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富则自古以来,穷则勒石刻碑 (第2/3页)
待各郡国入京官吏,后改属中尉。
自世祖光武帝中兴后,裁撤了维护“郡邸”的官吏,仅靠郎官代为维护,以至于在孝和皇帝永元十年(98年)时,因为年久失修、维护不善,,各“郡邸”早已破败不堪,难以入住,因此将作大匠应顺遂上书请求重修郡邸,此后这项事务便划归平日最为清闲的大鸿胪管辖。
至于接待外邦来使,本是大鸿胪份内之职。
然而对于此次招待的规格,张义在尺度上有些拿捏不清。
招待外使的规格亦分为三六九等,须视对方是敌对国、中立国还是藩属国,并依其国力强弱区别对待。
云台阁内,张义趋步上前,俯身行礼,略作迟疑道:“国家,高句丽多次降而复叛,太上皇建宁年间虽曾再度遣使称臣,然近三年却未曾遣使朝贡。臣愚钝,实不知该以何规格相待。”
刘辩抬眸瞥了张义一眼,见他低眉顺目,貌似恭谨,心中却不由对其腹议。
这张义这厮自凉州议弃之后倒是愈发精明了,除了吃饭睡觉骂皇甫嵩外,便是揣摩上意。
自百家争鸣,法家问世,虽人人皆道一句“不法古,不循今”,然而过往的旧例确是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的参考答案。
高句丽反复横跳、首鼠两端约莫也是第三、四回了,大鸿胪署的文书必载有以往招待降而复叛的高句丽使者的规格。
华夏自古对土地便有着极端的执念,将四方蛮夷从沃土驱至山林、沙漠、荒原后,却又盯上了这些不毛之地。
富则自古以来,穷则勒石刻碑。
然而随着儒家提倡推行德政,外邦来朝成为了继“自古以来”和“勒石刻碑”外的第三种对待外邦土地的方式,同时也成为了天子施行德政的具象表现,亦让历代天子与朝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中。
可谁让当今天子既不重祥瑞,又敌视四方蛮夷呢?
制度与旧例终是死的,天子却活在当下的,且天子也是能让你随着这些制度与旧例一块儿死去的。
但是张义有心揣摩上意,苛待高句丽使团,却又恐遭百官诟病谴责,故特来向天子请旨。
这个老货!
刘辩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既然想通过为他分担压力而讨好他,事到临头却又不敢担责,故而不耐烦挥袖道:“安排在寻常馆舍即可,其余规格……你如何招待辽东郡吏,便降一级招待高句丽使团。至于觐见之事,暂且搁置。”
他敢如此行事,自是不惧人言此举有失天朝上国气度的。
辽东郡正缺人丁,谁敢多言,便送他去辽东郡戍边!
随后刘辩召见辽东郡五官掾阳仪与兵曹掾柳毅,这不免让二人有些受宠若惊。
就连寻常二千石郡守、国相也未必有资格得单独觐见天子之机,他们这等辽东豪强出身的郡吏,竟沾了卢阜这位太傅之子的光,得此殊荣!
临行前,卢阜还曾悉心教导二人朝见天子之礼,以免殿前失仪。
当时阳仪与柳毅还笑话卢阜多虑,天子岂会召见他们这等微末之人。
然说笑归说笑,学起礼节时二人却格外认真,心底多少也期盼卢阜的“多虑”成真。
不想此刻真派上用场!
入宫前,内侍稍作指正动作的细微纰漏,简单地演练后便引二人觐见天子。
“辽东郡五官掾臣仪,拜见天子!”
“辽东郡兵曹掾臣毅,拜见天子!”
二人俯身行礼,声线微颤,难掩紧张。
“免礼,赐座。”
刘辩并未虚扶二人,凭借二人的资格还不够得到天子的虚扶,但面前的桌案上却摆放着一盘胡饼、一碗胡辣汤以及一碟瓜果。
见二人不敢伸手,刘辩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和煦道:“朕听内侍言,你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