弊病,本质还是人性的懒惰和贪婪。

    但这样写肯定不会有人买账,所以最后主角还是会成功推行政策的,还是会有无数臣子捏着鼻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