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二章 无声厮杀,中培分水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二章 无声厮杀,中培分水岭 (第3/3页)

时,他的名字才出现在名单最后一位。

    等了一整天,哪怕再忐忑这时候也没那种感觉了。

    陈默跟着队伍中其他三个干部,前往微机室。

    接下来没什么可说的,全力以赴。

    战役理论考核都是计算机自主生成题目,估计连校长都不清楚谁的题目都有哪些,这种考核也不存在小抄,作弊什么的。

    特么的,头一批大规模中培,抄谁啊,就算让作弊也不知道该怎么整。

    陈默按照小组分配,领取考试牌,填写考号,军官号,大概两分钟后,计算机题库生成统一试卷。

    起初,理论考核题挺简单,大多都是有关机械化。

    比如《大纵深战役理论是什么》,《大纵深指的是什么》以及《大纵深主要言论和思想》。

    这类题目别说军校生了,但凡参加过培训的人,只要不是一直在课堂上睡觉,都能答出来。

    类似的题目既然提到理论,那就没有严格的正确答案,学术问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的满分回答。

    比如闪电战,有人解释是闪击,有人解释这种战术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敌人自己认为自己已经败了。

    大纵深讲的再好,很多时候,一个十里堡垒也比不上几百里烂路带来的效果更好。

    陈默是机要单位出身,最不缺的就是扯这些理论知识,只要不跑题,不瞎扯,难不住他的。

    前面题目简单,真算得上是纸上谈兵。

    但后面就涉及到具体实施方面,考验中培学员组织策划实施能力。

    比如,《请详细阐述后勤保障机制与战役区域内社会经济关系要素》。

    这些答案其实也简单,铁甲团上面一没有旅,二没有师,作为军部直属,很多问题推不到上级单位身上,就只能自己解决。

    解决的多了,有些现实性的难题自然会有心得。

    要素无非就是工业,交通,人口。

    工业决定战役补充能力。

    交通决定战役部署速度。

    人口决定战役潜力。

    再比如《我军由军改为集团军后,集团军指挥自动形式,请具体阐述。》

    这个稍微复杂一些。

    军级单位现有指挥自动化,都是围绕空天雷达对战场覆盖,结合主战师团,单位与单位间计算机联络,单位与上级单位间通讯机制流程,战术权限,电磁保障等三个主要内容。

    按照卫星,固定雷达,移动雷达,无人机,电子大队,侦察兵,逐渐层次下沉,形成有效闭环。

    说白了,就是指挥自动化,处在情报一指挥一反馈的阶段。

    这些考核的题目,如果让志愿兵老炮子转的干部,过来回答,确实难度非常大。

    陈默坐进微机室,他目光一直盯着屏幕,十指跳动的快速敲击键盘,噼里啪啦的动静非常狂暴。

    因为陆军战役考核,根本不存在选择题和填空题目。

    出现的题目,只要有思路必须尽快作答,一旦停下,很多想法就会中断。

    足足一个小时过去。

    微机室内第四批总共才过来五十多人,认真思考者有,看完题目黯然离场者也有,毕竟这不是比体能,也不是比射击。

    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苦熬下去顶多增添一些烦恼,其他的没什么作用。

    但没有谁像陈默这样,一直噼里啪啦的拍键盘。

    搞得周围一圈干部频频侧目。

    把不少人都看懵逼了。

    卧槽!

    你狗日的这是答题呢还是砸键盘?

    战役学理论难道不用思考?

    就连现场监考的陆指干部,都时不时跑到陈默跟前,看看他是不是答不上来,在那敲键盘耍着玩。

    说真的。

    战役理论考核,拼的不光是知识储备,还有体力,还有精力。

    陈默纯纯是占便宜的类型。

    同期学员中,大多都上了三十岁,拿三十多岁的人跟二十岁的人比精力,比体力,那不妥妥被碾压。

    两个小时后。

    外面天都黑了,微机室原本的五十多人,此刻还在坚持的仅剩二十多人。

    有人手拧着大腿,以疼痛感来提醒让自己精神集中,还有更狠的干部,口袋里装着锥子,时不时朝大腿上轻扎几下。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熬下去,并且通过,那以后就有未来可谈。

    熬不下去,中途离开,就是未来注定的失败者。

    三个小时过去。

    依旧在考试的只剩十几人。

    淘汰率相当恐怖,而且这还是第一项,不在人为淘汰的范围。

    只是有些学员明知不行,硬是在座位上熬了三个小时,经历各种心理斗争后才不甘心的离开。

    此时的陈默,已经进行到最后一道大题,关于实测试题。

    考验学员对指定战役军事建模能力。

    绕是陈默答题整个过程相对轻松,看到这种题目时,他也愣了一下。

    实测军事建模啊。

    这特么完全可以作为中培结业考核的内容了,拿到入学考核当中,有几人能过关?

    除非后台评分机制相对宽松。

    否则的话,如果大家试卷都一样,内容差不多的情况下,别说淘汰百分之七十,就是淘汰百分之九十都可以了。

    指挥实测题,也是最后一道大题。

    屏幕上生成一份电子地图,图形是一副省图,科目,高地战役。

    战役力量,红蓝双方主战师级对抗。

    问题:请回答电子军事地图中,你作为红军主战装甲师师长,遭遇敌军合围后,你的战役思路规划。

    这种题目陈默不陌生,典型的战役救援,首先分析己方处于守势,而后根据地图所示判断是城市防御战还是救援战,或者两者同时进行即可。

    确定战术方向,在分析战情条件,己方可以据守的地形地貌,部队调动效率,后勤效率等等。

    毕竟是纸上谈兵,又不是真的演习,只要学员能厘清基础条件。

    实施一系列包围,打援,反包围,反打援,围绕战术节奏博弈就行。

    就像老院长说的,纸上谈兵都不会不如趁早滚蛋,反正敌军只是模拟,又不会动,一切回答都在合理范畴内就没问题。

    。。。。。。。。。

    时间一点点过去。

    陈默还在战役楼微机室,噼里啪啦的疯狂打字,给自己挣分。

    王建勇则是站在宿舍楼底下。

    他眼巴巴看着从下午四点开始,第一批,第二批基础考核的学员成绩陆续公布。

    一个又一个,原本信心满满的中培干部,黯然的提着行李,没有来时的雄心壮志,没有清晨的高调喧闹。

    全都像是瞬间苍老了十几岁一般,登上警勤的车,送出陆指学院。

    中级干部在时代中厮杀落败的苍凉,也让大勇更加坚定不能转干部的决心。

    毕竟,这种场合他根本混不来。

    铁甲团那么多军校毕业生,未来厮杀只会更狠,他觉得,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当通讯员靠谱一些。

    直到晚上八点。

    中培近四百人,走了一百多,依旧没看到营长的身影。

    连王建勇都不禁产生了怀疑。

    不会连秀才都过不去吧?

    毕竟,这淘汰率太恐怖了,入学考核仅仅第一天,就有一百多人被淘汰。

    上个学比打仗都狠,他们蓝军营唯一的一颗独苗,跑过来入学。

    应该没问题吧大勇心里都没底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