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7章:自下而上,民间力量!户部福星沈子珩 (第3/3页)
老绝对不会令我沈家蒙受不白之冤的,下官也相信,陛下不会凉了我沈家拳拳报国之心,为了新政,我沈家向死而生!”
沈念不由得直起胸膛。
有些事情,一旦摆在阳光下,本来还是一块锋利的坚冰,很快就变成一摊温热的水了。
阳谋无解,仁者无敌。
这一刻。
殷正茂与申时行心中都冒出一句话:沈子珩俨然是想成为第二个张居正啊!
一向不苟言笑的张居正都忍不住笑了。
他对沈念这种说法感受最深。
他其实不愿私函办公,不愿一言堂,不愿任人唯亲,但为了新政,所有人都将他推到了这个境地。
他也知晓臣权大于皇权的弊端,但他无可奈何。
沈念这句“我沈家向死而生”,让张居正有种内阁后继有人的幸福感。
他非常欣赏沈念这种任性的性格。
为了新政,为了万民,根本不惧被栽赃,被非议,官场里那些避嫌、藏锋的规矩,对他无用。
殷正茂挺起胸膛,率先说道:“老夫支持子珩,对朝廷而言,此举省钱,高效,且能促进算学复兴,不能因为会使得尧东商行势大而妥协!”
刘斯洁早就向殷正茂提过筹建会计学院以及将算学归入科举之事。
后者之所以反对,乃是因为耗钱。
官府计吏一般都是本地人,要培养,就必须全国范围的培养,各地州府都必须有学院。
因考科举的那些人是看不上算学的,故而不可能让他们使用学堂,朝廷需要单独建造书院,耗资甚大,地方官府还需要招生,更是费力气。
而今,以结社的形式令商人自发组织,只需各个衙门出一些老计吏充当教习即可,绝对是上上之策。
至于有可能会令沈念成为权势还要高于张居正的权臣,殷正茂根本不在乎。
曾经,他也以为朝堂不应该有权臣。
但入阁之后,他才发现,一言堂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若凡事商量着来,那朝堂各个衙门将会日日吵架打架,发生内战,根本做不成大事。
申时行则是看向张居正,张居正同意,他便无意见。
张居正想了想,道:“这是一次非朝堂化的改革方式,老夫觉得可行。不过要不要尧东商行引领,咱们不能提,要让陛下主动说。不然此番改革若出了乱子,全由尧东商行承担,那就真凉了子珩父亲与岳父的报国之心了!”
听到此话,沈念已感觉此事要成,他当即拱手道:“烦请三位阁老出马了!”
这三人同时向小万历言说此事,有无数种方式能让小万历想到尧东商行。
毕竟,尧东商行的民间口碑摆着呢!
若让其他商人培养算学之士,没准儿将会培养出一群做假账的。
张居正点了点头,殷正茂与申时行也点了点头。
这时。
沈念又补充道:“三位阁老,我还有个不情之请,待京师内成立算学社,内廷宦官不能参与。”
“这个,我同意!”殷正茂直接表态。
宦官们学的东西越多,监管的东西便越多,当下正是他们侵夺了户部的很多权力。
宦官之害,在于他们做事总是凌驾于《大明律》之事。
近日,刚发生了郑三思私吞五万两白银之事,而冯保的处理又较为简单。
这让三位阁臣对内廷这些宦官都产生了厌恶之心。
甚至张居正也不喜宦官干政,但当下小万历认为宦官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外朝官员们不得不低头。
“试试吧!”张居正说道。
……
约半个时辰后。
刘斯洁听沈念讲三大阁老将于下午向小万历汇禀《算学复兴疏》后,不由得又惊又喜。
“子珩,还是你呀,若是我请命,朝廷即使不反对,大概率也是将此担子再丢在我身上,此事若成,老夫请你喝酒,喝好酒,你就是咱户部的福星!”
刘斯洁笑声脆亮,高兴得如同一个孩子。