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解释一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解释一下 (第3/3页)

听他的命令执行,最后改变了世界。

    可我又忍不住在想,这样写的效果会好吗?

    如果我这么写呢?高殷成为当世人皇,神君圣主,讨伐了所有敌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偶像,颁布的政令具有神性,没有人敢打折扣,所有人都呼唤着“至尊万岁”,不论是后妃,是贵族,是官员,还是注定被他这个说是封建专制其实是奴隶制帝国所压榨的最贫贱的贱民。

    如果我不写矛盾,只写歌功颂德,直接皇意必达,是不是读者也同样看得很爽,心满意足,成绩能更好呢?

    我不知道。这才是我第一本正式小说而已。我也还在摸索啊。

    那么我写一个帝王,是同样不知道前路如何,如履薄冰的凡人,比较共情呢?还是其实智珠在握,一切都掌握在手中的天命之子,所提供的安全感更浓厚呢?

    4.弱相关的描述。

    还有关于荀济的描述,我得承认是写嗨了。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每天写两章四千多字,在此之上是看创作欲望和心情,或者临场有兴多写一点,或者感觉有意思的细节就塞进去一些,只要保底完成了四千多字,我觉得就没太大问题。

    荀济是这样的,因为他所处的小篇幅并不能构成一章,所以只能塞在正文里,当作边角料。我昨天是先写完了高演的剧情,然后开始写高殷的,接着中间觉得要加入娄昭君的视角,从高演→娄昭君→高殷完成视角的转换,高殷收束,最后再通过高殷将各场景串联起来,完成这个情节的视角描述。

    所以昨天那章其实是要写四千来字的,把娄昭君的写完,荀济方面的描述是中途顺着塞的边角料,但意外的是忽然被叫去聚餐,就没时间了。

    荀济这方面其实也是我无心插的一条柳。因为我不知道大家会对哪方面有兴趣,就会想多提一提,看反应而加戏,比如荀济是颍川荀氏,现在高殷还没功夫管理河南等中原腹地,但总会写到的不是?

    侯景是河南行台,高殷给他平反了,又写了《三国演义》,里面描述了荀彧、郭嘉、陈群等颍川士子,是不是能以此为契机,同样收揽一批颍川世家、侯景旧部的忠心,新造一个颖汝集团,让高殷塑造的“河北奸雄”更加贴近曹魏的某个侧面,使得高氏的天命深入人心?这样的剧情走向我觉得也许可能有些意思,就是不知道大家怎么想。

    今天想说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吧,还有一些细碎的想法,整理好了再发问或者解释,真的很感谢支持和提出意见的读者们,即便是斥责也有着意义,虽然我不会全盘听,但能够让我看到更多视角,无论如何都是好事。

    清华就先抛弃不用了,八旗的名字也会改掉,政变之后就把这些处理了。

    其实我还打算把玉碎和武士道概念融合进齐族概念里的,毕竟玉碎就是在这个时代,而且就是北齐,甚至就是元景安身上的典故,纯看典故本身,是很适合拿来做教义的。但玉碎被霓虹国拿去用了,成为了一个禁忌之词,属于是孙子跨时空给祖宗定性了,但没办法,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因此只能抛弃这个想法了,搞一搞低配的“八荒同轨,三世报国”的设定。

    其实古今中外对臣下的精神建设都是大同小异的,欧洲有骑士美德,春秋也有贵族精神,我还打算写齐国人人学习齐律,背诵天保政论,深刻学习天保精神的。不知道大家的想法如何,我先说出来,有问题再看看怎么改。

    我也希望能够完成一部你们能够喜欢的作品,目前能力还有限,我也只能摸索着前进。

    顺便一提昨天去聚餐,顺便刮了几张刮刮乐,中了一百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