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五章:老刘家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五章:老刘家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第1/3页)

    陶升离去后,董卓缓缓转过身,将双手浸入仆役捧着的铜盆里,用清水配皂荚仔细搓洗了几下,而后用布帛,擦干每一根手指,方才握住了魏郡郡守刘普的手,语气恳切道:“德施,此番要劳烦你了。”

    德施是刘普的表字,取自《易乾卦篇》“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刘普是世祖光武帝光第四子阜陵王刘延一脉的子孙,最初刘延本是淮阳王,只不过这片地方似乎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风水。

    两汉以来,淮南王多是不安分之人,而且多有谋逆之举。

    尽管“淮阳”二字是“淮北”之意,但他的封地实际上都是地理上的淮南。

    刘延作为光武帝废后郭圣通的儿子,性格骄傲奢侈,对待下属严酷暴烈,被人告发私作图谶(造反禁书),祭祀鬼神许下诅咒。

    孝明皇帝不忍杀之,只是处死了相关人员后,将刘延改封阜陵王,原本四个县的封地减半,不久又被告发与其子刘鲂造逆谋,被改为阜陵侯,只剩下阜陵一县的封地。

    孝章皇帝时恢复了阜陵侯一脉的王爵,改封阜陵王。

    刘普是那位与父协同谋逆的阜陵顷王刘鲂的曾孙,推恩令之下代代传下来并无爵位在身,不过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政治资源扶持。

    方才董卓所言的“劳烦”,是指陶升要继续潜伏黑山贼内部充当朝廷内应,必须立下功劳以攀升地位。

    而要攀升地位,自然便是要为张燕建功。

    如今黑山贼缺粮,陶升希望得到一批粮草援助张燕,但若直接接收一批朝廷援助的粮食也不妥当,黑山贼在冀州各地还是有些眼线的,即便是绣衣直指搜捕也难以抓干净,风险太大。

    因此必须要演一出戏,比如劫掠朝廷的运粮队伍。

    当然,董卓不至于丧心病狂到拿士兵的命去配合陶升演戏,而是计划向天子奏请,调拨一批经由廷尉府的最终审批,判处了死刑的死囚,以及鲜卑、匈奴、羌胡的俘虏,凑成几支几百人的“运粮队”,让陶升劫掠时顺手将之尽数处置了。

    这自然是不符合常规程序的,但天子又不是那等迂腐之人。

    不过这一切,也少不了魏郡太守刘普的配合。

    “皆是为天子效命,安敢言‘劳’。”

    刘普面对董卓的礼遇,神色平淡,并未流露受宠若惊之态。

    毕竟他身为汉室宗亲,自有底气,虽然没有董卓这般荣宠,却也无需攀附董卓。

    突然,厅堂外传来一阵喧哗。

    一名仆役被守在门外的左将军府亲卫拦住,正高声呼喊求见刘普。

    刘普眉头紧蹙,认出来人是自家仆役。

    但这名仆役在董卓的左将军府如此失仪的行为,引得刘普大为不悦,因而厉声呵斥道:“此乃左将军府邸,贱仆安敢如此无礼!”

    董卓见是刘普家仆,摆了摆手示意亲卫放行。

    那仆役跌跌撞撞冲进厅堂,满脸惊惶,眼神却犹疑地在董卓、李儒等人身上打转,嘴唇翕动,嗫嚅不敢言。

    刘普见状更是怒火中烧,怒喝道:“有话便直言,若是再敢这般吞吞吐吐,自回府中领罚去!”

    仆役被这一喝,吓得一哆嗦,终于咬牙开口道:“梁孺……被二郎君……杀了。”

    “你说什么?!”

    刘普猛地一怔,随即脸上血色上涌,勃然变色,怒骂道:“竖子安敢如此!”

    话音未落,刘普便“噌啷”一声拔出腰间佩剑,竟连向董卓告辞也顾不上,转身就向府外疾冲而去。

    那仆役慌忙向董卓抱拳行礼,也紧跟着追了出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董卓一时摸不着头脑。

    作为将要长期合作清剿黑山贼的同僚,他曾拜访过刘普府邸,对其家事略知一二。

    刘普有一妻两妾,正妻去年病逝,两个儿子皆为正妻所出。

    长子刘涣,年方十岁,性情沉稳,喜好古文经学,时常为府中教习夸赞。

    次子刘晔,年仅八岁,机敏伶俐,与兄长性格迥异。

    而且刘晔有些离经叛道,虽读经学,却也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