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无声厮杀,中培分水岭 (第2/3页)
第二科,按照第一科四人组排列,如果哪一组在第一科就有人淘汰,你们自行组织其他组的人去报名。”
“记住,在这没有侥幸,我还是那句话,纸上谈兵都谈不明白的垃圾,趁早滚蛋。”
“开始点名!”
别看老校长是搞学术的类型,脾气倒是挺火爆,一句一个滚蛋,愣是把考核气氛给整起来了。
随着点名开始。
礼堂外又进来两名上校,看年龄大概在三十岁左右。
学院搞科研或者搞学术的人晋升都很快,三十岁上校,这要是放在野战单位,那就是非常牛的存在了。
而陆指,能轻松的挑出来两个。
“点到名字,四人一组去微机室。”
“陈选召!”
“到!”
“户世博。”
“到!”
“杨硕。”
“到!”
“.”
名字被一个个点出,陈默明显能感受到现场的人,精神都开始跟着紧张。
“诶,陈营,你加油啊!”
点到一百多人时,坐在他旁边的一名中校,突然放松姿态,拖着椅子坐到陈默跟前。
而恰在这时,点名也停了,只是通知,让礼堂内的学员等着下一批点名。
“怎么回事,这就完了?”陈默仰着脑袋,看向礼堂外。
刚才跟他打招呼的中校,笑着解释道:“你来之前我们都去过微机室,那里只能容纳一百多人,战役理论考核要分四批进行。”
“要不然你以为,这次中培为什么会裁掉这么多人?场地都不够啊。”
“这样啊,那难怪了。”
陈默点点头,若是这么算的话,战役理论一项下来起码得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
单单第一项考核,四批全部结束,恐怕都得到深夜。
不过这也没办法,2000年初,计算机已经不算是什么稀罕物件了,各大城市网吧已经开始逐渐普及。
陆指不准备这么多场地,估计原因不在于设备,而是师资力量确实没这么庞大。
野战中培他们虽说不算第一批,但差不多是较为重视的一批,同时教学四百人,陆指根本没有把握。
不如精益求精,挑选更有能力的人留下,接受培训。
看陈营长似乎戒心挺重,旁边的中校笑了笑,伸出手道:“陈营长,正式认识一下。”
“我叫韩东芹,在27军摩步第八十旅四营担任营长,咱们去年在珠日河北国利剑A军演上还打过。”
“韩营长好,久仰久仰。”
陈默笑嘻嘻的跟对方握了握手,搞得韩东芹满脑门黑线。
还久仰,你特么久仰个蛋啊。
当初军演,蓝军营放话开战初期就干掉摩步80旅,当初他们金旅长气得大发雷霆,命令各营警戒。
结果,这狗日的秀才确实去干了,但不是他去,而是拉了十几车的山羊,鸡鸭,在营区内乱飞。
牧民在作战区四处蹿着找家禽,各营根本不敢开战车出动,导致东线机步旅溃败。
这种战绩,你跟我说久仰?
寒颤特么谁呢?
“陈营,你不用把我当对手,我来就是走个过场,百分百淘汰的。”
韩东芹面色不悦的抽回手,都特么后悔跟这狗日的秀才打招呼了,忒特么恶心人。
“怎么回事?”
陈默听出对方不像开玩笑,蹙眉问道。
按理说,能混到中校正营级的干部,多少得有两把刷子,就算没有,信心也不至于这么差吧?
索性闲着也是闲着。
韩东芹耸了耸肩,脸上带着无奈的笑意道:“还能怎么回事,运气差呗。”
“来之前谁能想到还有入学考核,我没经历过初级培训,是老炮子直升的干部,战役学这种考核如果毕业进行还可以,现在进行铁定淘汰啊。”
“不光我是走个过场,还有他,纯属就是凑数的,还有那位,单位就在陆指对面27军直属通讯团,估计今天能赶上回单位吃晚饭。”
韩东芹抬手指了好几个。
陈默一一转头看去,这些干部面带轻松的点头回应,只是笑容多少有些僵硬和不甘。
他看了之后,明白刚才韩营长说走个过场的意思了。
中培近四百人,也不全是阴险狡诈之辈,自然也有洒脱的类型。
尽管这个洒脱,是不得以。
昨天晚上他刚来的时候,就听警勤大队的周队长提过。
此次中培人群,一部分是军校毕业的干部,一部分是志愿兵老炮提干。
对比纸上谈兵,肯定是前者更有优势,毕竟读过几年军校,又在基层锻炼七八年,各方面能力,知识都不缺。
可提干的人怎么整?
他们去哪学习那么多理论知识?
甚至有些学历都没到小学,想学习也学不进去啊。
得知具体情况。
陈默长叹了一口气,如果说刚才他还认为是师资力量不够,那么现在,他必须得承认,这次入学考核,本质上就是军队想要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开端。
就跟国防生政策推行目的是一样的,野战军要发展,基层干部必须大换血。
未来不是讲资历,讲军龄的时代了,要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讲学历,讲知识储备。
这也是为什么国防生未来进入部队,会晋升那么快的原因。
发展必须有这个阵痛期。
这次中培就是一次分水岭,留下的人未来成就不会差,而离开的人,哪怕再优秀,也得陆陆续续转业。
连能够参加中培的干部,都要陆续离开,其他那些普通点的,可想而知。
相对比较,铁甲团已经算是世外桃源,很多政策对他们倾斜,暂时没有这种顾虑。
到了校官这一步,职务和机遇就不提了,都不会太差。
而战役能力,就是晋升高级军官的一切前提。
志愿兵老炮转的干部,没有相应系统的学习,知道自己最终的结果也正常。
中培,改革,发展,都是一场无声的厮杀。
人走人留,谁也没办法,为了发展,为了开启机械化第三阶段改革,曾经多少老单位含泪解散。
多少老同志,坚强半辈子的硬汉,看着番号被裁撤,哭得像个孩子一样无助。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啊。
未来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单位番号要成为历史。
强军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无数人前仆后继的投入,淘汰一批又一批。
最终留下的。
就只剩走完强军之路的人或单位,不是这些人或者单位有多强悍。
而是这个过程,有太多殇和泪铺就,硬生生托起这条路。
。。。。。。。。。
了解了韩营长几人的情况,陈默心里虽说不舒坦,但也没有唏嘘。
因为他也踏上这条路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替别人惋惜,实在是需要惋惜的人太多。
只能自己去争。
陈默简单调整好情绪,坐在座位上安静的等着。
第一批结束后,礼堂里的人不能跟第一批见面,第二批依旧是四人一组的点名出去。
中午用餐,都不允许去食堂,全是陆指的干部推着餐车送进来。
途中去厕所,都要打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时间倒是挺宽松,但不自由。
不允许离开战役系大楼。
陈默可能是来的太晚,一直到将近晚上,第四批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