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5章 尾大不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85章 尾大不掉 (第3/3页)

 当年秦始皇命人修建一百八十余里长的郑国渠,耗费人工数十万,十年才完成。

    丞相环顾四周一圈,道:

    “陛下,依臣之算,大约三月。

    “但不论须多久时日,郑国渠都非修不可。

    “昔年韩王遣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欲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秦军力。

    “渠修至半,而韩王、郑国之阴谋为始皇所发,始皇欲杀之,郑国遂答始皇曰:

    “『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始皇乃使郑国修渠如故。

    “十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冯翊泽卤之地四万余顷,亩收皆四石以上,于是关中遂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大汉光复之命脉,关中能否成大汉王业之基,亦决定于这二百里郑国渠之上,不可不重之又重,慎之又慎。”

    刘禅看着眼前山石,轻轻颔首。

    对于农业社会而言,水利工程就是国家命脉所在。

    都江偃、郑国渠、灵渠,这三项大型水利工程,功在千秋,一直沿用到一千八百多年后,全部都为秦国所建。

    这大概也是秦国以偏隅之地,一国之力,抗衡最后吞并其他六国的原因之一了。

    其他山东六国,没有一国比秦国更重视开渠水利之事。

    而丞相之所以能以益州一州之地抗衡曹魏,也与兴修水堰陂塘,重视水利不无关系。

    这是秦并六国的道路啊。

    想到这,刘禅又忽然想到扶风郡那条同样年久失修的成国渠。

    由于大汉的敌人在关东,所以丞相暂时把屯田的重心,放在了距潼关更近的左冯翊。

    但事实上,右扶风的农业资源也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他记得不错的话,司马懿就在扶风雍县附近修好了成国渠,据说溉田数千顷,而仅仅三年后,就能从长安运粟五百万石往洛阳赈灾了。

    也不知是不是吹牛。

    但如果大汉能用三年时间,攒出五百万石粮食,那关中就真可谓是一片宝地,不亏其天府之国名号了。

    忽然,刘禅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扭身望去,却见原来是龙骧中郎将赵广,只是其人神色有些不对。

    “怎么了?”刘禅问道。

    赵广气喘吁吁道:“陛下,傅讨虏来了!他说,赵车骑从汉中传来急报!”

    言罢便让开身位。

    “急报?”刘禅闻言一滞,视线从赵广肩头越过。

    却见上月被他安排回蜀中、汉中接人来长安的傅佥,此刻就停在三十余步外等候。

    带着疑惑,刘禅走上前去。

    “公全一月远行,着实辛苦,不知赵车骑有何急报?”

    “臣傅佥见过陛下!”傅佥大概是刚刚下马,浑身冒汗,气喘吁吁向刘禅见礼。

    “臣今晨在路上遇到赵车骑亲军赵绪持报而来,赵车骑应是知赵绪会在关中遇到臣,让臣亲手将此报递给陛下!”

    说着,傅佥将手中赵老将军传给天子的急报递上前去。

    刘禅眉头微皱,接过所谓急报。

    一边将印有车骑将军赵云印的封泥掀下,一边拧开密牍道:“难道是孙权那厮来争西城了?”

    除了孙权作妖以外,他着实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能让赵云送来的不是军报而是急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